李安菊
綿竹市齊天學校 四川綿竹 618200
數學被稱為“思維的體操”,數學知識很大一部分是需要去計算得到結果的,在數學中,一個接著一個的問題需要學習者去解決,如果這兩點把握不好,很難說能夠學好數學。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中很大一部分是計算內容,老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1],通過學會解決問題而學到較多的知識,這是當前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能夠學好小學數學的根本方法。
計算能夠不僅僅在數學學習中能夠用到,掌握扎實的計算能力,能夠使患者受益一生。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主要方法就是計算,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計算與解決問題是相互聯系的,兩者的關系非常緊密。在以往陳舊的教學觀念中,老師認為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而將兩者拆分進行教學。從而就出現了單純的計算課與解決問題教學,計算是枯燥乏味的,對于小學生來說這種單純的計算教學更加不能使學生提起興趣,以往我們看見的一些教學形式:例如:一分鐘內計時口算等等都是非常枯燥的計算教學,久而久之,學生對此失去熱情,從中學不到任何知識。在進行解決問題的教學時,只是單純追求問題的解決,讓學生去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問題解決了,但是學生卻不知道這樣做的意義何在,脫離了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得學習變得機械呆板。由此,應該將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結合起來一起進行,相互滲透,使學生找到計算的有趣性,發現解決問題的價值,明白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從而積極去學習,不斷提高學習效果。
每個學生的情況都有所不同,這與學生的年齡、愛好、生活環境等等都有關系,教師要將每位學生都看作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教學之前詳細了解學生的現狀,并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創設教學情景,目的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老師在創設教學情境的時候可以借助一些生活場景,讓學生不感到陌生,并且教學形式要多樣化,將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相互融合,這樣,學生興趣大增,會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從小學階段就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求異思維也叫作擴散思維,是大腦思維的高級形式。在課堂教學中老師不要拘泥于一種解題方法,有些題目有多種解決方法,老師要鼓勵學生“一題多解”,開動腦筋,發散思維。而在計算解題的過程中,求異思維思維能夠被很好地培養起來,使學生受益良多。
數學是一門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的學科,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在數學教學中有很多的知識與生活聯系是很緊密的。因此,老師要充分利用數學學科的優勢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給學生開拓另一片天地。例如:老師可以給學生出一些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的應用題讓學生計算,例如去超市買東西,去圖書館借書等等,這些都是頻繁出現在學生生活中的事情,學生對此十分了解,因此做起題來得心應手。另外,老師可以給學生留些與生活聯系緊密的課外作業,例如:讓學生統計一下家長買了什么菜,每種菜多少錢,今天買菜一共花了多少錢等等,這樣,學生均對此產生了很大的興趣,能夠積極完成作業,在此過程中,計算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顯著提升,學生均反應利用數學知識能夠解決實際生活問題,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處處能發現數學知識的存在。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將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相互融合,要想從中取得較好的效果需要學生強化習題練習。通過教學,老師能夠發現大多數學生存在的疑難問題,并幫助學生探索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老師的協助下學生掌握了很多技巧去解決數學問題,學習積極性顯著增強。老師要鼓勵學生多去練習一些有難度的習題,幫助學生多運用數學計算方法和解決問題方法進行習題訓練,幫助學生理清思路,不滿足于一個題目只找到一種解題方法,要多思考、多分析,才會在下次做題的時候得心應手。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這門學科是重點基礎科目[2],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卻有相當大的難度去學好,尤其是占很大比例的計算題與解決問題的內容,對于小學生來說難度會更大,由此,作為老師要積極分析學生的現狀,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有效的教學計劃,注重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效滲透,密切學科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興趣,有效提升教學效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