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久儒
唐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河北唐山 063000
目前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變化勢必催生新一批幼兒園的誕生,這些幼兒園急需大量的新教師充實。如何造就一支素質高、師德好、業務精、結構優的教師隊伍既是提高幼兒園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提高幼兒園品質的保證,這就需要幼兒師范學校重視師資培養,尤其要加強實習生的崗前培訓使之盡快適應幼兒園保教工作,力爭“校、園”無縫對接,達到“校、園”的深度融合,打造“校、園”直通車,共同培養優秀農村幼兒教師。
營造“校、園”相似文化氛圍 學校環境對于幼師學生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要營造一個“尊重、合作、和諧、發展”的幼兒教育工作環境和學習氛圍,發揮環境、文娛活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作用,促進學生不斷自覺地學習相關幼兒教育知識,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地幼兒教育知識結構,形成一種求進步、勤思考的學習欲望和習慣。只有在這樣的內驅力不斷驅使下,學生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才會得到發展和提高。有的幼兒師范學校注重教學環境,生活環境建設與幼兒園環境布置的內容、方式“合拍”,學生業余愛好的培養與幼兒園“特長”項目教學的對接,這些做法讓未來的幼兒教師在學生時期就對幼兒園的環境乃至工作內容“耳濡目染”,達成“校、園”初步融合,是培養幼兒師資的有效措施。
建立“校、園”同步的專業發展計劃為了打造幼兒師資培養使用“直通車”,增強幼兒教師的文化內涵,做到全面提升幼兒園教師的綜合素養和幼兒教師專業發展能力,要與實踐基地幼兒園合作共建培養、培訓機制,與幼兒園設立一致的專業發展計劃,在學生中倡導和踐行“讓閱讀成為一種良好的習慣”的理念,鼓勵學生向實習基地幼兒教師學習,勤于讀書,要多讀對于幼兒教育和提升專業水平有價值的書,在讀書中不斷尋找樂趣,不斷豐富自身的專業知識和綜合素質。
“校、園”同步的課程,為優秀幼兒教師培養打好專業基礎。作為培養幼兒師資的專門院校,幼兒師范學校要主動調研幼兒園對師資的要求,比如音樂方面的“彈唱”技能是融合鋼琴、聲樂技能的一項“混合技能”,訓練周期長、難度較大,應貫穿職前培養全學程,且入職后應繼續訓練;組織幼兒園綜合活動對幼兒教師音樂、美術、體育、游戲等方面的技能要求很高,且應是綜合運用這些技能,這就要求對幼兒教師的職前培養注重學科融合,這種學科融合的理念更應該再入職后繼續引領幼兒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目前筆者所在的唐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與當地兩家大型連鎖幼兒園建立對口實習、培訓機制,嘗試培養、培訓一體化體系構建,打通幼兒教師職前→職后培養通道,開展諸如雙向“融入式”教研、幼兒教師培訓等活動使職前培養與職后培養無縫對接,收到良好效果。
幼師學校應針對實習生進行全方位立體式的入職培訓,發揮實踐基地幼兒園合作共建培訓機制作用,實行培訓“講師制”,聘任幼兒園老師為培訓教師,針對將實習學生和幼兒園實際需要,設置培訓內容;“幼兒常規培訓”“半日活動組織”“家長溝通技能”等;要充分利用模擬實驗室和附屬幼兒園,做好保教模擬、見習工作;要建立起實習上崗前的“校內試教”制度,為實習生適應崗位奠定堅實基礎。
近年來,我國幼兒教師的繼續教育培訓發展迅猛,卓越幼兒園教師培養計劃要求為幼兒園培養“厚基礎、強能力、重融合”的師資,這項任務只放在幼師學校是難以完成的,應加強“校、園”融合,“校、園”深度合作才能產生好的效果。由于我國幼兒教師的繼續教育起步較晚、起步較低,在培訓模式和培訓內容上都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為重知識輕能力,重技能輕師德。就繼續教育內容而言,存在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1.課程設置缺乏針對性。2.課程安排具有隨意性。3.課程結構缺乏均衡性。4.課程內容理論性太強。5.園本化課程內容太少。
新一代幼兒教師不僅應該具有與時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同時還應具備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交往能力、終生學習的能力以及獲取和運用信息的素養,有的知識與能力是學生在校期間沒能獲得的,后續培養的目標是補足他們的“短板”,幼師學校應發揮設備師資方面的優勢,在幼兒教師后續培養方面做引領性工作,與地方幼兒園共同研究建立切合實際的幼兒教師在崗培訓課程體系,形成靈活、機動、多元化的培訓方式,以滿足幼兒園對在崗幼兒教師培訓提升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