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華
大連市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10醫院幼兒園 遼寧大連 116000
幼兒科學活動是現代化科技迅猛發展和國家重視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產物,它是培養現代化高素質人才的前提基礎和必備條件。我們經常強調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也深知興趣對幼兒科學探索活動的重要意義。興趣的培養對于科學探索有著決定性的重要作用。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研究發現以下幾個方面可能是決定科學活動興趣點高低的主要因素。
在選擇科學內容時,一定要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當前幼兒的實際水平、能力、前期經驗,選擇難易程度適當的活動。過于簡單的活動大多數幼兒不予理睬;難度太大,對幼兒不能進行適當的刺激,無法調動幼兒的積極興趣。例如:小班的科學活動《滾一滾》如果放在中、大班課堂上進行,幼兒的興趣點就不高。因為幼兒的能力早已超出了活動目標的水平,在他們眼中這個科學活動是無趣的,是他們早已掌握的內容,提不起精神。所以我們說這節教育活動沒有達到科學活動預設的效果,也是無效的;相反中大班科學活動《植物的葉子》,小班幼兒就不是很感興趣,他們除了到戶外拾葉子就很難感受到科學活動的趣味性。因此幼兒科學內容的選擇需慎重。要恰到好處,而不能過高或過低評估幼兒的實際能力。因勢利導、因材施教,在最恰當的時間實施最科學的教育。
把科學活動與幼兒的學習結合,把科學活動和我們日常活動相結合,及時捕捉保護幼兒興趣點,發現、利用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問題生成科學教育活動。讓幼兒帶著極強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求知欲望走進系統的主題活動,在幼兒原有認知的基礎上讓幼兒通過觀察、猜想、實驗、求證等環節給幼兒科學的指導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兒是天生的科學家,是勇于行動的實踐者,他們會用與生俱來的好奇和敏銳的眼睛觀察周圍世界,發現身邊的科學現象。因此我們要從幼兒的日常生活出發,將科學活動與幼兒的生活有效地聯系起來。
幼兒科學教育目標是根據幼兒教育目標和幼兒一般發展水平相結合來確定的,它是教師開展幼兒科學教育的指導思想,是制訂科學教育計劃的保障和依據。幼兒作為活動的主體是不斷成長、不斷變化的。幼兒科學教育目標的確定和內容的選擇也應隨之不斷改變,呈階梯式體現出層次性。對幼兒實施的科學主題活動無論是來源于書本還是來源于生活,其設計都應遵循這個規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如大班的科學《好玩的不倒翁》這一主題活動中,我們在前兩節活動中組織幼兒玩不倒翁、探索不倒翁不倒的秘密。但如果僅停留在這一層面上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們又增添了三、四個補充的教育活動,那就是打開不倒翁,觀察不倒翁的內部結構,更加深入的進行探索,理解不倒翁不倒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各種各樣的材料,并最終可以自制不倒翁。整個主題下來,幼兒興趣不減,一個來源于生活的科學活動,在系統學習、探索、提升過后又回歸于生活的本身。
在過去的教育活動中,我們往往較多的考慮怎樣保持課堂紀律,關注怎樣去教,因此,雖然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投入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設置的環節細致入微。每句話,每個要求都交代的非常清楚明確,但幼兒始終處于被動學習中,積極性不高,學習效率低下;現如今我們幼兒教師也應與時俱進,樹立新《綱要》中幼兒科學教育觀,了解教師在現代科學教育中所處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懂得教師不是科學活動的主導者,而是幼兒科學探究的引路人。幼兒的知識不再是教師的靜態傳遞,而轉為情感態度和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科學的態度、意識、素養、探索能力遠勝于一個科學知識點的掌握。給幼兒一個寬松的外界環境和心理環境,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引導幼兒學習正確探索的方法。沒有過多的限制和要求,多觀察、多鼓勵、多引導,并給予適時的點撥。讓科學教育成為幼兒學科學的游戲探索活動。讓幼兒在輕松的環境中獲得知識,在快樂的游戲中學到本領。
科學教育完全依靠集體教學活動來完成是不夠的,還應當充分發揮區角的輔助教育作用。區角活動可以是集體教學的前引,也可以是活動結束后的延伸。教育離不開環境的有力支撐,科學活動更需要一個良好的教育氛圍。創設一個豐富的科學區角是使幼兒保持濃厚探索興趣的最佳途徑。試想科學活動結束時,有些孩子還意猶未盡,沉浸其中,這時幼兒的好奇心、求知欲、表現力,如何安放,是戛然而止還是提供條件讓幼兒自由探索。可以說科學區角活動是幼兒科學教育內容的有效補充和拓展,也為幼兒自主學習、自主游戲、主動探究提供了可能,在區角活動可以滿足幼兒反復操作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理。有條件的幼兒園還可以為幼兒專門創設一個科學發現室,給幼兒一個更廣闊的空間,讓幼兒自由探索發現。
有關資料顯示偶發性科學活動是指由外界情景所導致的或偶然發生的,幼兒自發產生的科學活動,它既可發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可發生在學習、游戲時。偶發性科學活動式科學教育的一部分,是教師對幼兒實施隨機性科學教育的最佳時機,當幼兒發生偶發性科學活動時,教師應順應幼兒的興趣,抓住幼兒的好奇心,滿足幼兒的求知欲望,對幼兒進行科學的啟蒙教育。千萬不要覺得幼兒還小或自身知識的局限放棄最佳的教育契機。因為很多重大發明發現往往都存在著偶發性。幼兒的探索和發現是興趣和求知欲望直接驅動的,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應細心呵護幼兒的好奇心理,滿足幼兒的求知欲望,抓住偶發性的科學活動,對幼兒進行適時的科學教育。讓幼兒摸一摸、看一看、動手操作、動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