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電視臺
對于忙碌工作的父母來說,電視機是伴隨孩子成長的保姆。對于最富想象力和模仿力的兒童和青少年來說,電視不僅是消遣娛樂的工具,更是他們認知世界的通道之一。因此,在正確引導孩子形成良好認知的同時,制作優良的少兒節目并保持知識性、趣味性等節目屬性,是我國少兒電視節目面臨的重點課題。作為地處西南邊陲省份的廣西電視行業,也同樣面臨這個課題。
少兒節目有其社會公益性質,據觀眾收視情況表明,越來越多的受調查收視人口向兩端也就是老人和兒童集中。電視媒介影響下的少兒受眾無論是思維力、行動力還是交往力都會受到影響。如果少兒頻道不提高自身節目制作水平,無疑會使本來就缺乏互動性的傳統電視媒體失去最后一塊陣地,導致電視傳播的靜態化更加嚴重。從目前總體來看,廣西的少兒電視節目存在著內容不夠充實、節目吸引力不夠、核心品牌欄目不足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產生的關鍵在于節目制作忽視了少年兒童的心理特點、喜好習慣,也在于缺乏深刻感悟不同年齡段孩子的情感需要和心理特點。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這些因素或許都會存在,制約著少兒電視節目事業的發展。廣西的少兒電視節目未來的發展之道,有六個方面值得探討:
少兒節目以兒童為受眾主體,節目策劃和設計應遵循兒童的成長規律,切實結合兒童的學習生活。尊重兒童的收視要求和習慣,盡量通俗直白、活潑有趣,盡可能地增加言傳身教的互動內容,激發孩子們收看節目的意愿和熱情。如果節目的制作忽視了孩子們豐富的內心世界需求和渴望早日建立起的獨立人格,就無法催發和誘導兒童潛在的審美意識,也無法讓少兒在其中得到快樂。因此,少兒節目應能充分發揮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嘗試著增加節目的互動性,甚至把一些構思節目的事項安排給參與節目的小朋友們。在確定節目的大體框架下,當節目的走向都由孩子們發揮想象力和互動性自己來操控的時候,他們的表演欲望和表現力就會展現出令人驚喜的一面。
兒童時期是一個成長迅速的時期,尤其現在的兒童能接觸到的資訊渠道和方式也比他們的父輩要豐富很多,所以不同年齡的孩子已經有不同的認知和需求。目前廣西區內針對幼兒開設的電視欄目、節目相當有限。已開辦的數個少兒定位的頻道多數節目以7歲以上少兒為目標受眾,自制幼兒電視節目包括動畫片在內,總量過少,品牌節目更少,遠未滿足幼兒收視需求。對兒童節目進行受眾細分,有利于針對特定年齡少兒特定的心理特征和成長需求,提供富有教育性和娛樂性的少兒節目。而且,不同年齡階段的少兒興趣、收視習慣、作息時間都不盡相同,對其細分也是提高收視率的有效保證。
電視節目少年兒童能不能參與、如何參與、參與的形式如何,無疑是辦好少兒節目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少兒節目應該創造更多的機會和途徑使少年兒童能夠親身參與的活動,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節目中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意見,以便能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開拓節目的影響力。
強烈的參與意識是孩子們的天性,我們應該創造更多的機會和途徑使少年兒童能夠親身參與的活動,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能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在這些環節和形式中,大人不應過多地干涉和引導,要讓他們盡可能多地展現自我,表現自己的審美能力和看法,經常會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電視作為大眾娛樂工具,我們仍要強化娛樂優先原則,加強節目娛樂元素,使孩子們能夠在玩樂中長知識、增心智,讓更多孩子們從電視節目中得到快樂,而不是成為課堂的延伸,這種寓教于樂參與度強的節目充分發揮孩子個性的節目,往往才是孩子們的最愛。這一點從廣西公共頻道2015年起鼎力打造的兒童互動類節目《星星樂》當中就可見一斑。
目前廣西大部分的少兒節目都是以城市兒童的需求為主,對鄉鎮農村、尤其是農村留守兒童的需求重視不夠。應該增加對農村兒童的關注度,盡可能多地讓更多農村孩子也參與到節目中來,消減城市與農村兒童之間的差距,增加對留守兒童的關愛。
少兒市場目前仍舊是一片藍海,廣西各地市臺已經有一批在當地有影響力的少兒節目,如何利用這些品牌節目和電視資源拓展系列活動,挖掘收視群體的潛在價值是目前各臺正在進行嘗試的活動。廣西電視臺公共頻道與臺內播音主持人委員會聯手合作,開發出的“小主播教育培訓產業生產線”,組織有興趣的小朋友進行“小主播”培訓,深受廣大家長歡迎,相關培訓項目也得到廣大客戶的信任,得以實現更快的市場導入,其贏利能力也呈上升趨勢。
少兒電視節目是少年兒童獲取知識、培養優秀品質的渠道和手段。在運營的過程中,少兒電視節目既要強化參與性和公益性,也要肩負傳播社會正能量的重任。社會美譽度和收視率上去了,經濟效益自然也會水漲船高。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少兒電視工作者們,保持不老童心,深挖節目內涵,努力創作出孩子們真正喜聞樂見的電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