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廣播電視臺
2018年3月下旬,一年一度的太原市人大、政協兩會召開期間,太原廣播電視臺根據兩會日程安排及有關宣傳報道要求,組成了以綜合廣播、新聞綜合頻道、太原手機臺為主,全臺其它資源配合的強大報道陣容,采用視音頻、VR全景、H5、數字圖文等各種宣傳手段,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地展開報道,有效延伸了兩會聲音的傳播,受到市領導的高度贊揚。如今,每逢重大新聞宣傳活動,全臺電視、廣播、新媒體一體化合作報道已成常態。
這種變化顯示了作為省會廣播電視臺的一種適應,同時也表明,推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大多數城市廣電尚處于“相加”的階段。
一項傳播研究表明,時下,由于媒介的互聯互通,90%以上的內容,受眾不經過某一媒體,也完全可以從別的渠道獲得?;蛘呖蛇@樣說,傳統媒體過去在信息傳播市場中的壟斷價值,90%以上已經被剝奪了。
在傳媒專家們看來,互聯網一直在以一種新的結構性力量重新聚合社會資源,徹底改變了傳統社會的基本面貌。那么,在互聯網導引下的媒介轉型,就是一次重新實現價值的革命,其價值支點,一是好的內容,二是好的技術平臺,三是好的用戶體驗。
這意味著,媒體融合必須要突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聞傳播特征。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講話中明確指出,要推動融合發展,盡快從“相加”階段邁向“相融”階段,著力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體,最終實現“融為一體、合而為一”。這一指示精神,高屋建瓴,為我們推進媒體融合轉型,指明了發展方向。
近些年來,由于過多地把傳統媒體作為媒體融合的基礎,將新媒體作為傳統媒體的延伸和圈地的平臺,城市臺的新媒體發展一直處于從屬地位,無論是經濟效益還是內容生產,始終是傳統媒體的“附屬品”。大量的實踐告訴我們,把工業社會思維作為推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一體化思維,是一定行不通的。
互聯網是全開放的??茖W合理的路徑是:用互聯網思維為引領,重構媒體組織形態,建立現代傳媒企業的治理結構及運營機制,讓所有信息采集、生產、傳播、交易、共享都成為流程節點,打通上下左右、內外虛實之間的連接方式,最終實現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人才隊伍的相融相通。
因此,媒體融合,決不是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平行相擁,而是從技術、制度到文化等各個層面由表及里、由淺到深的融入。只有從理念內核、制度支撐到外在呈現都全方位融為一體,達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境界,真正意義上的新型主流媒體才會橫空出世。可以預見,隨著對信息社會趨勢和互聯網精髓的深刻體會,隨著對傳播規律越來越多的清醒認知,城市廣電一定能通過理念的創新與制度的重建,打造出具有生機活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創造出具有時代特點并全面滿足用戶需求的信息產品。
我們可以用漢字“王”的筆劃寫法說明這樣一個道理?!巴酢弊秩龣M一豎,一橫是內容,一橫是渠道,一橫是平臺(或技術),這一豎就是整合。把內容、渠道、平臺(或技術)整合起來,就將整合成“王”。因此,過去人們常說的“內容為王”“渠道為王”,在媒體融合的當下,表述并不全面。
當前,城市廣電的首要任務,是如何用好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平臺來實現媒體融合,實現傳播主體的職業化、傳播渠道的立體化,以及服務平臺的智能化,以內容、渠道、平臺(或技術)整合為王,創造未來地域主流媒體對于社會發展的全新價值。
因此,融合媒體平臺的建設,事關傳媒生產方式的技術革命,已不是上馬不上馬的問題,而是大勢所趨,早上早受益。而且,城市臺不應僅僅是內容生產機構,還應該是“技術公司”,技術和人才將決定我們能不能繼續為用戶提供更為優質的內容和服務。要在廣播、電視技術的基礎上,增加互聯網技術建設,組建全新的互聯網技術團隊,全面支持全臺的云平臺建設、大數據研發、網絡運行、用戶體驗、網絡維護、網絡安全等一系列新的工作要求。
從運營方面來看,制度創新一定會與技術創新相對應。需要確立國有事業單位體制下的企業化運行機制,我們所見的長沙廣電、成都廣電、蘇州廣電等城市臺都是這樣,按照業務的發展戰略所需,來制定組織架構、部門職能、崗位職責與工作流程,全力推進,以確保媒體及員工能夠適應社會變革、市場變化、技能革新,充滿活力。
所以說,我們只要在“移大云”上做好技術架構,在機制運行上做好企業化建設,它憑借國家政策資源、地方宣傳資源,就不必憂慮做不好未來的媒體融合發展。
在融媒體發展如火如荼的今天,真正做到深度融合并非易事,城市廣電尚需加倍努力。與人類傳播史上的歷次“革命”一樣,媒體融合帶來的,將是一個更為平等、文明和開放的社會生態和發展愿景。只有針對分眾、多元的新媒體使用需求做出調整和改變,傳統媒體才有可能找到新時代下的融合發展之路,真正實現相加相融,共生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