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江津區網絡傳媒中心
新媒體主要是存在于我們的互聯網、移動電視、平板電腦和手機,具有非常重要的發展特點,移動性、互動性、即時性以及自主選擇性。相比起傳統媒體形式來說,新媒體形式更加符合人們的娛樂需求,能夠隨時隨地的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而新媒體的出現,為微視頻發展提供了非常有力的環境。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在通過手機移動通信網、寬帶接入網以及互聯網擴展接入能力,能夠為我們提供無所不在的服務。作為一種新的媒介形式,互聯網能夠提供雙方的交流,受眾并不是單純的被動觀看,而是能夠主動地參與到互聯網當中,自己點播、自己制作,能夠從點對面發展成為點對面、對點的傳播形式。再加上互聯網新媒體進入的門檻比較低,微視頻的制作者也逐漸從專業媒體人轉移到廣大群眾的身上[1]。新媒體形式和傳統媒體形式逐漸相互融合,發展成為了個人媒體時代,據調查顯示我國的互聯網已經趕上傳統的媒介形式,成為了社會上的主流媒體形式之一。
微視頻也就是時間非常短的視頻,一般微視頻的時長不會超過20分鐘,因為微視頻的特點就是短、快、精,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受眾在幾分鐘之內就能夠了解信息的大體情況。由于時間短,因此制作的周期也非常快,再加上微視頻內容比文字內容要更加精彩和豐富,因此微視頻的傳播參與性、互動性以及隨意性也更強,因此比較適合在移動終端進行展示和瀏覽,智能手機的使用有效促進了微視頻的發展。微視頻的節目形態有很多種類,例如微電影、微紀錄片、微訪談、微直播以及其他傳播點擊短片形式等。微電影是劇情類型的短片;微紀錄片則是主要記錄生活中的日常事物,人物故事等;微訪談是對某一人物的短時訪談;微直播則是通過手機形式所展示的直播內容;網絡中存在的搞笑視頻等則屬于其他傳播點擊短片形式。
微電影的制作周期比較短,時間也比較短,因此需要的資金投入不高。微電影可以通過多種媒介平臺進行制作和播放[2]。目前網絡中存在的微電影,很多都是使用小成本的制作,或者是自己使用數碼攝像機進行拍攝,通過在電腦上剪輯完成之后發布到網絡中。雖然微電影的時間比較短,但是應該具備的基本元素都有,其中有人物形象,也有故事情節,傳播效率比較快,也符合人們的情感表達需求。從宣傳角度來說,微電影屬于濃縮的故事,但是也有一定的宣傳力度,擁有一定的商業屬性,因此越來越受到廣大信息傳播者的重視。微電影可以分成為兩種,一種是專業導演制作的商業性質微電影,還有一種則是草根導演原創的非商業性微電影。微電影的出現代表著電影不再是藝術家們的專利,我們身邊的普通人也可以參與到電影制作當中,通過微電影來表現出自己理解的世界。微電影的制作門檻比較低,擁有全民共同參與的重要特點,導致微電影的種類和形式比較多。互聯網是微電影的主要傳播平臺和傳播渠道,在互聯網中有大量的受眾群體,能夠為微電影的傳播做出巨大的貢獻。
微紀錄片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紀錄片那種說教式的解說風格,從風格上來說也有了很重要的變化,例如說我國中央一臺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國》[3],這個紀錄片的出現跟傳統的美食題材完全不同,并沒有過多的說教,而是從人物描寫和環境敘述上進入,重點突出了美食,激起了人們對于紀錄片的喜愛。微紀錄片也就是濃縮版的紀錄片,除了時間比較短之外,紀錄片要求內容的真實性,新媒體形式跟傳統媒體形式最大的區別,紀錄片的題材和內容大致上都跟傳統的紀錄片一致。但是在傳播和制作的過程中,微紀錄片也呈現出了新的發展特點。首先微紀錄片并不需要高制作門檻,而是能夠讓每個人都成為導演,利用自己手中的鏡頭來記錄自己身邊的任何事。目前很多微紀錄片的選材都比較平民化,因此也吸引了更多的觀眾。就是主動權從專業人士手中轉到了受眾的受眾,微紀錄片發展的關鍵就是能夠通過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來讓觀眾進行關注。在新媒介發展環境下,微紀錄片也擁有了更加開放和自由的發展環境,給微紀錄片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空間。微紀錄片的制作降低了門檻,從選題一直到拍攝風格,也有越來越多的導演敢于進行個性化的嘗試,讓微紀錄片形式有了更加突破性的發展。傳統的紀錄片形式逐漸不能滿足人們的個性化需求,受眾開始尋求新鮮的、個性的、有特色的內容,而正是這種供需關系的變化,促進了微紀錄片的發展。
微電影和微紀錄片是微視頻行業發展的主要代表,在新媒體環境發展背景下,微視頻同樣資深存在各種問題,例如說由于門檻過低導致作品比較粗制濫造,還有互聯網的傳播影響了版權問題等。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微視頻需要把自己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誰擁有更加優質的視頻資源,誰就有占據市場的主動權。同時也需要更加重視內容資源的拓展以及價值鏈的整合。
微視頻的發展目前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未來,微視頻不管是內容、話題還是藝術性都會逐漸提升質量,為我們呈現出更多精彩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