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慶州廣播電視臺
電視媒體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得以生存和發展,新聞工作者應當不斷更新自身觀念,堅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策劃出更多具有價值和影響力的新聞專題節目,讓電視新聞專題吸引更多受眾,提升在受眾心中的影響。新聞工作者必須認真對待每一期的新聞專題策劃,堅持開拓創新,靈活應用專題策劃技巧,為電視臺的發展做出更多貢獻。
對于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策劃與實施來說,責任意識屬于最基本的品質要求。新聞工作者應當對社會輿論予以正確引導,在電視新聞專題策劃活動中融入積極向上的思想和正確的價值觀念。同時需要在電視新聞專題中呈現出受眾最關心的問題,促進新聞專題節目社會影響力的提升,讓新聞專題深入人心。新聞工作者需要對社會經濟發展有深刻的認識,對當地人民群眾的生活密切關注,尋找基層群眾最關心的熱點問題,在新聞專題中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以高度的責任感做好新聞專題的策劃。
對于相同的新聞事件,新聞專題側重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受眾的關注點和社會輿論方向,創新的策劃思維需要應用到專題節目的采、編、播的各個環節中,依靠編輯人員創新的策劃意識來對新聞事件予以合理分解組合,在確保新聞真實性的基礎上確定新聞專題的整體基調。應當認識到,新聞專題編輯人員的策劃意識直接關系到電視新聞節目的焦點、社會輿論點以及節目中的重點。只有具備策劃意識,才能夠更好的對電視新聞專題進行采編制作,科學確定專題節目內容,根據實際情況對新聞專題的定位和內容進行調整與完善,從而凸顯出其中的閃光點[1]。
新聞意識是電視新聞專題策劃人員必須具備的基本意識,也是評價編輯策劃人員是否合格的關鍵標準。電視新聞專題應當及時給受眾帶來最客觀最準確的新聞報道,優秀的編輯策劃人員應當擁有較強的新聞意識,這樣才可以第一時間發現好的新聞題材,同時挖掘出其中的亮點進行深度報道。同時,新聞意識的提升也可以有效提高專題編輯策劃人員的敏銳感,對一些隱形的新聞線索進行發掘,從而實現獨家報道,這種題材常常更具備說服力,促進電視新聞專題收視率的提升,為電視臺帶來更多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在電視新聞專題策劃的過程中必須要具備專業意識,新聞專題編輯策劃人員應當用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能力做好新聞專題的拍攝、采訪、編輯等各個環節的工作,讓各部門人員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真正做好每一期的電視新聞專題,打造高質量、高影響力的新聞專題節目。同時在拍攝采訪工作進行的過程中,新聞專題編輯策劃人員還需要積極聯系采訪,同時協調錄音室、燈光師、攝影師等配合好相關工作,用自己的專業態度來處理好每一個環節的工作,關注新聞專題節目從策劃到制作各個方面的細節,進而為廣大受眾帶來高質量的新聞專題片。
在新媒體時代下,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必須要充分發揮出自身優勢,起到積極的輿論引導作用,電視新聞專題編輯策劃人員應當充分認識到新媒體環境下傳統電視媒體的發展趨勢,對新聞事件深入挖掘和分析,盡量讓受到能夠第一時間獲得更詳細更深入的新聞事實。
對電視新聞專題進行科學的選題主要是對新聞客體、主體、環境、受體等進行綜合信息分析,要想有效提升新聞專題選題決策水平,要求策劃人員能夠善于發現和挖掘新聞素材,結合自己所掌握的新聞線索積極做好相關調查,隨后根據新聞專題受眾群體分析結果,來判定選題是否科學合理。新聞專題選題內容應當遵循電視新聞傳播規律,堅持以客觀事實為依據,禁止炒作話題。我們應當充分認識到,電視新聞專題策劃工作和新聞炒作之間存在本質上的差異,要避免新聞專題策劃“異化”變為“炒作”,就必須要避免對形式范疇的把控脫離了專題報道客體的制約,避免采取和新聞專題內容不符合的方式刻意夸大部分細節。在對電視新聞專題節目進行主題選擇時必須要堅持創新、變通、實效等原則[2]。
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策劃和其他策劃活動相同,是一種對未來行為的預見、計劃與安排,不管是突發性新聞或者是提前的重大會議活動,新聞事件的發展常常會存在一些不可預見的情況,一些新聞事件甚至僅僅知道其開始,不能夠預知之后的發展情況,結局也常常變化多樣。對于這樣的新聞專題策劃,就必須要準備多種應對設想,除開注重預見能力之外還需要提升策劃人員的應變能力,在新聞專題策劃中,應當對報道客體附近的環境信息進行收集分析,從而提升應變性,避免存在那種一勞永逸的策劃理念。尤其是在新聞專題節目的策劃后期必須要具備處變不驚的運籌能力,唯有對新聞事件可能的發展情況進行科學的預測,具備敏銳的應變能力,才可以按照其發展趨勢,做出更加科學的專題策劃。
在電視新聞專題策劃的過程中還應當重視對報道時機與方式的選擇,因為它們直接關系到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最終播出效果,唯有將新聞內容真正投入到媒體中,才可以發揮出專題節目的價值。在對報道時機進行選擇的過程中必須要推進創新,新聞專題編輯策劃人員應當合理選擇矛盾、因果等信息構成方式來提升新聞專題節目內容的吸引力。依靠系統的思維方式,把各個零散的創新點結合起來,如此才能夠真正形成一個出色的專題報道方案。另外,對于新聞專題報道方式的選擇來說,編輯策劃人員應當結合新聞具體內容以及節目預期目標,認真對待每一次報道,重視多變性,防止重復的報道模式,避免讓受眾出現審美疲勞。
應當了解到,電視新聞專題一般來說是根據某一新聞主題來展開報道的,但它并非是對某一主題的信息堆積,而需要成為深入拓展報道。對新聞主題的深度拓展從根本上來說是對新聞主題的維度予以拓展,從而更加深刻的反映出新聞事件的內涵。對新聞專題編輯策劃人員來說,其深度應當通過新聞內容的合理性和準確性來體現,同時應當依靠科學的主題確定來呈現。如果電視新聞專題中僅僅包括最新消息,受眾無法了解到深層次的內容,則很容易讓新聞專題變得膚淺。因此在編輯策劃活動中,必須要能夠站在某一高度去認真審視新聞專題節目內容,真正確定較為獨特的報道角度,或者借助于橫向和縱向比較分析,進一步深化電視新聞專題報道,更加突出新聞主題,才能夠讓電視新聞節目影響力得以提升,受到更多受眾的喜愛[3]。
一方面,應當注重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時效性,從而提升節目的市場競爭力。各種類型的新聞專題對時效性往往有不同的要求。突出模范人物、先進單位的新聞專題報道,內容豐富且策劃制作周期較長,不能急于求成,而需要注重時宜性,關注社會經濟發展動向。針對重大突發性新聞事件則需要強調其及時性,要求可以在第一時間策劃出新聞專題,并隨后進行跟蹤報道,深入挖掘新聞背后的信息;另一方面,應當發揮出深度報道的優勢,電視新聞專題的內容、形式以及受眾較為穩定,非常適合對新聞事實進行挖掘與分析,其中反映性深度報道提供比普通消息更加翔實的報道,分析性深度報道能夠揭示新聞事件的本質,讓受眾對新聞事件有深入的認識,解釋性專題報道則為受眾帶來新聞事件相關的事實和背景,讓受眾更加了解新聞事件。
綜上所述,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策劃與實施還包括很多創新方法,只要新聞編輯策劃人員敢于創新、勇于進取,真正融入到人民群眾中來,從當地群眾的生活實際中獲取新聞素材,為豐富廣大受眾的精神生活做出更多貢獻,才能夠制作出更加優秀的新聞專題節目,才能夠選擇受眾感興趣的方式進行專題新聞報道,盡可能滿足廣大受眾的新聞需求,促進電視臺的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