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運城市絳縣廣播電視臺
隨著我國網絡信息技術以及智能終端的快速發展,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途徑越來越豐富,只需要打開各類新聞APP,就能夠便捷地瀏覽最新的新聞信息。在這嚴峻的形勢之下,地方電視臺在節目制作的過程中,要有效的兼顧經濟與社會效益,就必須要獲得受眾的認可。只有制作出讓受眾認可的優質的電視節目,貼近受眾的需求,才能夠以最為有效的形式獲得受眾的喜愛與支持。當前,地方電視臺面臨著日益嚴峻的競爭形勢,這就迫切要求編輯人員在創新實踐的過程當中,要深入的了解受眾的需求心理,進而才能夠有的放矢的提升其創新能力。
首先,新聞信息性差,編輯模式過于單一。當前,在新媒體快速崛起的大背景下,地方電視臺節目的編輯模式也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與創新。然而,“假大空”、“報喜不報憂”的現象仍然存在著,甚至有部分地方電視臺的節目編輯順序、編輯形式幾年不變,這種陳舊的、單一的編制模式必然會讓受眾產生審美疲勞,進而影響電視節目的信息傳播效果。
其次,這不僅是缺乏創新,時效性不強。在節目制作的過程中,編輯人員大多忽視了“音”、“畫”、“像”的立體表現形式,常常以羅列式的、單純的新聞報導,或者對新聞畫面的解說,這使得一些時政類的新聞內容的吸引力不足,而畫面毫無美感[1]。與此同時,部分地方電視臺所播放的新聞節目大多采集于中央電視臺所播放的新聞,這也使得一些時政新聞的時效性不強,忽視了受眾對信息時效性的需求。
再次,節目創新不足,抄襲現象嚴重。部分電視臺對創新的重視程度不足,節目抄襲現象非常嚴重。很多時候,某一個節目獲得了較高的收視率,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被其他很多地方電視臺效仿。更有甚者,不僅節目的名字類似,節目的內容以及形式也大同小異。這種抄襲之風,不僅給受眾帶來了不良的觀看體驗,同時,對于我國電視傳媒行業的持續發展也極為不利。
首先,電視臺新聞編輯,在新聞稿件的內容上要進行科學的搭配。要讓新聞“軟”、“硬”新聞的數量更加合理,符合受眾的信息需求。其次,還要將部分的“硬”新聞進行適當的“軟”處理,進而避免過度的咬文嚼字[2]。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要進行畫面的展示,進而增強新聞信息的播出效果,更有助于受眾接受。
地方電視臺可以適當地調整傳統的國內外新聞編排順序,例如,可以按照新聞時效性進行調整,一方面能夠有效的增強所播出的新聞信息的時效性,另外一方面,能夠有效地滿足受眾對新聞信息時效性的需求。當前,網絡新聞平臺發展非常迅猛,地方電視臺在創新的過程當中,不能一味的抱著抵觸的心理,而是要以更加開放的心態來面對這種由技術所推進的市場競爭,積極吸取其優勢。例如,可以采取直播的方式對相關新聞事件進行同步傳輸、播放,進而滿足受眾對重大世界的好奇和求證心理。
編輯人員是地方電視臺電視節目制作與傳播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人員,其創新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該地方電視臺所制作的節目的創新性。提高創新能力,不僅需要加強信息需求的創新,以及信息時效性的創新,更加需要編輯人員從自身出發,加強其創新意識的提升[3]。只有編輯人員從意識層面上重視創新,才能夠在新聞素材的采編、節目的制作、節目播出等諸多環節中,積極主動地了解受眾的需求特點,進而進行有針對性的創新探索。
在提高創新能力的過程中,編輯人員還要保持一顆虔誠的學習心態,積極參加單位所組織的培訓活動,加強學習,進而提高其創新能力。通過培訓和學習,有助于編輯人員更加系統性的掌握相應的專業知識,尤其是在掌握網絡新聞平臺以及視頻網站已經走在前列的方法和理念,進而突破自己的思維局限,加強節目的創新。例如,可以加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與電視節目相融合,有助于加強與受眾的互動性,增強節目的傳播效果。
當前,在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各類新聞、視頻APP的快速崛起,加劇了地方電視臺所面臨的市場競爭。為了獲得生存和進一步的發展,編輯人員必須要從意識上重視創新,加強對創新的認識,增強創新意識。編輯人員還要保持虔誠的心態,通過持續的培訓和學習,逐漸提高其創新能力,進而推動地方電視臺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