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苑旨 蘭州大學
文化自信應該是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對自有文化以及價值觀念的認同、理解和尊重,也指人民對自有文化的發展歷史、未來前景充滿了信心和希望①。在“新時代”這一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文化自信也有其深刻的內涵:首先,中國傳統文化思想是中國人民發展前行的根基,歷經千年發展,其中的一些重要思想和文化成分,依然對現當代中國社會發展有著重要的指導價值。其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所提出的24字內容,來自于中國優良傳統文化立足于現當代中國。而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體現了對本國歷史文化的尊重、體現了對符合中國國情的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追求以及體現了對中國人民自有文化話語權的把握。最后,創新是文化自信發展的不竭動力,中國文化不斷的在創新中發展,呈現出旺盛的生命力。正是因為血液中流淌著創新發展的基因,中國文化才能根據中國不同歷史階段下社會演進的具體情況,進行著自我構建和自我優化,彰顯著時代特征。也正是這種創新力,才讓我們更加堅信中國特色文化的重要價值和意義。
文化自信是新聞傳媒者在履行媒體社會責任的精神支柱。近些年,由于文化信念的缺位,部分新聞媒體或個別傳媒工作者,迷失在了“金錢至上”、“收視率、銷量至上、點擊率”的錯誤價值觀中。造成了社會風氣的污濁和浮躁風氣的盛行②。堅守文化自信,則可以使廣大媒體人通過對中國文化中“盡職盡責”、“仁義道德”等思想的理解和認同,矯正行業不良風氣,樹立更加牢固的精神信念,堅守職業底線,從而更好的從新聞傳媒的社會責任和行業本質出發,為社會和廣大人民帶來良性、理性的輿論引導。
文化自信是新聞媒體開展意識形態斗爭的有力武器。當前部分西方國家為開展各項競爭,開展了大量的文化和價值輸出,這對國家的意識形態安全帶來了極大的挑戰。而新聞媒體機構肩負著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責任。堅持文化自信,則可以有效的增強媒體人對本國文化及價值觀的認可、對自身文化發展的信心,從現實出發,準確把握當前各國的歷史社會發展階段和各國現狀,對出現的各類新聞、文化事件開展有效甄別和梳理,從而站在更符合我國國情的角度,為媒體受眾帶來準確報道和評述。
中國優良傳統文化是中國人民發展的精神食糧,也是中國現當代文化的基礎。要想踐行文化自信,履行媒體社會責任,引導社會風氣的優化,新聞傳媒工作者就需要進一步加強中國優良傳統文化的宣傳。
在加強中國優良傳統文化宣傳以外,媒體工作者在內容制造上應在立足于中國自有的精神。適當介紹和評論外國文化中的一些有益成分,使受眾能夠通過各類渠道的媒體,了解他國優秀文化,有更廣闊的視野。在節目制作過程中,也應當適當的了解和學習國外先進的、符合我國媒體發展規律的理論經驗,通過有吸收、有揚棄的學習,促進新聞傳媒行業的發展,為未來的創新發展提供參考要素。
創新是文化自信理念發展的不竭動力,新聞媒體工作者在開展節目制作工程中,也應該堅持創新理念,一方面加大原創類節目的設計、開發、制作,使中國的新聞傳媒行業具有更多的屬于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應該打破各類節目的固有模式,打破不同媒體平臺之間的宣傳壁壘,創新渠道宣傳方式,以更新穎的形式、內容、宣傳渠道吸引更多觀眾,也使觀眾加強對于各類節目特別是傳統文化宣傳類節目的接受度和喜愛度。
文化自信是新時代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和精神指導。堅持文化自信對于新聞傳媒行業有著重大的指導意義,對新聞傳媒行業的發展也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為踐行文化自信,新聞傳媒行業應當加強對中國優良傳統文化的宣傳,并以“拿來主義”的理念、創新的理念里開展工作,為新聞傳媒的發展、大眾層面的文化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注釋:
① 任宇涵.文化自信的現實意義[J].科技經濟導刊.2016(34).
② 喻春龍.新聞媒體堅定文化自信的思考[J].聲屏世界,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