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維波 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近年來,社會經濟迅猛發展,人們在物質生活愈加豐富的同時,也開始關注文化生活,如何與時代融洽的相處,獲得更多的信息也成為了人們生活的焦點。因此,新聞傳播中的核心力量,廣大記者朋友們正面臨巨大的挑戰。他們在不斷提高寫作能力、表達能力、新聞洞察力等專業素養的同時,還要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將社會責任感看作是新聞傳播的主流價值觀,恪守新聞準則,以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本文就對當前新聞傳播中記者社會責任感的建立加以闡述,提出具體可行的辦法,從而弘揚正確的價值以引導社會民眾。
由于新聞工作的特殊性賦予了記者艱巨而又神圣的使命,在時代不斷向前發展的過程中,作為新聞人必須塑造健全的人格,發揮自己的巨大價值,將社會責任感看作是新聞傳播的第一準則。所謂記者的社會責任,就是他們內心堅定的信念,在報道新聞的時候能夠自覺維護國家統一社會穩定,保證信息傳播的真實性、客觀性和準確性。同時又要具備新聞敏感度,深刻揭示社會現象,為促進民主社會的構建做貢獻。
由于網絡信息的大量涌現以及新聞人職責意識的弱化,使得很多記者缺乏新聞傳播意識,自覺性和自律性比較弱,傳播的新聞內容有低俗化和娛樂化的傾向。甚至在利益的趨勢下做出一些不合時宜、不合法度的事情,影響了我國新聞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基于這樣的現象,新聞傳播中的記者要樹立堅定的信念,將新聞的真實性、客觀性放在首位,肩負起應盡的社會責任,弘揚正確的思想,促進社會和諧與穩定。
新聞記者社會責任的構建是一個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他們要時刻以新聞人的標準要求自己,與時代接軌。作為社會輿論的核心引導者,新聞記者必須要樹立社會責任感,強化崗位工作,發揮自己的巨大力量。
作為記者,應堅持以黨的基本方針政策為根本出發點,不斷在新聞內容中宣揚黨的方針政策,把新聞的采訪編輯核心傾向于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并倡導思想和行動達到全面的統一。尤其是在黨和國家命運的重大戰略方針、基本制度的宣傳上,記者要注重倡導弘揚中央的精神來為廣大電視觀眾傳達積極向上的精神,并通過電視新聞節目把黨和政府的主張、人民群眾的呼聲、愿望及時準確地傳播出去,從而形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凝聚力。
新聞傳播的目的在于向社會傳遞正能力,與廣大百姓站在一起,穩定社會秩序,構建和諧社會。因此,新聞要體現其核心價值,就必須關注和了解民情,與廣大群眾保持密切的聯系,牢記自己的使命和職責,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挖掘人們關心的話題和社會熱點,為百姓生活出謀劃策。同時,要敢于揭露社會的黑暗面,公正、客觀的進行報道,傳播有意義和正能量的事件,始終將為人民服務放在重要位置。
記者在進行新聞報道時,應忠于事實和真相,不捏造或者歪曲事實,不憑主觀情緒偏袒新聞事件的任何一方,更不可被經濟賄賂。在新聞來源方面,應堅持圍繞從社會生活中尋求新聞素材,避免出現有廣告意圖的新聞內容,更不能傳播有悖于法律的新聞。所以,記者在新聞傳播時應還原新聞的本質與真實性,一切從實際出發,想人民所想,寫人民的心里話。
新聞的第一要義就是客觀、公正和真實,任何虛假和偽造的信息都無法稱作新聞,也是廣大百姓最不愿接受的。只有將現場發生的事情準確的傳達出去,才能還原事件的始末。因此,新聞記者要始終抱有一顆公正的決心,不受利益的驅使,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敢于與惡勢力作斗爭。在遇到問題時,要虛心學習,多請教、多聆聽,多與新聞前輩們溝通,讓新聞以最本真的方式傳達出去。
總之,新聞是廣大百姓了解社會的主要途徑,傳播的內容多樣,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作為新聞傳播的核心,記者要始終堅定理想,將社會責任放在重要的位置。在實際工作中要與時俱進,站在廣大群眾的立場看問題,與其保持密切聯系,并以積極的思想傳播真正貼近廣大民眾生活的新聞,為社會的穩定發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