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乾 保定市藝術研究所
戲曲電影本身屬于傳統文化內的一種,作為具有時代的藝術形式,在我國傳統文化內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各類新藝術形式的沖擊下,為戲曲電影的傳承與發展帶來了較大的挑戰。
戲曲電影屬于中國電影的特有類型之一,主要是拍攝各類戲曲表演,為觀眾展現出獨特的戲曲藝術、戲曲魅力,推動中國戲曲劇目得到更好的發展,向全世界宣傳與弘揚中國悠久的民族戲精髓。
中國傳統戲曲電影類型較多,不同類型具備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在世界戲劇文化中,中國傳統戲劇、希臘悲喜劇、印度梵劇被稱之為三大戲劇文化。在我國戲劇在藝術表現上,主要包括:唱、念、做、打四種形式。在音樂的烘托下,借助對話、舞蹈、動作詮釋具備內容。
政府部門的非遺產保護人員,需要明確戲曲電影在中國傳統文化內的地位與作用。非遺產保護人員要深入到基層,充分挖掘戲曲電影藝術元素與文化精髓。在推動戲曲電影發展的同時,需站在長遠的角度上,重視戲曲電影的創新,循序漸進,在推動戲曲電影發展的同時,更好的保護其中的精髓與歷史文化。
在發展初期,電影與戲曲之間的碰撞僅僅是展現戲曲,在膠片的基礎上,記錄各種戲曲表演內容。比如:《定軍山》、《黛玉葬花》、《梅蘭芳》等。戲曲藝術的發展屬于電影內的關鍵性元素,觀眾在鑒賞作品的過程中,也會關注其中的戲曲,這無疑為戲曲電影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在信息技術時代下,需要強化數字電影的應用,更好的傳承與傳播戲曲藝術與戲曲文化,在滿足大眾戲曲審美需求的基礎上,不斷擴展戲曲藝術的受眾范圍,逐步增加戲曲電影的影響力與號召力,以此更好的傳承戲曲電影,推動中國傳統文化得到更好的發展。
為更好的推動戲曲電影的傳承,相關學者與專家必須要不斷創新戲曲電影的藝術傳播形式,促使更多的青年了解戲曲電影、熱愛戲曲電影,感受戲曲電影中的魅力。戲曲電影工作者需強化信息技術、自媒體平臺的應用,不斷創新與擴展戲曲電影傳播渠道,促使各個層次的群眾均能夠掌握戲曲電影文化精髓,自覺學習戲曲電影文化,傳承戲曲電影,以此確保戲曲電影得到更好、更長遠的發展。
不管是在過去還是當前,戲曲電影美術設計均是一個較為棘手的問題,一旦美術設計存在問題,將會直接暴露出戲曲電影與美學、藝術學之間的沖突。戲曲電影本身是屬于兩個單獨的個體——“戲曲”與“電影”,在實際工作開展中,一旦遷就任何一方均會導致另一方退讓。雖說相關學者就此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依舊未能找到實質性的解決方式,但注重美術設計是一直以來不變的理念。
例如:在《野豬林》戲曲電影的鏡頭巧妙的結合來了戲曲與電影,在陸謙稟報林沖未死這一段,就應用了3個鏡頭展開敘事,從全景、近景、中景展開敘述。為觀眾構建了一個緊張的氛圍,恰到好處的將戲曲電影本身節奏的巧妙之處凸顯了出來。
戲曲電影一般集中為敘事電影,觀眾要在較為幽暗的場所內觀看電影,從觀眾角度出發,具有強烈的多重空間感。簡單而言,觀眾在觀看電影的過程中,會產生進入其他空間的真實感。基于電影技術的限制,使得戲曲電影在拍攝過程中加重了第二空間的輪廓。因此,必須要重視鏡頭效果。
例如:在《五女拜壽》戲曲電影中,轉變了傳統舞臺劇構造的約束,直接將故事場景過渡到電影中。將舞臺劇的情節邏輯擴展成不同的場景鏡頭(總計25個鏡頭),借助電影鏡頭制造其中的沖突,促使戲曲電影故事情節更加真實。
數字技術是電影制作中應用較多的一種技術,可為觀眾提供真實、強烈的視覺效果,好萊塢在電影數字場景制作中,會花費幾百萬宣傳電影特色,其視覺效果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與強烈認可。戲曲電影也需要強化數字手段的應用,將戲曲電影的傳統性與時代性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凸顯出鮮明的特點,同時還可加入其他藝術元素,比如:西方樂器、西方舞蹈等,在戲曲段落剪輯中,需著重考慮其中的節奏、布景,正確對待戲曲電影,實現戲曲電影的創新。
例如:在《牡丹亭》這一昆劇戲曲電影中,情節集中在舞臺表演,是在固定機位的基礎上,實現攝像設備的平移、橫移。為追求真實的舞臺效果,鏡頭內的任務調度均需要經過細致的平面處理,將張繼青精湛的技藝完美的展現在了觀眾眼前。
綜上所述,戲曲電影屬于傳統戲曲文化的延伸與發展,在信息技術背景下,強化戲曲電影發展的同時,還需要注重戲曲電影文化的保護。簡單而言,要在我國戲曲電影精髓與藝術的基礎上,不斷融入其他國家的戲曲優勢,實現我國戲曲電影的創新。以此提升戲曲電影的藝術地位,推動戲曲電影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