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郁 西安廣播電視臺
新媒體環境下,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為電視新聞節目的傳播方式、觀眾群體帶來了極大的改變。在這樣的變化下,如何尋找到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節目的發展之路是當前各大新聞平臺的重要任務。新媒體環境下的電視新聞節目既要堅持新聞的時效性、真實性、專業性及傳統電視新聞節目的權威性,同時也要將互聯網技術有效的運用起來,利用其不斷地對電視新聞節目的策劃、采編、創作、傳播等進行創新和突破。本文將通過分析電視新聞節目現狀,從而展開對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節目的創新路徑的思考。
互聯網新聞其自由的時間性和空間性,讓更多的年輕人選擇利用網絡獲取新聞。因此傳統電視新聞節目的受眾群體大多數是時間充裕的中老年人,電視新聞節目受眾群體偏窄。
新聞節目缺乏創新是制約電視新聞節目發展的主要因素。其主要的表現形式是電視新聞節目的形式太過于固定,雖然目前已經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仍然沒有全面完成改革。同時由于目前復雜的外部環境,電視新聞節目的轉型創新舉步維艱,因此造成了電視新聞節目由于缺乏創新性而部分觀眾流失的局面。
加強新媒體環境下的電視新聞節目定位包括節目的觀眾定位、內容定位,主持人定位等,這一系列的定位工作是節目總體基調的基礎,是節目能夠長期發展的重要保障。
1.觀眾定位。電視新聞節目的總體基調主要取決于觀眾定位。在傳統的電視時代,由于觀眾獲取新聞的媒介渠道較少,而且電視新聞節目選擇的空間也較少,因此電視新聞節目的收視率都是比較理想的。因此時代決定了過去的電視新聞的觀眾群體定位是比較寬泛的。但是隨著大數據和互聯網時代的帶來,新聞傳播的媒介不再是電視新聞節目一家獨大,人們可以輕易的通過網路獲取第一手的新聞資料,同時也可以第一時間上傳新聞,獲得了新聞的選擇權和發布權,角色開始從新聞的接收者變成了新聞的參與者。在這樣的趨勢下,人們開始衍生對新聞的差異性需求,在這樣的需求下,網絡新聞平臺開始應運而生,對傳統的電視新聞節目帶來巨大的沖擊。因此想要取得新媒體環境下的電視節目發展,就必須改變傳統電視新聞節目中單向傳輸理念。研究發現,大多數的年輕人對傳統電視新聞節目的收看程度較低,他們大多是通過新聞客戶段和社交平臺獲取新聞咨詢。對于視頻類的新聞節目的收看方式,則是針對熱點話題通過網絡社交媒體觀看新聞短短視頻。當前的新聞的傳播的特點主要是互動性、話題性、碎片化,而這也正是互聯網的傳播特點。因此新媒體環境下的電視新聞節目要基于互聯網模式下的傳播特點以及人們的新聞習慣進行前期的策劃,要重視節目中的觀眾的體驗感知,加強與觀眾的互動,提升觀眾的參與感。
2.內容定位。電視新聞節目的種類有很多,如;新聞直播、新聞聯播、新聞評論類節目、雜志新聞等等。新媒體環境下,網絡平臺發布的新聞的制作周期、發布時速都要快于電視新聞節目。因此如何找準新媒體環境下的電視節目內容定位,突破新媒體對電視新聞節目的桎梏,是目前電視新聞內容的定位關鍵。例如新聞評論類的節目,要選取時代熱點話題作為新聞評論的主要內容,將新聞現場與演播室有效的結合起來,通過安排專家在演播室進行現場深入的熱點話題解讀,不斷增強新聞的真實性和感染力,同時可以開通新聞互動渠道,讓觀眾與演播室進行互動,不斷強化觀眾的參與感。
3.主持人定位。電視節目中的主持人的選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決定一個節目的發展。因此選取適合節目的主持人是電視新聞節目前期策劃的關鍵環節。目前一些電視新聞節目在進行節目策劃時,過于注重主持人的個人影響力,忽視了主持人與節目的匹配程度,從而導致新聞節目與主持人出現不相容的形式,從而阻礙了節目的發展。因此電視新聞節目在進行主持人選取時,要選擇風格與節目主題相契合的主持人選,這樣才能保證節目的健康發展。
傳統的電視新聞節目是新聞單向發布平臺,但是在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節目已經開始朝著新聞生產、傳播、互動的聚合式平臺發展。例如,可以在電視新聞節目中融入廣播、微博、微信等多個傳播平臺,并且對各個平臺的受眾群體特點進行新聞的處理。例如,利用微博、微信、QQ等社交平臺用戶可以實時地參與新聞事件的討論,打破傳統電視新聞節目中一言堂的模式。
在新媒體環境下,新媒體平臺擁有著非常豐富的新聞資源。例如視頻網站,它們通過用戶實時上傳的視頻資料中獲取新聞資訊,時效性較強。同時還有一些專業性強的新聞新媒體,它們制作熱點新聞,打包出售給傳統電視新聞節目,促進電視新聞節目的創新改革。因此加強與新聞新媒體的資源合作,在合作中查找自身的不足和短板,不斷進行電視新聞節目的轉型升級。
新媒體環境下,人們對新聞的質量和時效性有著更高的要求,同時不同的受眾群體有著不同的新聞差異性需求,因此電視新聞節目要更好的適應新時代人們的新聞需求,必須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節目的創新改革,不斷提高電視新聞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