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河南法制報
步入自媒體時代之后,人們與網絡之間的聯系比之以往更為緊密。在媒介傳播形態的變化下,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新聞的傳播者,參與到信息資訊的傳播中,傳統新聞媒體與自媒體共同組成了當前的傳播媒介。與此同時,新聞傳播輿論也朝著多元化的趨勢發展。如何提高新聞輿論的引導能力,是當前新聞輿論傳播領域的一個重點關注問題。
今天,我們處于新媒體和全媒體時代,處于人人都手握在移動狀態中的麥克風的自媒體時代。每一個人都可以記錄、上傳新聞事件,并通過社交媒體來傳播,這給新聞行業帶來了諸多好處。當然,新聞傳播主體的多元化也有一系列的負面影響,由于傳播主體的素質參差不齊,導致大量假新聞、低質量新聞在網絡上廣泛傳播。自媒體新聞信息傳播者對新聞事件的理性思考較少,情緒化表達占上風,加上缺乏新聞傳播專業素養,影響了受眾的閱讀體驗。
在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與接受之間的互動性是任何一個時期都無法比擬的。如今,人們在報道或獲得了一則新聞之后,不僅能夠發布與之相關的信息,還能夠在輿論場引發一系列的話題效應,這正是得益于自媒體新聞傳播的雙向性。在看到新聞后,人們可以通過電腦、手機在評論區發表自己的意見,這充分強化了公眾的話語權地位。我們時常看到,有的新聞甚至將視角、觀點話題留給受眾,在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的同時,引爆與之相關的話題。但是,自媒體發起的輿論有相當一部分是非理性的,很難對輿論產生正確的引導作用,其中有的言論充滿個人情感元素,帶有濃厚的個人情緒化色彩,可能會引發負面輿情,進而會對國家治理造成不良影響,也可能會影響社會的穩定。從當前來看,自媒體發布的信息質量參差不齊,專業性不足,很容易對受眾產生誤導,引發謠言、引起社會焦慮。
不少事例無不印證,正確的輿論導向格外重要。在2016年2月19日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說:“新聞輿論工作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都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不僅如此,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古今中外,任何政黨要奪取和掌握政權,任何政權要實現長治久安,都必須抓好輿論工作”。這就把新聞輿論工作與黨和國家前途命運聯系起來,將其從“耳目”“喉舌”提升到“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高度。
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變化對社會輿情無疑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其中利弊共存,從弊端來看,主要表現為極端情緒、虛假信息幾個方面。為了提高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輿論的引導能力,我們可以嘗試采取如下措施:
在自媒體時代,輿論場包括兩個部分,即官方輿論場與民間輿論場,前者代表的是政府機構、主流媒體,后者則代表社會大眾。借助自媒體的力量,普通的社會大眾可以通過微博、微信朋友圈、自媒體等方式來表情達意,快速發展民間輿論場。這無疑對官方輿論場帶來了新的挑戰。為了提高自媒體時代新聞傳播輿論引導能力,需要打通兩個輿論場,將兩個輿論場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相結合。一方面,發揮官方政府媒體的優勢地位,注重信息整合與互動;另一方面,要意識到民間輿論的重要性,加強官方輿論、民間輿論之間的聯動,發揮官方輿論場對民間輿論場的引導作用,在社會上構建出積極向上的輿論場。
隨著傳播技術的快速更迭和新興媒體的裂變式發展,媒體生態發生了顯著變化。在自媒體時代,社會熱點從出現到平息,表現出可控性、規律性的特征,得益于自媒體的各項優勢,傳播時間得到了顯著的縮短。所以,要提高輿論引導能力,必須要構建完善的輿情預警機制。具體而言,應該把握好新聞事件的前期話語權,針對突發新聞事件,要第一時間把握輿情發展關鍵,避免謠言、猜測的出現;同時,借助各類輿情監測軟件,掌握社會大眾對相關問題的看法,正確引導輿情發展,科學引導社會大眾表達意見。
意見領袖即網絡傳播中為他人提供相關信息,并具有重要影響的活躍分子。在自媒體時代下,意見領袖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覷的,他們在發布言論之后,會在短時間內受到大量關注,被網民轉發,在話語權中具有主導作用,帶領事件進一步發酵,引發社會關注。在自媒體時代,要注重意見領袖的管理工作,對故意散播謠言者,按照規定追究其法律責任;對一些有影響力、有聲望的意見領袖,要注重交流、溝通,發揮其積極作用。此外,自媒體的出現盡管讓傳統媒體在很多方面受到了嚴重的沖擊,但也讓傳統媒體看到了改變的新思路以及延續發展的可能性。為此,要發揮政府在這一方面的引導作用,鼓勵知名專家、主流媒體創建自媒體號,對民眾產生正確引導,避免盲目跟風問題的產生。
自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讓人們改變了以往的新聞獲取習慣,給傳統媒體新聞傳播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因此,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廣大新聞從業者需要深入地挖掘傳統媒體的優勢,借鑒新媒體的傳播渠道優勢、技術優勢、人才優勢等,采取多管齊下的方式,提高新聞輿論的引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