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 攀枝花學院
功能翻譯理論誕生于對形式語言學理論研究缺陷的發生之時。面對形式主義理論不能解決的語言問題,功能翻譯理論的提倡者提出了關注語言功能的研究轉向。語言交際功能的關注、語篇功能的關注以及對語言社會功能的關注,使傳統語言學的研究又煥發了新的生命力。從而把功能理論運用到了廣泛的翻譯之中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從而有關功能翻譯理論的研究成為了翻譯者及其翻譯研究者關注的焦點。
功能翻譯理論在翻譯中的運用,應該有其與眾不同的方法。對于這些創新方法的研究與創新運用問題的探討,更能發揮其應有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谶@樣的目的,準備從功能翻譯理論的誕生及核心內涵談起,對其創新性運用的問題進行一個專題性的說明。
功能翻譯理論的誕生與其核心內涵的解析是后續解析其創新運用與創新注意問題的探討的前提。因此,在這一部分的解析里,重點談及兩個問題,一是功能翻譯理論的誕生背景;另一是功能理論的核心內涵。
功能翻譯理論的誕生是基于對語言形式研究的不足。換而言之,因為對形式主義語言學研究不足的發現才誕生了功能翻譯理論。形式主義語言學研究的理論基礎是喬姆斯基的轉換生成語法理論。隨著形式主義語言學研究的深入,研究者發現面對復雜的語言問題,形式主義語言學研究并不能解決所有的語言問題。進而在總結這些問題的過程中發現,形式主義語言研究自身的局限性來源于對語言使用者、語言意義、交際語境的忽視。從而使更多的語言問題無法得到清晰的說明與解釋。如果說上述這些是基于語言學層面對功能翻譯理論的思考,那么在翻譯的層面上,功能翻譯理論的誕生則使翻譯更加關注不同類型文本的翻譯。基于翻譯而言,翻譯的文本主要會涉及到表達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呼喚型文本的研究。
功能翻譯理論的研究者凱瑟林娜·萊斯的文本類型論與曼塔利的翻譯行為理論的整合促進了功能翻譯理論的誕生。與傳統的形式主義語言學相比,功能翻譯理論更關注語言聚合對意義的影響;從另一層面上講,功能翻譯理論更注重語言的實用性和修辭意義。因此,在翻譯中,翻譯原則被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適用于普遍性翻譯的原則,另一部分是解決特殊問題的翻譯原則。但是無論哪一種翻譯原則,在其翻譯過程中都應該以目的法則和忠誠原則為核心。只有達到了翻譯的目的,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完成了語言交際的目的,翻譯才是成功;而在達到這樣的忠誠目的,翻譯又必須忠誠于原文的表達,其中包括語義、語氣等信息都應該在翻譯語里得到真實的轉化。否則,忠誠原則就無從談起。在這樣的思維下,功能翻譯理論得到眾多翻譯者的青睞。
功能翻譯理論的核心構成有兩個層面上的解析:在第一個層面上,翻譯功能理論的構成是指各項翻譯理論分支;在第二個層面上,所謂功能翻譯理論的核心構成是指對前者的細化。即具體的理論內容。
在第一個層面上,翻譯功能理論的核心構成是這樣的:功能翻譯理論的核心框架包括賴斯的文本類型理論、弗米爾的翻譯目的論、曼塔利的翻譯行為理論以及諾德的功能加忠誠法則。[1]從這段引文里可知,翻譯功能理論是由文本類型論、翻譯目的論與翻譯行為理論構成的。在第二個層面上,由于文本類型論等構成理論的持續發展,其功能翻譯理論的內涵也呈現出了不斷變化的趨勢。具體而言可以歸納如下:首先,針對不同的文本類型應該選擇不同的翻譯方式。在翻譯中,對于信息化文本應該最大化地保證信息的如實傳遞;對于表情文本而言,應該關注如何突出文本的美學特征,以保證情感與態度傳遞的正確性。其次,針對翻譯目的論而言,它要求在翻譯的過程彰顯一定的“目的”性。對于這里所強調的目的性應該有更為廣泛的理解,即翻譯文本創作者的目的性,也要應該有翻譯文本閱讀者獲取信息的目的性,甚至還有翻譯者翻譯的目的性。因此,在某種程度上,翻譯的目的性也是體現著翻譯功能性的一種方式。
功能翻譯理論的創新運用可以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上分析:在理論的層面上,功能翻譯理論應該與其他的翻譯理論結合使用;在實踐中,檢驗翻譯的效果應該堅持多維的標準,從而才能確保功能翻譯理論與其他理論結合的指導作用。
任何一種翻譯理論都不能解決全面的翻譯問題。對于功能翻譯理論也是一樣,雖然它本身具有其他翻譯理論所沒有的優勢,但面對具體的翻譯現實,它也仍然會體現出自身的不足。因而,與其他翻譯理論的整合并形成一種翻譯上的互補,無疑才是最好的選擇。例如,面對“九華佛茶,潤世清心!”這句廣告語,有人把其翻譯成 Jiuhua Buddhist Tea,moistensthe worldand clears the heart!這則廣告中,原廣告語中的“潤”為“澤被”之意,而在目的語中被譯為‘moisten",被理解為“濕潤”之意。此外,原文中“心”和clear搭配在一起,會被誤解為“清理心腦血管,保心腦健康”[2]根據這個案例可知,在廣告語的翻譯中功能翻譯理論應該與對等翻譯理論結合,否則,上述錯誤就絕非個案。因為,在英語里與漢語“心”相對應的是“mind”。
在翻譯實踐中,功能翻譯理論與其他翻譯理論結合最后的途徑就是采取多維的評價標準檢驗具體的翻譯結果。根據對這些多維的評價及時總結功能翻譯理論中存在的問題并試圖解決,從而拓展功能翻譯理論。既然是一種翻譯理論,那么它的翻譯實踐就應該涉及到全部的翻譯問題。因為在現實中文本區分絕非信息型、表情型和操作型這樣的分明。在許多文本中,信息與情感的結合似乎更為普遍。因此,為了探討功能翻譯理論中存在的局限性,我們應該拓展翻譯的范圍。通過對諸多文本的翻譯了解或者說探討其相應的解決辦法。在一則有關功能翻譯理論參與商務英語翻譯實踐研究的文獻中,研究者提出了這樣的觀點:該理論對商務英語翻譯研究的指導作用,認為對該理論的研究,可提高商務文本的翻譯質量和學術研究地位,夯實商務翻譯研究的理論基礎,對中國翻譯理論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和借鑒價值。[3]從這段引文可知,功能翻譯理論在參與商務英語翻譯的實踐過程中,既是運用功能翻譯理論解決現實翻譯問題的過程,也是通過翻譯實踐完善功能翻譯理論的過程。這就正如前邊有關廣告的翻譯而言,當我們發現功能翻譯理論面對廣告的翻譯中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想到功能翻譯理論與對等翻譯理論的結合問題。進而使我們想到各種翻譯理論之間的彼此互補,既能提升翻譯質量,又能促進翻譯理論的發展。
功能翻譯理論的創新運用源自于對功能翻譯理論的理解與把握。在此基礎上,通過總結拓展性翻譯實踐遇到的問題就能實現對其理論與實踐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