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曲靖電視臺,云南 曲靖 655000)
自從第八屆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順利閉幕以來,與傳統的出版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相比,融媒體受關注程度與之前相比有了明顯的改善,這對提升融媒的發展與滿足用戶對優質內容與服務的渴望都是極有幫助的。在現代新環境下,通過一些傳統媒體的積極探索,在新興服務市場中的優勢也逐漸凸顯出來,這既有效地實現了媒體發展的需求,也擴大了順應時代發展趨勢。據最新的《全國數字出版轉型示范動態評估報告》指出,國內多家媒體在城市生活服務類內容方面所取得探索性成果是值得肯定的,這種將區域下沉與行業垂直相結合的發展方式,在推動融媒的發展方面,尤其是構建地方特色產業服務平臺方面取得的成果是尤為突出和令人印象深刻的。但在實際運用中,要怎樣才能更好地提升它的內容生產途徑,也是當前必須亟待解決的問題。借此,筆者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分析與總結。
現場是新聞生產的主要場所。受媒體不同價值取向與不同個性差異的影響,各個媒體在現場采訪時所獲得新聞采訪內容也存在較大差異。但在重大新聞事件中,由于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導致媒體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爭取有效的現場采訪名額,這就要求進行現場采訪的記者必須具備全媒體能力。如2018年11月26日、27日全國融媒體海南行大型采訪活動在三亞順利開展,某省的某媒體記者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在該項活動進行一小時左右,該記者就發出了配有圖片的名為《海南互聯網+文旅創業積極推動融媒行業發展同時為全國融媒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動力》,接著記者敏銳地捕捉到了海南互聯網+文旅創業在推動地方媒體發展方面的新聞點,通過多角度成稿方式,從多個端口將其發出。經該媒體后方編輯的后期處理,較快地完成了一篇名為《互聯網+文旅創業助推地區媒體發展升級》的評論。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以一次采訪為主,分端寫稿和多端發布為輔在融媒發展中的優勢,這既符合不同媒體對新聞的要求,也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在日常新聞生產過程中,傳統媒體主要是在完成采訪寫作后,再根據媒體的實際需求,將采寫完成后的新聞內容統一發送到某某供稿平臺。在無特殊需求的情況下,一般不會對同一新聞進行多方面寫稿與報道,當然這也是時間限制條件下無可奈何的事情。而要想真正地將同一新聞事件從不同側面進行報道,就必須借助各端編輯力量,在準確掌握所在媒體特性和調性的前提下進行新聞內容編輯,最終形成不同風格的新聞報道。例如2018年8月28日,某某省某某市某村發生山體滑坡,有部分居民受損,多人被埋和2人失蹤,相關部分在得到消息后迅速成立前方指揮部,積極調集本省該市有關媒體采編團隊,由某部門統一指揮和協調,對該事件的發生情況進行全媒體采編和實施全天候滾動發布,隨時向外界發布關于該事件具體進展情況。在從災情發生到搶救結束的長達10天的時間里,前方全媒體記者及相關人員通過不同的方式,如視頻、圖片、文字等對災情的具體情況向相關的供稿平臺推送,后方編輯通過自身媒體的特性對前方記者及相關人員發回來的視頻、圖片、文字等進行收集與整合,結合記者來稿進行統一編發。從最終數據統計結果來看,與該事件相關的新聞稿件大約在80篇左右,這些稿件的著重點各不相同,特別是對救援現場的細節報道最多。相關媒體借助當前網絡媒體短、平、快的特點,以持續、滾動、大容量的傳遞方式向外界發布該事件搶救現場的最新消息,在真實再現災情發展的情況下,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其中就搶救前1周內相關媒體發出的原創稿件合計40余篇,如人民網、鳳凰網、新華網等各大媒體也爭相轉載。
隨著現代媒體行業的高速發展,獨家新聞已越來越稀缺,而為了獲取更多的關注度和市場效益,策劃和創意就成了當下新聞報道中新寵兒。而在重大新聞事件的關鍵節點和重大主體中,諸多案例均表明,統一策劃、分端實施在絕大多數時候不僅能增強新聞傳播效果也能充分發揮不同媒體特長。2018年11月5日,以“新時代,共享未來”為主題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開幕,這項作為我國今年重大的外交活動之一,在海內外引起的關注是空前的。在該項活動召開前期,某地區某媒體平臺在結合我國當前進出口基本現狀的情況下,策劃推出了一系列先行報道,對來自82個國家和地區的1178家參展商、2462家采購商進行了相應的報道,并圍繞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新時代,共享未來”主題,進行了從經濟貿易、互聯網合作、一帶一路倡議等世界重大話題,在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促進共同發展方面等方面的問題解讀,將中國與參會的82個國家和地區以及相關的企業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進行全面闡述。該媒體還報道了為期3天的供需對接會上所有參會國家和地區合計1178家參展商、2462家采購商均開展了多輪現場“一對一”洽談活動的重點問題。從該媒體的實際報道情況來看,始終堅持“全媒體”總基調和實現“文字、圖片、視頻、新媒體”立體式報道在該媒體整體報道中的占比是極高的。同時該媒體還積極借助自身媒體優勢多端發力,將與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相關的問題進行了立體式呈現。
隨著互聯網的全面發展,新媒體的運行發展是在綜合了各種現代科學技術的基礎上才完成的,如音頻、視頻、動畫等,這不僅極大地提升媒體的運行效率,也對它的創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應屬H5這項新聞產品。在2018年11月13日下午,金沙江白格堰塞湖臨時遙測水情監測點設備信號燈閃爍,社會各界對該事件投來了新的關注,媒體積極應用H5產品對該事件進行了全方位報道,并綜合了文字精要化、數據可視化等基礎的情況下,充分發揮智能手機這項現代媒體形式,將一組組遙測數據及時傳到1000公里外的四川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水情中心,再匯總到前線搶險指揮部。幾分鐘后,一名為《金沙江貫通,斷流問題解決,白格堰塞湖危機解除》的信息在各大網站與媒體平臺,如微信、微博等同時發布,使金沙江白格堰塞湖事件的最新消息能及時的向社會各級推送。正是由于這些水情信息數據的準確傳輸與推送,金沙江白格堰塞湖事件前線指揮部各項應急搶險、泄洪以及群眾轉移安置等活動的全面開展得以獲得科學的決策依據。
融媒的出現與發展與時代的發展與轉型是息息相關的,我國現階段處于由經濟的快速發展轉向穩定和持續發展階段,這對融媒背景下的相關產業的發展自然而然地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雖然包括都市報在內的傳統媒體,從沒停止過對新增長點的開拓,但面臨主營收入銳降的問題,傳統傳媒界所進行的多元化拓展,從產業發展角度和盈利能力來看,某些方面仍只是在研究階段,還沒有取得成效。因此加強融媒背景下傳統媒體的轉型與新媒體的升級就成了當前內容生產的主要內容,堅持媒體服務的強化必須以價值觀為根,從線下著手加強產品的轉型與升級,將尋找并連接用戶、篩選并沉淀客戶、細分并維護用戶作為融媒背景下內容生產的基本操作路徑,推動內容生產的個性化、專業化、品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