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雙流新聞中心,四川 成都 610200)
隨著科技的進步,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興起,輿論格局和輿論生態正發生巨大變革。話語權的遷移,使得網絡輿論場正成為信息傳播的主陣地。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兩個輿論場”的論述,指出“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基本不看主流媒體,大部分信息都從網上獲取。必須正視這個事實,加大力量投入,盡快掌握這個輿論場上的主動權,不能被邊緣化”。在此背景下,作為基層宣傳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重要平臺的縣級媒體不僅面臨著提升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需要,也承擔著更好服務群眾、滿足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責任,建設縣級融媒體中心成為縣級媒體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選擇。
縣級融媒體產品的內容不僅要面向城市市民,也要面向廣大的農村人群,其作用不僅是單一的傳播渠道,還是基層黨委和政府和基層群眾溝通的橋梁;其話語表達方式不能用教條式的公文陳述,而應該用生動鮮活的語言表達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培育植根群眾的親和力。如此,縣級融媒體才能增強公信力和傳播力,被城鄉人民群眾視為自己的發聲之地和精神家園。
縣級融媒體產品要發揮信息傳播作用,服務城鄉居民的工作和生活,為他們提供更有針對性的信息資源,以解決其生產生活所需,便利于他們的社會適應和政治參與。隨著移動智能終端在農村市場的不斷滲透,農民群眾所能夠接收的信息量也遠大于從前,選擇也更多。為此,縣級融媒體產品需要通過不斷加強自身的服務性,以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贏得基層群眾的認同感和信任感。
縣級融媒體產品的受眾更多在區域內。隨著城鎮化進程,他們的職業、收入、家庭、居住環境等,都面臨變化。為了適應新的生活環境,他們要學習多種技能知識和城市生活規則。為此,面向縣域受眾的縣級融媒體產品必須充分發揮其教育職能,致力于各項實用知識的傳播,充當縣域居民繼續學習的工具。
受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和政府重視程度的影響,部分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發展面臨可投入資金有限等現實問題,這制約了融媒體所需的圖片處理、視頻剪輯、數據可視化等技術的更新迭代,從而難以建立具備信息傳播、政務服務、公共服務、文化娛樂等多元功能的融媒體架構。
受區域環境限制,縣級新媒體在內容生產上存在短板;同時,由于運行機制、薪酬體系、人員引進培養等方面缺乏靈活性和競爭力,致使創新性人才缺乏、人才隊伍不穩定、流動性較強、專業化程度低等情況出現,進一步損害了內容生產的根基。相對而言,這一點在沿海地區和經濟較發達地區的情況較好;而在中西部經濟較差的縣域,尤為突出。
隨著傳統媒體的勢弱,各級媒體都開始邁向融合發展之路,他們通過微博、微信、客戶端等新興媒體強勢垂直覆蓋,使得縣級融媒體中心在建設發展進程中不得不面臨與中央、省、市媒體競爭受眾群的狀況,而受融媒體建設水平和層次,以及人才、技術等因素的制約,縣級融媒體常常處于競爭劣勢。同時,隨著近年來政務新媒體的快速發展,縣級融媒體在發展中還面臨同級競爭,這使得其生存與發展空間更加狹窄。
要結合縣級融媒體產品的特性,解決縣級融媒體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縣級融媒體在建設發展中可以做如下突破。
(1)加強頂層設計在堅持黨管媒體的原則下,縣級融媒體建設應從縣級黨委層面進行戰略統籌,并具體由宣傳部統一牽頭,打破部門壁壘,創新工作機制,協調制定融媒體建設標準、規范模式和工作機制,真正使其成為地方的“一把手”工程。
(2)加大資金投入財政對縣級融媒體建設的投入是必須付出的執政成本。通過財政資金保障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基本運轉,確保其產品不受市場變化左右,技術迭代能及時,內容生產有保障。在此基礎上,可以延續采編與經營分離的媒體運營模式,推進融媒體中心市場化運營,提升其自我造血的能力。
(3)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縣級融媒體要著力打破原有選人、用人、育人、留人體制機制,在大力引進技術型人才的同時,加強對原有媒體從業人員的全媒體教育和培訓,推動其由單一型向具備采、編、播、設計、整合等新媒體傳播技巧和能力的全媒記者、全媒編輯、全媒管理人才轉型,為縣級媒體融合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4)改變發展思路縣級融媒體要打破傳統生產和傳播模式,既要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互為流量導入口;也要變競爭為合作,通過與中央、省、市媒體的合作,整合媒介資源,拓寬自身發聲渠道;還要搭建靈活機動的工作平臺,加強與區域內其它職能部門的合作,不斷增強自身服務能力。依靠資源充分共享、各種媒體互聯互通、各種服務互相支撐,建立“一體策劃、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發布”的全新新聞生產流程和模式,實現優質內容的生產,融媒體平臺發展的提速。
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是媒體融合發展的基層著力點,面對鞏固輿論主陣地,提升基層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更好地服務群眾、滿足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等要求,縣級媒體必須直面縣級融媒體建設發展中的難點痛點,以融媒體中心為載體不斷整合基層政務、社會、文化、公共服務等資源,促進新聞要素的深度融合、各種報道資源充分共享、各種媒介互聯互通,更好地滿足個性化需求,打破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在內容生產、技術、平臺、人才等方面的“孤島效應”,才能真正提升其使用效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