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曉雯 樊青麗
(1.山西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01)(2.山西建筑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01)
自上世紀90年代起,PPP模式就已經被引入中國。十三五規劃提出,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領域的投資建設運營,鼓勵社會資本進入環境基礎設施領域,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能由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提供的公共服務,面向社會資本擴大市場準入。隨著PPP項目如火如荼地發展,中標后PPP項目在實施過程中是問題要問日益凸顯。對于PPP項目運作而言,唯有規范,才能發展,唯有收益,才能長久,所以施工企業要通過正確篩選PPP項目,從源頭上加強PPP項目控制。淺談PPP項目發展現狀
PPP項目入庫項目總體情況。截止2018年10月,財政部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管理庫2018年三季度報,披露了最新的PPP各項數據。在全國入庫PPP項目方面,季報顯示,截至2018年10月底,管理庫累計項目數8289個、投資額12.3萬億元,其中:管理庫累計落地項目數4089個、投資額6.3萬億元,落地率49.3%。管理庫內各行業PPP項目數前三位是市政工程、交通運輸、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合計占管理庫項目總數的62.3%;投資額前三位是市政工程、交通運輸、城鎮綜合開發,合計占管理庫總投資額的72.2%。
PPP項目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政府通過PPP的模式與社會資本建立起了長達20年—30年的合作,并且是符合物有所值的,加大了基礎設施的建設,有效實現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有利于民生發展。企業通過PPP模式使施工企業漸漸脫離傳統行業發展的桎梏,向一些發展機遇好有投資價值的行業轉型和發展。但在現實生活中,政企攜手殊為不易,還是有諸多難題。
1.政策層面,PPP方面的法律體系不健全,誠信履約機制不完善。目前我國的PPP頂層設計尚未完善、政策法律法規不明確,而且財政部和發改委兩部委缺乏協同機制,從源頭上避免政出多門,明確監管部門及范圍,為PPP項目的發展奠定基礎。
2.操作層面,政企合作首先要樹立公平公正的合作理念,其次是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政府要積極發揮監管和履約的職能,企業通過專業運營項目提高有效的公共服務,并建立合理靈活的項目退出機制。
3.市場層面,由于社會資本融資渠道的尚未健全、國家需要通過創新融資、促進投融資體制深化改革,使社會資本需向更加合理的方向發展。經調研PPP項目地域和行業發展很不均衡,PPP項目爆炸式發展,導致施工企業不分項目性質,違規包裝PPP項目,從而為項目融資和落地難埋下隱患。
4.落地層面。影響 PPP項目落地難的因素有很多,總體而言,地方政府招標采購PPP項目,沒有經過嚴格地前期論證,甚至招標項目已突破公共財政支出10%的紅線,導致政府沒有足夠的財承補貼項目,失去現金流的項目往往容易擱置。及時完成項目審批手續是政府應該承擔的責任,有的政府以快速推進項目為己任,忽視審批手續的完善性。
以上諸多都是影響PPP項目的落地難和實施困境的潛在因素,政府作為監管部門在完善法律法規、提高PPP項目管理水平,保證PPP行業市場日趨規范的同時,施工企業也要“打鐵需要自身硬”,煉就“火眼金睛”,甄選優質的PPP項目,使更多項目能夠落地,減少機會成本。
1.充分發揮咨詢機構的力量。PPP項目在實施方案階段的前期策劃和合同起草的條款設計階段,及后期運營都離不開專業咨詢機構的服務。第一、咨詢機構的從業人員在職業素養和工作經驗方面都是突出的;第二,咨詢機構可以走出政府和社會資本的層面,可以為項目提供可操作性的優化設計方案;第三,專業的顧問能夠及時掌握PPP項目的前沿資訊、鉆研PPP項目的結構體系。
2.利用大數據分析PPP行業。財政部PPP項目管理庫統計數據結果表明,且現有項目多分布于交通運輸和市政建設這兩個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科技、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醫療衛生、文化旅游等領域的實施空間大、投資收益可觀。在施工企業在做投資決策時,可以利用大數據預測來調整和確定企業投資方向、制定總體戰略和具體實施計劃,避免盲從實現資源整合。
3.滿足當地財政承受能力。根據財政部對PPP項目合規性要求,年度全部PPP項目需要從預算中安排的支出責任,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例應當不超過 10%。財政部項目管理庫ppp項目財政支出數據通常是預估,與實際發生的數值不一致。所以獲取真實反映各地財承及PPP項目支出情況存在一定困難,及時取得真實有效數據作為項目篩選的條件之一是很有必要的。
4.投資回報率和內部收益率。投資回報率(ROI)是指通過投資而應返回的價值,即企業從一項投資活動中得到的經濟回報。社會資本在選擇項目是參考項目投資回報率假設值及投標上限(如有),綜合自身能力選擇并合理報價。投資回報率是從靜態角度考量項目的綜合收益能力。內部收益率是指資金流入現值總額與資金流出現值總額相等、凈現值等于零時的折現率,是從動態角度考慮項目的收益能力,內部收益率指標是通常是施工企業衡量PPP項目投資可行性關鍵的因素之一,也是社會資本參與PPP項目的根本驅動力。
5.財政部PPP項目管理庫。“未納入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的項目,不得列入各地PPP項目目錄,原則上不得通過預算安排支出責任”,進入管理庫的項目通常已經通過了物有所值評價和財政承受能力論證的審核流程,是處于準備、采購、執行和移交階段的項目,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項目的合法合規。因此,只有入庫,采用政府付費及可行性缺口補貼方式獲得回報的項目才能保證后期財政補貼到位。
6.重視PPP重點領域、關注經營性項目。《財政部關于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有關問題的通知》(財金[2014]76號,以下簡稱“76號文”)要求“各級財政部門要重點關注城市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領域,如城市供水、供暖、供氣、污水和垃圾處理、保障性安居工程、地下綜合管廊、軌道交通、醫療和養老服務設施等”,且“適宜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項目,具有價格調整機制相對靈活、市場化程度相對較高、投資規模相對較大、需求長期穩定等特點。優先選擇收費定價機制透明、有穩定現金流的項目。”
7.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PPP模式涉及工程、法律、金融、財會等各領域,專業知識結構復雜,施工企業需要加大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培養相關的人才,為在PPP項目的識別和推廣提供人才支撐。
面對建筑行業遭遇的“寒冬”,施工企業面臨著轉型復雜向基礎設施領域、向新興產業轉型發展的機遇和挑戰,施工企業通常在選擇項目時忽視項目的政府保障和合法合規性,急于中標并簽訂合同,其實是把風險追加了項目實施的每一個環節。施工企業作為PPP項目的投資主體,承擔著項目的融資、建設、運營、移交責任,所以項目的投資風險最終由施工企業承擔。現在PPP模式作為一種新的融資模式,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施工企業企圖通過投資PPP項目獲得利潤并促進企業轉型,所以如何積極參與PPP項目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