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本報特約記者 任重
就在26個國家和組織因俄羅斯前特工中毒案大規模驅逐俄外交官的時候,歐洲一些國家卻沒有選擇隨大流,而是采取了謹慎態度。相對于“反俄聯盟”,英國《衛報》將它們稱為歐洲的“不情愿聯盟”。比利時《歐洲觀察家》27日報道說,歐洲有多個俄羅斯的朋友到目前為止并未加入驅逐俄羅斯外交官的行列——如奧地利、比利時、保加利亞、塞浦路斯、希臘、盧森堡、馬耳他、葡萄牙、斯洛文尼亞等。不過,不排除上述11個歐洲國家中有個別可能未來會驅逐俄外交人員。
奧地利政府發言人勞因斯基·蒂芬塔爾26日表示,奧地利不會因斯克里帕爾中毒案驅逐俄羅斯外交官,奧方愿與莫斯科進行公開對話。蒂芬塔爾表示,“奧地利是中立國家,也是連接東西方的橋梁”。但蒂芬塔爾表示,奧地利支持歐盟召回駐俄大使的決定。
比利時和斯洛伐克也都在進行衡量,稱局勢發展將影響他們做出何種決定。盧森堡外交部發言人26日表示,他們要等權威調查的結果,再做決定,“盧森堡就2個俄羅斯外交官,而且他們都不是間諜”。馬耳他政府的回應與盧森堡類似。塞浦路斯、斯洛文尼亞和希臘一樣,都表示要等最后的調查結果。此外,保加利亞稱自己目前是歐盟輪值主席國,需要保持中立。葡萄牙則表示,沒有驅逐俄羅斯外交官的計劃,該國遵從歐盟的決定,但不采取行動。
《紐約時報》27日稱,俄羅斯對歐盟來說一直是棘手問題,因為俄羅斯在歐洲大陸的能源供給上作用關鍵,特別是德國。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報道,雖然德國26日驅逐了4名俄羅斯外交人員,但國內對此事的態度卻并不一致。德國綠黨外交專家特里廷批評德國和其他歐盟成員國驅逐俄羅斯外交官。這是“輕率、不可靠的證據,只是間接證據,西方采取針對俄羅斯的行動,建立在新冷戰的基礎上?!钡聡白笠睃h”領袖莫爾26日也表示,德國的立場不能僅僅為了展示與歐盟的團結。莫爾稱,“西方顯然不需要缺失的證據,到底發生了什么以及如何發生的。他們做出了一個純政治和象征性的決定。我們對此心知肚明。我們在沒弄清楚真相之前,就驅逐4名俄羅斯外交人員,這很荒唐”。
除了歐洲一些國家,土耳其副總理博茲達格26日也表示,土耳其不愿對俄采取任何措施,因為“這場危機涉及俄羅斯和英國的關系,他們應該自己解決。我們同俄羅斯的關系很好”。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27日引述該國住建部長加朗特的話說,以色列要根據自己的利益行事,俄羅斯并未將以色列視為敵人,“我們可以和莫斯科談判、磋商和共處”。有意思的是,新西蘭方面表示也想驅逐俄外交官,只是在境內實在沒找到俄“情報人員”。
《歐洲觀察家》27日稱,俄羅斯近年來還是交下了很多歐洲好友的:奧地利執政黨聯盟中的自由黨,與統一俄羅斯黨有合作關系。馬耳他政府每年向俄羅斯富人出售護照,收入千萬歐元。保加利亞與俄羅斯企業的商業關系密切。而塞浦路斯的銀行里,存有數十億歐元的俄羅斯財富。不僅如此,他們也向俄羅斯富人賣護照?!?/p>
環球時報2018-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