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俄羅斯、英國特派特約記者 張曉東 孫微 ●陳一 柳直
“所有對俄采取行動的國家都將遭到回應”,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26日強硬回擊西方多國驅逐俄外交官的行動。雖然俄羅斯還沒有出臺具體的回應措施,但熟悉該國外交風格的分析人士認為,報復是必然的。在俄羅斯看來,西方、特別是美國的行為是一種不可原諒的冒犯。俄外長拉夫羅夫27日評論說,“在當前局勢中,勒索仍是美國能夠說的唯一語言”。與此同時,西方對俄的外交圍攻還在繼續,北約、澳大利亞27日加入這一陣營,讓西方的反俄動作顯得“空前團結”。英國廣播公司評論稱,由俄前特工斯克里帕爾和其女兒被毒害事件引發的爭端正演變成自克里米亞危機以來西方與俄羅斯最嚴重的外交危機。
俄媒:這是一種宣戰行為
西方多國周一驅逐俄外交官之后,幾乎所有進行表態的俄羅斯官員都提到“回擊”一詞。據俄新社報道,俄外長拉夫羅夫27日在評論此事時表示:“我們將做出回應,這是毫無疑問的。我們將采取相應的行動。當前這一局勢表明,在現代世界和現代歐洲中,獨立國家很少。”俄副外長里亞布科夫說,華盛頓驅逐俄外交官的決定不會不遭到俄強硬的回擊。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26日在“俄羅斯1”電視臺“60分鐘”節目中表示,西方多國在同一天宣布驅逐俄外交人員,表明在美國和英國存在一些強大勢力支持對俄挑釁。他們在信息、宣傳、政治等領域對俄持續發動攻勢。“當然,我們今天看到的所有對俄采取行動的國家都將遭到回應。對每個西方國家都將采取相應的措施。”
由于西方的敵對行動發生在西伯利亞克麥羅沃市一購物中心發生的特大火災之后,俄羅斯社會更加憤怒。扎哈羅娃26日在臉書上發文稱:“今天我們對歐美國家政治人物的理解增加了很多。整個俄羅斯都陷于克麥羅沃悲劇的悲痛之中時,對他們來說宣布新的敵對行動更重要。”
“這是一種宣戰行為”,俄《全球政治中的俄羅斯》雜志主編盧克揚諾夫表示,西方對俄羅斯采取集體行動是前所未有的。此次一些國家驅逐俄外交官,并不是因為與俄發生沖突而導致明顯的關系惡化,只是聲援另外一個國家。
俄羅斯會怎樣回擊西方?俄《觀點報》稱,俄可能驅逐在俄境內150名美國外交官。而《莫斯科共青團員報》則說,普京不會原諒西方的進攻,他有進攻風格,會打擊西方沒有預料到的地方。
反俄陣營還在擴大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道,當地時間27日早上,澳大利亞總理及澳大利亞外交部長發表聯合聲明,宣布驅逐2名境內的俄羅斯外交官,并稱“他們必須在7天內離開澳大利亞”。
另據英國《衛報》報道,北約、愛爾蘭和摩爾多瓦周二加入驅逐俄外交官的行列。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表示,取消俄羅斯駐北約特派團7名工作人員的資格認證,并拒絕另外3人的資格申請。俄羅斯特派團的規模將永久性地從30人減少到20人。他聲稱俄羅斯低估了北約的決心,“這是一個明確而強烈的信號,即俄羅斯肆無忌憚的行動不會不付出代價。”他還說,在北約之前,已經有25個國家采取行動,驅逐了140名俄外交官和情報人員。
雖然行動聲勢浩大,但很多國家被認為只是幫腔的,對俄實質沖擊最大的還是美國。美國《外交政策》評論說,美國驅逐60名俄外交官,這是美國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驅逐外國外交官的行動。傳達出的信號是美國、加拿大、烏克蘭和歐盟堅定地站在一起,反對俄羅斯破壞他們國家穩定的企圖。
英國廣播公司評論說,事件正演變成自莫斯科吞并克里米亞以來俄羅斯與西方國家最嚴重的外交危機。無論俄羅斯如何否認,英國的盟國顯然接受了倫敦的觀點:使用軍事級別的神經毒劑在英國的一個城市進行暗殺“極可能”是俄羅斯的國家行為。美國和其他國家驅逐俄羅斯外交官明顯是為了展示與英國團結一致,而且考慮到英國同歐盟的關系因英國脫歐談判變得緊張的情況下其意義就更加重大。對于英國首相梅來說,這是一個重大的外交勝利,也標志著特朗普政府對俄羅斯的立場變得更加強硬。普京肯定絕對沒有想到西方會表現得這么團結,俄羅斯認為英國既虛弱又越來越孤立,認為歐盟被各種事務分心,認為特朗普政府不平衡,而且特朗普本人不愿意懲罰莫斯科。普京可能犯了一個嚴重錯誤。
比冷戰還要糟糕
俄羅斯與西方的對抗有多糟糕?美國《紐約時報》稱,美國的行動超過了與蘇聯全球攤牌的最黑暗的日子。一致行動加劇了俄羅斯與西方沖突。根據以往的經驗,俄羅斯幾乎肯定會通過驅逐西方外交官進行報復,這讓人回想起了冷戰時期針鋒相對的對峙情形。特朗普幾天前還祝賀普京連任俄羅斯總統,而且也避免公開譴責俄羅斯在這起暗殺事件中的作用。但是英國首相梅成功地集結起了一個國際聯盟應對這起下毒事件。
美國《紐約客》雜志認為,這是對俄羅斯在西方日益增強的侵略攻勢的全面報復,聯合一致的行動也是自冷戰以來所不曾見到過的。西方向普京發出了一個非常強烈信號:他不會在攻擊一個西方國家時不遭到他們全體的廣泛回應。西方與俄羅斯的緊張關系很可能會升級,至少在短期內會是如此,可能看起來會是一場“極端方式的冷戰”。美國前駐俄羅斯大使皮克林說:“當前,這是一場懦夫博弈,沒有人示弱。我們需要觀察誰會示弱。”
《紐約時報》的一篇評論稱,普京沒有興趣傳播新的意識形態和挑起新的世界革命,但是在普京的領導下俄羅斯已經“變成了國際關系意義上的革命政權”。從克里姆林宮的觀點來看,是美國首先顛覆了國際準則,俄羅斯不喜歡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想改變它”。該評論還稱,美國、歐洲及其他國家一致驅逐俄羅斯外交官再一次讓人提出這個問題:世界是否又倒退到了冷戰時代。其實,局勢在某些方面比冷戰還要糟糕,在冷戰時期,盡管關系緊張,但莫斯科和西方還存有少許的信任,而現在,俄羅斯與外部世界的關系則是“不穩定的狀態”。▲
環球時報2018-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