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
2015年,河北藝術職業學院與河北省曲藝家協會、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合辦了曲藝大專班,從首批學生的培養情況看,他們在表演水平以及相關知識儲備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綜合素質明顯提升,得到了業界同仁的認可。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產生了一些想法,現歸納如下與大家分享。
一、深入調查研究,摸清高等教育層次曲藝人才培養現狀
學生在選擇學校和專業的時候,會先看該專業的就業率和未來幾年的就業前景。這是影響專業學科建設的一項重要指標。所以我認為應該請相關部門牽頭著手做一次全國性的普查,摸清曲藝教育的基本情況,我認為調查應包括以下內容:1.開設該專業的學校有哪些,了解全國的分布情況。2.該專業在校生規模,有多少學生在學習曲藝表演,具體在學習哪些專業。3.往屆畢業生的規模及就業情況,今后每年會有多少曲藝畢業生進入市場。4.目前有多少受過高等教育的曲藝表演專業學生還在從事曲藝工作。5.學生(含畢業生、在校生)對在院校中學習的曲藝表演專業的滿意度。我們可以通過這些數據來分析曲藝表演人才的培養現狀以及畢業生就業的情況,也可以了解專業需求情況,由此找到優化曲藝教育的方法和路徑,看清未來發展的方向。
二、多方式多途徑提高曲藝專業的社會影響力
(一)開展全國高校曲藝專業比賽
各院校十分重視國家級的各類賽事,尤其是高校間的各類賽事,比如高職院校間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等,以賽促學,以賽促練是一種很好的調動教師和學生積極性,推動院校間同類專業相互學習的方式。據了解,目前開設曲藝表演專業的院校不少,但還沒有組織過一次全國性的院校間的曲藝比賽。我認為,主辦一次全國開設“曲藝表演專業”的院校間比賽很有必要。這樣,既可以檢驗教學成果,提高曲藝教學質量,又可以引起相關部門、院校和社會對該專業建設的關注,還可以促進院校間的交流,一舉多得。
(二)借力“互聯網+”推動學科建設
我們要學會利用新媒體,通過網絡媒體的宣傳繼續擴大曲藝專業的社會影響力,將教學成果通過網絡等方式宣傳出去。讓曲藝以豐富多彩的形式融入社會生活,讓更多的人了解曲藝教育,了解這門藝術的高深,改變“曲藝簡單好學,拿起來就有”的誤解。可以通過網絡公開課、微課等方式,加大對曲藝表演專業的宣傳推廣力度吸引更多的學生學習曲藝,使學生達到一定基數,為設立曲藝學學科創造條件。
三、打通專業培養的入口和出口
(一)根據社會需求拓寬招生渠道
曲藝學習成本較低,學習表演方便的特點吸引了眾多學習者。以河北省為例,截至2016年底,學習曲藝表演(以相聲、快板、鼓曲為主)的青少年有10000余人,業余從事曲藝工作的有1000余人。從數據上看,中小學階段學習曲藝表演的學生規模還是很龐大的,但到最后卻所剩無幾。原因何在?我認為關鍵在于高等教育招生的入口限制,導致大批有曲藝學習意愿的學生無法升入高等教育層次。因為教育部的專業目錄里根本就沒有這個專業,這讓大家怎么學?所以我們只能一步步來,先解決中考升學的問題。我院現在的做法是利用“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選擇了幾所小學,為他們某一個年級的學生開設快板基礎等課程,不求培養他們達到多高的表演水平,目的是讓他們從小就對曲藝藝術有一個概念,先種下這粒種子。一般一個年級至少有100多名學生,哪怕有一半的學生對此產生興趣,也是為日后儲備了大量潛在力量。在初高中階段,目前河北省已經有多所高中(其中包括全國著名的“超級高考工廠”河北衡水中學)專門招收曲藝類特長生,報名人數也在逐年增長。這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從小學曲藝表演,大了沒有升學出路的局面。在此前,特長生只招收體育類、音樂表演類,曲藝特長生的招收,會使一部分學習曲藝表演的學生一直堅持下來。既然現在重點高中都開始招收曲藝特長生了,高等院校什么時間可以解決曲藝表演專業的“戶口”問題呢?什么時候可以給這些學生找到一個升入高等院校的入口呢?這個問題亟待解決。
(二)培育曲藝演出市場,激活人才需求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與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產業在積極探索中快速發展,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從藝術演出市場看,現在各式各類藝術院團都在從轉變節目類型入手,以適應市場的多元需求。曲藝表演,作為觀眾喜聞樂見的表演藝術形式,易為市場接受。因其現編現演的時效性、語言幽默風趣的親和性、表演的便捷性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喜愛。近年來,各地曲藝展演活動很多,每年有10余萬曲藝工作者參與曲藝演出與創作。就影響力比較大的馬街書會、胡集書會、西河書會來看,表演藝人群體龐大,市場很有潛力,但表演與創作水平已經不能滿足觀眾的審美需求。文化管理部門應當看到社會需求,加大規范和扶持演出市場的力度。教育部門應當對曲藝專業給予更多關注,對從事曲藝表演專業的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和創業幫扶。其他相關職能部門也應當對曲藝院團和從事曲藝表演的人員加大政策扶持,多管齊下,為曲藝人才搭建施展才能的平臺,推動曲藝市場繁榮。
四、建設曲藝學學科
現階段,高職層面如: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天津藝術職業學院、河北藝術職業學院已經設立了曲藝表演專業,但國家學科體系中還沒有專業的曲藝學學科,本科院校中的曲藝表演專業多掛靠在戲曲表演、音樂表演等專業之下,這影響了人才的培養,因此,建議加強學科研究,逐步建立獨立的曲藝學學科。
2017年3月,天津音樂學院教授錢國楨從教57周年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戲曲音樂作品分析》首發式在天津舉辦,請到天津市曲藝團的演員演出單弦、西河大鼓、鐵片大鼓、天津時調、京韻大鼓等經典曲目。這說明曲藝音樂已經在音樂研究領域備受關注。據了解,天津音樂學院專門從天津市曲藝團聘請了老師給音樂學系的學生教授曲藝史和簡單的曲目演唱,音樂學學科的同仁開始研究曲藝學知識了,但曲藝卻還沒有設立屬于自己的學科,這值得我們思考。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吳文科曾撰文寫道:“中國僅有的兩年中等專業性曲藝學校—— 蘇州評彈學校、中國北方曲藝學校(現為天津藝術職業學院曲藝系)遠遠不能滿足曲藝知識傳播和人才培養需要。”隨著中央戲劇學院、遼寧科技大學等高校相繼開展高等教育層次的曲藝人才培養工作,說明社會對于高級曲藝表演人才是有需求的,因此,我認為設置高等教育曲藝學學科已經迫在眉睫。
筆者自幼學習鋼琴,在10歲學習快板時,有人跟我父親說:“讓孩子學陽春白雪,別學這下里巴人。”為這句話家父真的還郁悶了一些時日,學習曲藝就這么不受人尊重嗎?曲藝藝術要在年輕的一代中逐漸消亡了嗎?當我看到現在正日益發展起來的曲藝演出市場的時候,看到國家級重點中學都在挑選優秀的有曲藝特長的學生的時候,我深深地覺得,屬于我們曲藝工作者的春天就要來了。
2016年,中共中央先后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尤其是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次文代會第九次作代會”開幕式上的講話后,讓我覺得,曲藝藝術是我們祖國的文化瑰寶,不論到哪個年代,始終有一群人在為它的發展奮斗著。我又想到了總書記提出的實現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告訴我們只有禮敬傳統,堅守傳統,中華民族才能擁有文化自尊和文化自信;只有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中華民族才能建立“舊邦新命”的文化自覺。而曲藝教育,唯有設立學科,才能使曲藝這門優秀的傳統藝術很好地傳承,科學地發展下去。希望曲藝學學科早日得以設立,同時也期待著曲藝事業自高原走向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