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來
遼寧是曲藝大省,在全國曲藝界占有重要地位。20世紀70年代來以楊振華、金炳昶為代表的沈陽相聲風靡一時,在全國受到追捧;80年代以劉蘭芳、單田芳為代表的遼寧評書盛行于世,引起全國性的評書熱;90年代以趙本山、鞏漢林為代表,遼寧的曲藝小品火遍全國,電視熒屏上涌現出了一大批遼寧籍小品笑星。2000年后,二人轉成為遼寧最具代表性的曲種。外地人到沈陽出差或旅游,有機會就會到劉老根大舞臺一睹“趙家班”的風采。2008年前后,小劇場相聲風靡全國,沈陽的小劇場相聲雖未走在前列,但其發展速度之快有目共睹。
進入21世紀,遼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卓有成效,尤其是對曲藝的保護更是加大力度,使遼寧曲藝得到有效傳承。近日,遼寧省第十屆藝術節期間,遼寧省文化藝術研究院推出了“曲苑流芳”非物質文化遺產曲藝專場展演。本次展演涵蓋快板、評書、相聲、二人轉、東北大鼓5個曲種共7個節目,演出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
在曲藝受到保護和延續傳承的同時,我們還應當注意到,隨著外來文化影響的不斷深入,傳統曲藝演出場所受到沖擊。商業文化日趨繁盛,東北大鼓、西河大鼓、單弦等傳統曲藝形式逐漸衰落。2005年后,二人轉、東北大鼓和沈陽相聲相繼被列入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進行保護。曲藝演出市場萎靡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前些年,遼寧的二人轉演出場所遍布全省,但因其人員素質、內容質量等方面存在問題,嚴重破壞了曲藝市場的生態環境,由此對觀眾產生的誤導影響至今。沈陽現有的4家民營曲藝茶社主要以相聲演出為主,經營狀況不容樂觀,全靠投資者對曲藝的熱忱艱難維持。
如何解決傳統曲藝在當下演出市場不景氣的難題?筆者認為,將沈陽傳統的茶館曲藝植入當地特色旅游中,借助沈陽現有的旅游資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民俗曲藝茶館,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曲藝小劇場提升競爭力的可行之舉。
近年來,民俗文化旅游憑借其獨特魅力受到越來越多游客的關注與青睞,已成為我國旅游業新的亮點和增長點。如今城市生活節奏加快,人們開始尋找各種減壓的休閑方式,融入民俗文化的休閑旅游正以其獨特魅力吸引著游客。旅游者通過民俗文化旅游活動,可以體驗當地文化習俗,滿足“求新、求異、求知、求樂”的心理需要,提升審美情趣,實現精神放松和身心愉悅。隨著我國國際影響力的提升,很多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沈陽應抓住民俗文化這張“王牌”,充分利用旅游文化資源開發曲藝特色產業,將傳統曲藝元素注入旅游市場必將成為沈陽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沈陽是遼寧省省會,是滿族文化的發祥地,素有“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之稱,是歷史文化名城和全國首批優秀旅游城市之一,曾先后獲得“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等榮譽稱號。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沈陽不僅承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和民俗風情,更擁有著蓬勃的現代感和時代氣息。同時,沈陽的曲藝茶館文化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從20世紀二三十年代開始,沈陽的相聲、東北大鼓、單弦等曲藝形式從“撂地”表演逐漸進入茶社演出,形成沈陽特色的曲藝茶館文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佟雨田、王福田、彭國良等相聲藝人在會文茶社成立“沈陽相聲大會”,相聲成為沈陽曲藝茶館中的主要曲種。風風雨雨幾十年,茶館相聲再次在沈陽興起,已有鼎泰茶社、六合社相聲大會、鑫荷相聲匯、隆億興相聲茶樓4家曲藝社團長期堅持演出。其中,鼎泰茶社和隆億興相聲茶樓仍為傳統曲藝茶社。茶館曲藝在沈陽得到延續和傳承。
如何將茶館曲藝與文化旅游有機結合,進而實現雙贏?筆者認為,可以在以沈陽故宮和張氏帥府為中心的旅游觀光帶上成立一個“盛京曲藝大茶館”,此地具有得天獨厚的文化商業資源,可以為游客欣賞節目提供便利,帶來獨特的文化體驗。
茶館可規劃為兩層樓體結構,整體裝修按照清代風格設計。一樓可設為民俗文化展區,邀請剪紙、糖人、糖畫、烙畫和微雕等民藝藝人現場制作、售賣具有東北風情的工藝品,商戶通過銷售東北民俗風情和老沈陽文化特色的文化產品來宣傳沈陽民俗文化。二樓可設為曲藝演出場所,演出內容包括評書、相聲、單弦、東北大鼓、東北二人轉等曲藝形式。經營上可以把二樓演出與一樓民俗文化展示相結合,到二樓觀看演出的客人可免費獲得剪紙或糖人藝術品等作為紀念品。
“盛京曲藝大茶館”可借鑒天津“名流茶館”和“謙祥益文苑”的經營模式,將二者的成功經驗合而為一,形成更適合自己的獨特經營理念?!懊鞑桊^”是天津目前演藝茶館行業中唯一連鎖經營的茶館,與當地多家旅行社簽署了合作協議,平均每日接待游客近千人?!爸t祥益文苑”在未成立天津相聲俱樂部前曾有“眾友相聲藝術團”“哈哈笑相聲藝術團”“九河相聲隊”3家相聲團隊每天輪流坐場演出,形成了3家良性競爭的模式。筆者認為,“盛京曲藝大茶館”首先可借鑒“名流茶館”的成功經驗,在游客游覽完故宮、帥府后由旅行社引導到茶館觀看曲藝演出。白天可循環演出相聲、東北大鼓、單弦、二人轉等遼寧本地傳統曲種,晚上可以安排評書專場或者相聲大會來豐富本地演出市場。其次,“盛京曲藝大茶館”也可借鑒“謙祥益文苑”的經營模式,邀請鼎泰茶社、六合社相聲大會、鑫荷相聲匯、隆億興相聲茶樓4家沈陽現有的民營曲藝社團每天循環坐場演出。這種經營模式不但能為民營曲藝社團提供演出的平臺,更可以讓遼寧特有的曲藝形式得到全面、平衡的發展。
在故宮與張氏帥府附近成立以演出相聲為主其他遼寧特色曲種為輔的盛京曲藝大茶館,并在表演曲藝、推廣沈陽特色曲種的同時,加入剪紙、糖人、糖畫、拉洋片等沈陽傳統民俗文化展示,不失為提高沈陽文化旅游市場競爭力,豐富沈陽特色文化旅游項目的新路徑。
以往沈陽的旅游業主要以觀光旅游為主,這種傳統形式的旅游產品缺少文化特色,很難在目前幾乎飽和的市場競爭中吸引更多游客。2010年,沈陽職業技術學院組織學生就關于阻礙沈陽旅游業發展的具體因素進行了問卷調查。在發放的45份問卷中,有18份(約占問卷總數的40%)多次提及現有旅游產品文化特色不鮮明的問題??梢?,產品具備鮮明的文化藝術特色是關系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2009年7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規劃提出要加快建設一批具有重大示范效應和產業拉動作用的重大文化產業項目。2010年9月,遼寧省省委、省政府發布《遼寧省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綱要》,綱要指出,遼寧要大力發展演藝娛樂業和文化旅游業等九大產業。2017年5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講話中提到:“在北京,你可以游覽古老的故宮、長城、天壇,也可以參觀現代派的鳥巢、水立方、國家大劇院。你能聽到中國傳統的京劇和相聲,也能欣賞來自西方的芭蕾舞和交響樂……”當前國家對曲藝等傳統藝術的關注無疑為文化旅游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沈陽要想在新的歷史時期抓住發展機遇,贏得地區發展優勢地位,就必須利用國家政策導向,發揮地域文化優勢,合理開發和利用沈陽傳統文化藝術資源和旅游資源,將沈陽的傳統曲藝和旅游業有機結合,實現沈陽演出市場與旅游產業的共同繁榮。
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是城市發展的需要,也是城市文化的延伸和名城特色的體現。文化是旅游的依托,創意是發展旅游的關鍵。在沈陽故宮附近規劃建設盛京曲藝大茶館,符合國家文化產業政策以及遼寧大力發展演藝娛樂業和文化旅游業等九大產業的政策標準。以沈陽故宮和張氏帥府豐富的游客資源為保障,盛京曲藝大茶館項目的執行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可觀的社會、經濟、文化效益,也將對市場經濟條件下曲藝小劇場提升競爭力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