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磊
[摘要]當前全球經濟發展逐步放緩,實體經濟出現產能過剩情況。通過企業并購重組整合優化資源,提升資源的使用效率,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的營業收入的重要途徑。但考慮到各種并購重組方式所產生的稅收成本不同,選擇了并購重組的形式,進一步將影響到資本的運作效率和并購重組產生的成本。在并購重組的活動中,應該保持稅收政策在其中的中立性,不能因為想減少在并購重組活動中稅收成本,而選擇不恰當的并購形式,影響因并購重組帶來的資源優化配置功能。
[關鍵詞]并購重組 稅收政策 稅收籌劃
在市場經濟的競爭中,規則從來都是適者生存和優勝劣汰,這就說明,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只能選擇有利于它發展的方式進行壯大。企業發展壯大的有效途徑之一是通過企業并購重組的行為實現的,企業并購重組不但可以進一步壯大自身的生產力;而且還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營業利潤。
一、企業并購重組與稅收問題的聯系
隨著企業不斷地快速發展,在企業并購重組行為中,企業越來越關注稅收政策和稅收減免問題,并購重組已經成為企業整合資源和企業結構調整的有效方式之一。我國的企業并購重組的發展歷史并不長,而關于并購重組稅收政策并沒有一套完整的體系,因此在企業并購重組的過程中,雙方只能根據現有的稅收政策,通過稅務籌劃的方式,預先演練并購重組的方案實施將會遇到的涉及稅收問題,針對遇到的稅務問題,對并購重組方案進行不斷地調整。因為有了企業的并購重組行為的出現,引出了并購重組中的稅收問題;解決了并購重組的稅收問題,又不斷完善企業并購重組的稅收政策,有利于并購重組行為更順利地進行。它們的關系就是相互促進又共同發展。
二、企業并購重組中的稅收問題
(一)被收購方歷史遺留的財務問題
例如:據中海油服收購了CDE相關子公司后,被挪威稅務機關通知總共需要補繳所得稅約1.75億挪威克朗(約1.79億元),由此中海油服在此次海外資產的并購重組項目中損失巨大。被收購方的應收賬款壞賬損失稅前扣除不符合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收購方應該承擔補繳稅款和繳納滯納金的責任。
不少國內企業如果想通過海外并購重組,擴大自身企業的海外市場,或者通過并購國內其他公司擴大自身的生產能力,應該先了解并購重組目標是否存在歷史的稅務問題,以防企業并購重組成功后,自己還要負擔被收購方的稅務繳納費用,這一筆費用對收購方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支出。
(二)有關企業并購重組的稅收法規執行力低且缺乏系統性
一部完整的企業并購重組的相關法律,目前國家的相關立法機關還沒有制定出來,在并購重組的稅收政策中,國稅總局發布了絕大多數的涉及企業并購重組的稅收政策,具有的法律效力較低,甚至有的只是規范性文件,針對企業納稅義務人而言,不具有稅收強制性的特征,在國家相關的工作部門中,這些文件只是起到了補充和解釋說明的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即使相關的并購重組的法律法規出臺了,也不能合理的確保關于企業并購重組規范性文件的實施,甚至對企業納稅義務人選擇并購重組的方式產生不良影響,若企業沒有設計出最佳的并購重組方案,可能加大了企業并購重組的稅收成本和交易成本,無法實現并購重組的價值最大化目標。
對任何一個國家而言,制定或者修訂一部法律文本都是一件重大的國家項目,只有從符合當代市場時代發展氛圍的環境中出發,結合關于涉及到經濟事項的法律法規,運用法律法規之間具有系統性和聯系性,才能有效地制定出關于企業并購重組的法律文本。但是目前我國的并購重組的法律現狀是缺乏相關的法律文件做支撐,即沒有與之配套的法律,因此缺乏并購重組稅收政策的系統性。
(三)企業并購重組中的稅收優惠政策力度不強
隨著企業并購重組出現和發展,我國的相關財政部門不斷推出相關的企業并購重組的稅收優惠政策。但是在同樣的商業目的下,通過資產重組和直接投資操作,它們兩個產生的稅收成本卻會大不相同,這充分說明了在并購重組的稅收政策中享受到的優惠政策力度不強且分布不均衡。同時,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很多地方并沒有積極地對企業進行宣傳,導致企業對已經出臺的涉及并購重組稅收優惠政策沒有一個透徹和清醒的認識。
(四)相關并購重組的稅收政策具有滯后性: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日新月異,企業需要不斷地鞏固和發展自身的實力,并購重組是企業實現自身壯大的有效方式之一,企業可以通過并購獲得規模經濟、降低交易成本、多元化經營,獲得競爭優勢。但是企業在并購重組過程中,會有不斷地新問題出現,在稅收政策中出現的分稅制體制影響了地方政府對企業并購重組的干預和限制。例如:分稅制的存在不利于我國并購重組的發展,因為根據稅收政策的具體條例,并購重組后形成的集團公司,其企業所得稅必須在集團總部所在地繳納。因此,被并購方所在地可能就會減少了稅收收入,影響當地政府的政績。當地政府部門將有可能限制企業并購重組行為的發生,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當地甚至國家并購重組商業行為的發展,阻止了資源的合理和優化配置。
三、解決并購重組稅收問題的對策
(一)被收購方歷史遺留的財務問題的對策
在企業并購重組過程中,特別是通過股權并購的方式進行的,被收購方歷史遺留的稅務問題都將是收購方負擔。假設收購方與被收購方在簽署的收購合同中沒有提及被收購方的歷史遺留稅務問題解決的條款,并購重組完成后,收購方發現被收購方的歷史遺留稅務問題,由此帶來的并購成本的增加只能由收購方承擔。企業在并購重組實施過程中,收購方一定要盡可能的了解被收購方的歷史遺留稅務問題,否則可能會陷入巨大經濟損失的漩渦中。對于將要并購重組的企業而言,可以聘請律師事務所和會計師事務所的相關專業人員進行稅務和應收賬款等相關方面的盡職調查,及時發現存在的潛在風險。通過調查可得出以下幾點:收購方可以就相關的稅務問題制定擔保條款,減少其并購重組的潛在風險;對于調查發現的稅務問題可以及時進行有效地評估判斷,并優化并購重組方案的實施;有利于收購方更充分地了解被收購方的公司運營情況;有利于收購方發現被收購方的稅務優化點,從而可以享受到稅收的優惠政策。
(二)建立并完善企業并購重組的稅收法律體系
當企業在進行并購重組的時候,如果有了系統的稅收法律體系作為每一項并購重組行為實施的依據,那么就可以根據法律文件來嚴格進行。這就需要國立法機關根據相關部門出臺的政策和法規,把這些與企業并購相關的政策和法規進行歸納和總結,盡快制定與企業并購重組相關的稅收法律,從而形成法律條文,在此基礎上,提高企業稅制的權威性。通過有關企業并購重組相關法律的推出,對于與該法律相違背的行為,應該進行相應的懲罰,提高法律實施的有效性和嚴肅性。
(三)加大稅收優惠政策在并購重組中的強度
在日本,這個國家對于并購重組制定了各種稅收減免政策,以此來讓企業按照國家的發展要求進行相應的并購重組行為;美國堅持稅收減免政策,并且在并購重組的領域中鼓勵各項資金的注入;德國在2001年時,開始了免征股權轉讓所得稅的政策。相對于中國在企業并購重組制定的法律來說,涉及到稅收的優惠政策更是少之又少。國家會針對需要扶持或推動的產業在并購重組時給予一定的稅收減免,但是這些產業有的已經成為了阻礙經濟發展的絆腳石,而應該需要擁有優惠政策的產業卻沒有得到國家的重視,阻礙了當前經濟的發展。
我國的經濟地區東中西部發展不平衡,因此,相關的立法機關在制定稅收優惠政策時,特別是在涉及到企業并購重組這一方面,應該區別對待,因地而異。例如:在西部地區,因為西部地區經濟不發達,可以適當的進行稅收減免,這樣有利于企業擴大生產力,提高企業稅后利潤,減少西部地區和中部和東部地區在經濟發展上的不平衡。
(四)加快出臺企業并購的相關法律法規
企業并購重組是一項資源優化配置的商業模式,企業通過并購重組行為,可把各方的資源進行優化,通過各方資源的整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中,充滿著自由和和競爭,回顧各國的企業并購重組的歷史,都在不斷推陳出新和升級。市場經濟的環境是不斷地在變化發展的,如今我國的經濟法、稅法、合同法和公司法都涉及到企業并購重組的相關行為。但是,在前幾年或者更久遠的年代制定的法律已經不符合當今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地發展和前行了,我國必須依靠相關的立法部門重新制定相應的企業并購重組的法律法規,以此促進我國企業并購重組在國內和國際的發展和突破。現如今涉及到企業并購重組的法律法規與目前企業并購重組飛速發展的形勢相比,這些相配套的法律制度還是稍顯滯后。即使有新的相關的政策出臺以后,法律也沒有及時更新,新舊之間不一致。
加快出臺企業并購的相關法律法規是解決企業并購重組滯后性的方法之一,因此國家需要不斷地完善與企業并購重組相關的法律體系,建立相對應的機制,保證企業的并購重組行為可以在有法可依的法律環境中有效地實施,同時也規范中國市場經濟中的并購行為,使并購重組在優化資源配置、調整產業結構以及擴大市場競爭力中發揮更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