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響
[摘要]市場經濟迅猛發展,民營企業在復雜的市場經濟活動中占據重要地位。上市作為眾多企業追求的目標之一,可以給企業帶來諸多的好處。為何作為世界500強之一的華為選擇不上市?從企業戰略發展的角度來看其必然有自身的考量,下面將進行具體分析。
[關鍵詞]華為 不上市
一、不愿意上市
1、喪失控制權的風險
華為公司的員工持股人數數量龐大,并且持股人數還保持著不斷增長的趨勢。我們都知道,華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股份由華為的員工持有,其創始人任正非先生也僅僅持有公司股權的1.42%。然而,僅憑不到百分之二的股份就能對公司進行控制,這足以說明華為公司的股權結構十分分散。在華為管理層沒有對華為絕對股份份額的情況下,如果公司上市其股票可能會被其他公司大量收購,一旦沒有做好相應的工作公司很可能喪失控制權,影響到現在管理層對華為的控制。因此,從管理層的角度來說其當然不愿意上市。
2、上市的成本費用高
在企業上市過程中需要考慮的成本有很多,比如:稅務成本、社保成本、上市籌備費用、高管報酬、中介費用、上市后的邊際成本費用及風險成本等。在所有上市的成本中,最可觀的是支付給證券機構的承銷費用。而且在目前新股發行定價實行“市場化”的制度框架之下,對發行費用缺少監管。上市公司從投資者手里圈錢如探囊取物,錢來的容易花出去也就不心疼,企業為了成功上市會毫不憐惜的撒錢,造成過高的上市成本費用。
二、不需要上市
1、獨特有效的融資模式
首先,從上表1中可以看出,華為近幾年的銷售收入持續增長,漲幅很大且經營活動現金流和凈利潤上升表現良好,主營業務對利潤增長的貢獻很大。由此看來,華為的盈利能力很強,一般來說其并不缺錢而需要大范圍的融資。
其次,從借款情況來看(表2-1),其借款額度在增長說明其借款融資能力較強。而凈利息費用占借款總額的比例并沒有大幅度上漲,借款成本不高。因此,華為并不需要耗費人力物力財力去上市融資。
再者,華為的融資方式很廣。由于推行內部員工持股計劃使得華為的凝聚力比較強,其可以進行很好的內部融資。華為還可以通過培育子公司進行出售獲得融資,還能從合作方獲得所缺的資金等等。因此,上市不是華為籌集資金的唯一方式,融資渠道廣大的華為并不需要通過上市融資。
2、規范的公司治理
華為的公司治理在我國赫赫有名,其類軍事化的管理體系在國內眾人皆知,十分領先,所以華為公司并不需要為了規范公司的管理而設計上市。而且華為公司推行的核心價值觀及其“狼性”的企業文化也在不斷激勵著員工奮發圖強并與現代的管理思想相結合,對人力資源的管理和薪酬待遇的創新對優秀人才具有極大的吸引力。股權激勵制度一方面團結了企業員工,激發其奮進的力量同時也降低了公司的風險,將公司與員工連在一起。
此外,華為還實行了輪值CEO制度。華為早在2011年就設計了一套輪值CEO制度,由任正非欽點三個高級管理人員輪流擔任CEO,每屆任期六個月。很顯然,通過將競爭機制引入公司治理,大大激發了領導團隊的才能,減少了委托代理問題的發生,對公司的發展大有裨益。
3、良好的資本結構
從上表可以看出,華為的資產負債率一直比較穩定。國際上資產負債率的警戒線大概在70%,華為的資產負債率基本穩定在68%左右,財務比較穩健。同時,華為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金額較大,其償債能力強,企業流動性充足。因此,從企業降低財務風險的角度來看,華為不用通過上市來完善資本結構,因為其自身就擁有比較完美的資本結構。
三、不能上市
1、股權結構不符合法律要求
華為從起步開始為了擴大生產規模和搶占市場份額,就開始實行員工持股計劃。這種大量員工持有股份,股權分散而龐大的特點會使得華為上市的股份整合變得十分的困難。對華為上市而言,員工直接持股存在法規與政策上的限制。目前我國上市公司中已不存在公司內部職工股的問題,也就是說公司無法采用員工直接持股作為載體。如果公司繼續存在員工股東,那么是不符合上市條件的。也就是說現在的華為不能上市。
2、信息披露的風險很大
證監會對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極為嚴格。要求上市公司應當及時、公平公正的披露所有對公司股票等衍生品交易價格可能產生較大影響的信息。上市公司的全體發起人及其董事必須保證披露信息的真實、準確和完整,沒有虛假記載、嚴重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并就此承擔連帶責任。
華為作為一家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技術密集型企業,對技術研發投入相當高,企業對相關信息的保密要求也很高。而處于保護投資者的目的,上市后企業必須按照法律規定披露大量的信息,一些需要保密的商業機密信息也很可能被公開。這樣一來競爭對手很可能給華為帶來極大的經營風險,威脅到企業的長期發展。
四、結束語
縱觀全文,華為的不上市決策顯然是一個明智的做法。從財務管理的角度來看,華為本身具有良好的融資情況、規范的公司治理,龐大的發展規模,而上市反而容易喪失已經具有的優勢,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因此上市對華為來說很可能弊大于利。在資本市場日益發展的今天,華為毅然選擇不上市符合其當前企業的發展狀況與發展特點。比起上市而言,特立獨行而發展日益強大的華為也許更受到市場的歡迎。
在目前其創始人任正非掌控華為的情況下,華為短期內不會上市。然而,隨著時間的變化,經濟環境的變化及資本市場的完善,亦或是任正非不再掌控華為,華為的發展道路是否還會一直堅守不上市?這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