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昌浩 李秀敏
[摘要]在中國這片廣袤的大地上,散落著各具地方特色的小吃,它們相隔千里,卻總能引起食客們的共鳴。在這世界上,中華民族對美食的熱愛沒有一個民族能比得上,從中國的傳統節日無不與吃沾邊就可以看出。對于中國人來說,吃飯不僅是為了果腹,也是一種生活方式,體現著生活智慧和生命尊嚴。小吃作為中華美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們的餐桌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因其單品化、碎片化和地方特色化,使其只能隱于市集,無法走上更大的臺面散發光發亮。而街邊小攤販的不衛生加工,又拉低了傳統小吃的整體形象。所以需要一種全新的模式對傳統小吃進行“二次加工”。使其擁有新的生命力。
[關鍵詞]傳統小吃 地方特色 二次加工
中國人吃小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宋代,明清時期有了長足的發展,如今隨著經濟發展,人類生活水平提高,吃在日常生活中占的比例越來越小,再加上工作緊張,人們開始厭棄正餐而青睞小吃。在國內,小吃通常不作為家庭的正餐,人們會到小吃店或小吃攤位上購買。然而在臺灣、新加坡等地,小吃經常作為正餐的替代品。因此某些人選擇以經營小吃攤位作為行業,某些做得特別出名、符合大眾喜愛口味的小吃店或攤販上食客排隊如長龍,日進斗金,例如臺北有名的士林夜市、華西街夜市等觀光夜市、北京的東華門夜市,小吃經濟頗具規模。然而從《中國餐飲情報分析》了解到,我國小吃業的發展目前受到一定的限制,許多傳統小吃因承受不住而選擇關門大吉,使得小吃業的發展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大。
一、傳統小吃所面臨的問題
傳統小吃的主要問題在于市場定位不足、營銷觀念陳舊、企業知名度低,沒有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沒有準確把握顧客消費心理。中國的傳統小吃店不少,但是大多都是單品化、碎片化和地方特色化,缺少一個將其整理、改進、宣傳的餐飲企業。小吃行業魚龍混雜,人人標榜自己是正宗,可口味卻差異巨大,缺乏統一的標準,同時一些街邊小攤,為了利益不惜損害質量,使用過期,變質,不合格的食材,甚至為了使食物色香味更出眾,過量使用食品添加劑造成食品安全問題,拉低的小吃行業的整體形象。
二、傳統小吃的發展前景
2014年,全國餐飲收入為27,860億元,同比增長9.7%;2015年,全國餐飲收入為32,310億元,同比增長11.7%;2016年1-11月,全國餐飲收入為32,447億元,同比增長10.8%。綜合以上因素,預計,2017年我國餐飲業收入將達到39,620億元,未來五年(2017-2021)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0.80%,2021年收入將達到59,710億元。
近幾年來,快餐市場形勢正在發生變化,西式快餐的市場份額正在逐步下降,而中式快餐卻學習洋快餐的方便快捷,但又不失中餐的美味豐富,正在呈上升趨勢。可以說,洋快餐在中國市場或風光不再。同時更因最近幾年的負面纏身,洋快餐的經營情況更是雪山加霜。這就給我們追趕的機會。
據沙縣小吃辦的統計數據顯示,沙縣小吃全國店鋪超過2萬家,6萬多從業者,年營業額近70億元人民幣。其店鋪規模是肯德基的五倍。從中可以預見小吃行業的潛力。
可以說小吃行業是挑戰和機遇并存。
三、對傳統小吃的改進措施
(一)集合、改進傳統小吃
與傳統的正菜相比,人們對不同地區的小吃接納度高,所以不同地區的小吃可以互相補充。保證產品的多樣性。從中國各個地區的傳統小吃中,挑出其中輕便、快捷、可量化的小吃,進行改進、簡化、統一品牌、商業包裝以及保證食品安全衛生,以肯德基、麥當勞等洋快餐的經營方式經營傳統小吃。把洋快餐輕便、快捷、環境好的用餐體驗和中國的傳統小吃結合起來,形成既有中國特色,又無傳統中餐館重油煙的新型中餐館。
(二)文化運營
既然是做傳統小吃,就應該挖掘傳統背后的文化價值。中華傳統小吃的發展與國家的歷史變遷、民族習俗的傳承有著盤根錯節的聯系,消費者很容易對飲食消費中的中華文化元素產生共鳴。因此,企業應當努力找尋產品、服務、品牌與中華文化的交融點,增加品牌的附屬價值,在企業營銷活動中可以結合各類歷史文化因素。以此來豐富餐飲的文化內涵。
(1)發掘傳統小吃背后的歷史典故和民俗民風:幾乎每種小吃被后都隱藏這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它訴說著當地的歷史,凝聚了當地的文化和習俗。在餐館的裝潢設計上,既要學習洋餐館寬敞明亮的特點,同時又要具有中國特色,讓食客吃到的不僅是食物,更是中國的風味和風情。在包裝和服務人員的服飾上可以融入地方特色。在傳統節假日還可以邀請消費者參與到傳統小吃的制作中來,比例,端午節包粽子,中秋節做月餅等。教育來參與的兒童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
(2)時尚與中華文化的結合:中國風也可以時尚起來,在就餐過程中中可以贈送中國風情的首飾、手工藝品。還可以讓消費者穿上傳統服飾就餐。以新奇有趣的時尚中國風,調動年輕人的消費欲望。
(三)網絡營銷,擁抱互聯網
(1)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直播等方式打造自己的粉絲經濟,與網友互動,了解網友們對各地小吃的喜好程度,從而推出新的小吃,滿足消費者需求。還可組織轉發免單、打折等活動,擴大品牌知名度。還可抽取線上網友組織線下品鑒會。
(2)外賣產業火熱,人們也越來越愿意叫外賣來就餐。積極與美團、餓了么等企業合作,提升送餐時間,對學生人群給予一定的優惠。利于大數據指導食材的采購與生產。
四、總結
品牌化運營,各地區小吃互補,保證食品安全,做到這三樣,中華傳統小吃將能揚帆遠航,征戰世界與肯德基、麥當勞等洋快餐來一場正面的較量。用美食傳播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