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毅
[摘要]新互聯網金融時代,處于監管薄弱的校園網貸惡性事件頻發,陸續有大學生身陷校園貸款危機,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在此形勢下對高校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挑戰。本文根據新時代學生消費特點,從社會取締校園貸款構建全面發展的資助育人體系,高校樹立學生正確的消費觀和金錢觀,家庭培養良好家風等方面轉變學生的思想。
[關鍵詞]校園貸 互聯網時代 高校育人工作
1新時代下校園貸現狀
校園貸是為大學生群體提供的分期購物和現金消費等服務的互聯網貸款平臺,在互聯網大潮中,抓住機遇迅速崛起。一般都會宣稱無需繁瑣的征信認證和財務證明,卻對手續費避而不談。據調查,某些平臺表面上無利息,實則利用大學生理財知識的欠缺,沒有明確說明的服務費、管理費、交易費等費用,一經加總變相地增高利息,部分平臺利息費用高達30%。
校園貸費利用學生的僥幸心理和無節制的消費欲望,若不能及時歸還貸款,放貸人會采用各種手段向學生討債,如脅迫違法犯罪、危及親朋好友人生安全,帶來惡劣的社會影響。校園貸尚處于摸索階段,法律法規體系、金融監管措施和風險控制手段等方面不健全,誘導學生過度消費,甚至陷入“高利貸”陷阱。目前除專項整治外,各地方行業自律組織都相繼出臺“禁令”,任何網絡貸款機構都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貸款。有些因為體量太大還未徹底完成整改,雖然停止網絡貸款,但仍有消費貸款,通過分期付款類信用產品,具有明顯的高利貸性質。另外校園貸亂象存在大量中介,中介形式比較靈活,隱蔽性強,以至監管和治理難。
2新時代學生消費特點
大學生處于由學校向社會、由少年向中年過渡階段的特殊群體,消費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已具有較強的自立,遠離父母而獨立生活,選購和消費商品時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需求與購買行為具有較強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有旺盛的消費需求,但自控能力不強。
盲目消費,缺乏科學理性消費觀念,缺少商品知識和消費經驗,缺乏判斷力。喜歡追求新穎和時髦、熱衷于追隨時代潮流,對優越生活心生羨慕和攀比心理,再受到受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的影響,就會通過各種渠道賺錢加強消費能力。
生活規律,對時間和效率特別重視,希望商品購買方便、使用方便。相比程序繁瑣、借貸緩慢的線下銀行借貸,大學生習慣快消費的理念,消費計劃性不強經濟獨立性差,生活費來自父母,使得他們形成依賴心理,消費時沒顧忌,存在超前消費現象。
3關于校園貸的幾點思考
校園貸設立之初心愿是美好的,有欺騙性、違法性的校園貸出現與推廣的初衷不符。部分網絡借貸平臺利用在校大學生認知能力差、防御心理弱的劣勢,違法違規開展“變相高利貸”,究其本質,大學生有較強的消費需要,但其還款能力較弱,大學生被壓抑的金融需求讓網貸平臺鉆了空子。可從社會、高校和家庭三方面改善校園貸現狀。
(1)規范市場秩序,重塑社會形象,對網貸公司的設立提高門檻,加強準入資格審查,提高違法成本,規定利率限額、信用條件限制,明確合法、違法的情形,明確相關監管部門的職責,加強執法合作。對于整個校園貸行業的未來發展,制定行業間自律規范,避免惡性競爭。為了滿足學生金融消費的需要,鼓勵正規的商業銀行開辦針對大學生的小額信用貸款。
(2)高校有責任樹立大學生正確的消費觀和金錢觀,避免大學生盲目借貸,盲目消費,各高校缺乏對學生的金融知識教育和理財教育,大學生自己應該主動學習金融理財知識,加強對網絡貸款的辨識能力,提高風險防范意識,積極營造良好的校園安全環境。摒棄享樂主義,不攀比、不盲目、不貪圖便宜,弘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并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教育,多數非正規校園貸機構極易泄露其獲取的學生個人身份信息和家庭信息。極少數犯罪分子借此從事違法犯罪行為。
(3)家庭培養良好家風,家風是塑造孩子潛在無形的力量,能通過日常生活影響孩子的心靈,塑造人格,它對孩子全方位的影響,好的家風家規家訓承載了祖輩對后代的希望和鞭策,也是最直接、最生動的作風教育,家長必須認識到建設家風的重要性,應從自身做起,以身作則,不僅要教孩子文化知識,更重要是在人格上、道德上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教育。從生活的點滴細節人手,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傳承好家風,使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形成健康的心智。
4總結
新時代下校園貸的出現與發展是大學生消費習慣的必然產物,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為其創造了條件。雖然目前校園貸引發了惡劣的社會事件,但只要規范好市場秩序,控制好放貸質量,可以發揮其積極作用,彌補市場空缺,更好的服務大學生群體。同時高校和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兩個最重要的環境,有責任樹立大學生正確的理財觀念,糾正錯誤的消費觀念。另外每個大學生都應做到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遠離非正規借貸機構,充分認識非正規校園貸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