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鑫
[摘要]眾籌是大眾的資金、能力和渠道,為小企業或個人進行某項活動等提供必要的資金援助。我國的眾籌發展起步較晚,而股權眾籌在我國的發展過程中也逐漸顯現出其自身合法性的缺陷,本文對股權眾籌的法律風險進行分析,并對其法律風險的防范進行對策上的研究。
[關鍵詞]股權眾籌 法律風險 防范
十八大后,創業大潮風起云涌。然而,對于絕大多數創業者而言,資金短缺,是無法回避的難題。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創業企業融資中遇到的不被傳統金融機構重視的局面。互聯網金融的主要方式包括P2P、第三方支付、眾籌等。其中,股權眾籌是創業企業采用最多的一種融資方式。然而,對于廣大股權眾籌的參與主體(包括投資者和創業者)而言,什么是眾籌、眾籌的特點、眾籌的法律風險有哪些以及如何防范風險是所有參與者應當關注的問題。本文的目的是希望眾籌主體通過對眾籌和眾籌法律風險的了解,主動防范法律風險,實現投資者“明明白白投資”,創業者“踏踏實實融資”。
一、眾籌的概念
眾籌的概念源自國外“crowdfunding”一詞,泛指集中大眾的資金、能力和渠道,為小企業、藝術家或個人進行某項活動等提供必要的資金援助。眾籌最初是艱難奮斗的藝術家們為創作籌措資金的一個手段,現已演變成初創企業和個人為自己的項目爭取資金的一個渠道。廣義上而言,P2P業務也被看作是眾籌中的一種,即債權眾籌。而狹義上的眾籌則通常分為商品眾籌和股權眾籌兩類,是指項目發起人在眾籌網站發布創業項目信息,吸引網友來籌集資金的模式,是一種基于互聯網渠道而進行的融資方式。具體到股權眾籌,是指籌資人出讓一定比例的股份,面向普通投資者,投資者通過出資入股,獲得未來收益。
股權眾籌分為無擔保的股權眾籌和有擔保的股權眾籌。無擔保的股權眾籌是指投資人在進行眾籌投資的過程中沒有第三方的公司提供相關權益問題的擔保責任,目前國內基本上都是無擔保股權眾籌;有擔保的股權眾籌是指股權眾籌項目在進行眾籌的同時,由第三方公司提供相關權益的擔保。
二、股權眾籌的特點
(一)股權眾籌是一種便利的籌資工具
它簡化了中小微企業的融資程序,降低了投資機構交易的門檻,大大節省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也開拓了投資新渠道。
(二)股權眾籌切中的直接是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
小型公司非公開的融資渠道很少,監管很嚴,而小型企業去上市融資的成本很高。股權眾籌的出現正是迎合了這些小企業的融資需求。
(三)股權眾籌可能涉及較大風險
目前在國內創業風險很大,很多投資都無法回收成本,90%的股權投資很可能都是打了水漂。國內對這種類型投資的認識程度還不夠,需要有更多的教育普及,未來股權眾籌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四)股權眾籌是一個專業性較強的投融資方式
對于投資者而言,選擇好的項目,至關重要。即使有一個好的投資項目,還需要領投人,甚至平臺,來參與一定的投資管理,幫扶項目的成長。
作為美國股權眾籌的鼻祖,成立于2011年的AngelList的Syndi-cares(聯合投資)的模式不得不說是一種全新的嘗試。國內最早出現的眾籌融資平臺是2011年4月份上線的點名時間,隨后追夢網、淘夢網、億覓網、大家投、天使匯等逾百家眾籌融資平臺陸續落地,并各具特色。
三、股權眾籌的法律風險
股權眾籌是一種新型的融資方式,很多公司也通過這種方式獲得了資金,解決了公司發展中面臨的資金問題。股權眾籌方式雖然好,但也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項目信息虛假或不完善、欠缺對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的評估、欠缺股東權利的保護、投后沒有信息披露和資金使用監管、缺乏投后管理而導致的退出無望等。這些問題中特別蘊藏的巨大法律風險不容忽視,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的法律風險
2010年12月出臺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條規定:“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向社會不特定對象發行、以轉讓股權等方式變相發行股票或者公司、企業債券,或者向特定對象發行、變相發行股票或者公司、企業債券累計超過200人的,應當認定為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其構罪的客觀方面是未經批準、變相發行或超過人數限制,其中“向社會不特定對象發行、以轉讓股權等方式變相發行股票”的可解釋空間較大,股權眾籌的融資方式按照一定的解釋方法很有可能便會被囊括其中,面臨著刑事制裁的風險。
(二)非法集資犯罪的法律風險
非法集資犯罪,現行法律是指未經批準,以發行股票、債券、彩票、投資基金證券或其他債權憑證的方式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并承諾在一定期限內給以貨幣、實物、還本付息。對于通過股權眾籌模式融資的創業者,必須將其合法的眾籌行為,與非法集資犯罪嚴格區別開來。
非法集資行為的本質是非法集資干擾的是金融管理秩序,行為人非法吸收公眾資金,用于的貨幣經營(如發放貸款),而股權眾籌募集的資金,是投向一個實體項目或公司,不是進行資本的經營。判斷屬于股權眾籌還是非法集資還有一個實質要件標準,是否承諾給予固定的回報。非法集資通常都以還本付息作誘餌,且承諾的利息往往高于銀行的利息。而股權眾籌,則是通過網絡平臺匯集一批共同理念的投資者,一起投資創業,它給予投資的回報,不是固定的分紅,而是股東權利。投資人在股資的同時,享受股東的權利與投資人的風險。
(三)合同欺詐的法律風險
股權眾籌實際上就是投資者與融資者之間簽訂的投資合同(屬于無名合同),眾籌平臺作為第三人更多的是起著居間作用。我國的股權眾籌多采用“領投+跟投”的投資方式,由富有成熟投資經驗的專業投資人作為領投人,普通投資人針對領投人所選中的項目跟進投資。該機制旨在通過專業的投資人把更多沒有專業能力但有資金和投資意愿的人拉動起來。
但這樣一來,在政策與監管缺失的情形下,這種推薦引導的投資方式往往會試圖抓住投資者的投資心理,容易增加領投人與融資人之間惡意串通,對跟投人進行合同欺詐的風險。如領投人與融資人之間存在某種利益關系,領投人帶領眾多跟投人向融資人提供融資,若該領投人名氣很大或跟投的人數眾多,便會產生“羊群效應”,造成許多投資人在不明投資風險的情形下盲目跟風,那么當融資人獲取大量融資款后便存在極大的逃匿可能或以投資失敗等借口讓跟投人嘗下“苦果”。
(四)行政許可的法律風險
法律規定,未經中國人民銀行許可,任何非金融機構和個人不得從事或變相從事支付業務。眾籌平臺沒有取得支付業務許可證,但實際上一些平臺往往充當支付者的角色。這完全有可能導致執法部門的處罰及制裁。
(五)大量的民事糾紛法律風險
眾籌平臺參與者眾多,眾籌平臺應該從項目核準上充分審核,如果因其審核不嚴,導致投資者的資金被騙,或者因項目發起者違約,導致投資者資金無法保障的,則有可能導致以平臺經營者為被告的大量民事訴訟。
因為從股權眾籌平臺與投融資雙方的服務協議可以看出,股權眾籌平臺除了居間功能之外還附有管理監督交易的職能。股權眾籌平臺與用戶之間應設定合理的權利義務關系,為今后可能出現的法律糾紛的解決提供可靠的依據,這也是對用戶合法權益進行保護、維護服務雙方平等性地位的必然要求。
四、股權眾籌法律風險防范的對策
股權眾籌屬于互聯網金融,發展速度必將越來越快,暴露的問題也將越來越多。因此,加強行業監管立法,盡快將股權眾籌合法化,如果放任市場自行調節,必將產生不可預測的公眾事件。中國人民銀行等十部委在2015年7月18日聯合下發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這是中國人民銀行等十部委第一次針對互聯網金融頒發的指導性文件,對互聯網金融行業未來的發展起著指導性作用,這也意味著從此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法律主體地位確立,但目前并沒有具體的細則出臺。股權眾籌平臺,作為一種新型的互聯金融,對商業銀行法、票據法、擔保法等一系列商事法律都提出了新問題。對于股權類融資平臺,建議立法機關對以下幾個方面予以明確:
(一)股權類眾籌平臺實行強行備案制。
鑒于公眾投資者人數眾多,影響行業廣泛,資金流動量較大,股票發行面向社會公眾。建立主管部門由國家證券監督委員會負責。所有的股權類眾籌平臺,統一由證監會進行備案。沒有備案的眾籌類平臺,不得從事股權眾籌業務。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嚴格把好工商注冊關,審慎審查經營范圍,對沒有備案的股權眾籌業務不予辦理。
(二)建立充分的信息平臺披露制度,并制定相應的披露標準。
從事股權眾籌平臺的經營者信息,要能夠讓公眾進行充分了解,對股權眾籌平臺的經營者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判斷。防止股權眾籌平臺經營者本身利用平臺從事非法集資行為。同時嚴格要求籌資人的信息披露,必須全面、詳盡、真實的披露籌資人的自身的情況及項目的情況,主管部門定期檢查監督,對于違規行為及時糾正、通報、處理。美國初《初創期企業推動法案》規定,發行人如果沒有按照規定對主要事實如實陳述,或疏忽披露,都將依法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三)建立第三方資金托管制度。
用戶資金清算由第三方支付或托管銀行的清算系統完成。在整個交易過程中實現清算與結算分離。信息流與資金流分流,使平臺僅僅成為一個中介,不直接接觸客戶資金,從而保證客戶資金的有效投放。
(四)股權類眾籌實行融資上限制度。
可以借鑒美國《初創期創業企業法案》實行上限制。美國限定此類股權融資,單一項目的融資總額不得超過100萬美元。我國也可根據我國國情限定一個合理的限度,以使得股權眾籌得以健康良性的發展。
(五)建立黑名單制度,加快推進信用管理體系建設。
完善社會征信體系,實現信息共享。對于在股權眾籌平臺存在欺詐,虛假信息披露的籌資人,眾籌平臺有義務將其相關信息通報征信部門,將其列入誠信黑名單,黑名單位制度加入全社會整個征信系統。增加違約、違法者的違法成本。使其不得再進入同類平臺進行籌資。其不誠信的信息,對其從事其他行業也將產生不良影響。從而最大程度降低不法事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