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輝
[摘要]我國航空法律體制出臺較晚,在國際公約僅作指導性意見的情況下,很多情況的處理已經無法滿足,包括對延誤后的承運人賠償義務的履行,責任承擔等,始終保持留待法院地法來具體規定的態度。這種立法的落后的情況不僅對乘客的合法權益產生了不良影響,也對承運人的發展帶來了諸多困難。
[關鍵詞]航班延誤 航空法律體制
由于航空運輸的高效便捷,飛機逐漸成為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交通工具被越來越多的普通人所接納。但是,目前國內愈演愈烈的航班延誤現象卻給這種優越性帶來一定影響,一方面給乘客造成延誤商機、增加出行成本等經濟利益損失,另一方面給承運人的經濟利益、商業利益產生不好的影響。許多發達國家已經擁有一系列完整的關于航空管理的規定,但是我國航空法律體制出臺較晚,在國際公約僅作指導性意見的情況下,很多情況的處理已經無法滿足,包括對延誤后的承運人賠償義務的履行,責任承擔等,始終保持留待法院地法來具體規定的態度。這種立法的落后的情況不僅對乘客的合法權益產生了不良影響,也對承運人的發展帶來了諸多困難。
一、航班延誤的主要原因
(一)天氣原因
天氣的影響是造成航班延誤的最常見原因。大霧、雷雨、跑道積雪、跑道嚴重積水、結冰、風暴、強側風、低云、能見度低等都可能造成航班無法正常飛行。這種影響及可能是影響起飛,也可能影響降落,當然還有可能是對飛越造成影響。
(二)空中管制原因
它包括流量控制包含等待飛行高度許可,調整航路飛行間隔,調整跑道、滑行道間隔,近著陸排序等因素,空軍活動、突發事件等。民航飛機的起飛、降落和飛行都有嚴格的條件限制。
(三)飛機故障原因
作為運輸行業來說,安全是最重要的,飛行安全標準是全世界執行最嚴格的標準,而飛機作為高科技產品,設計精密復雜,即使定期維護和例行檢查,發生機械故障仍在所難免。
(四)旅客方面原因
在目前各種航班延誤的原因中,人為因素越來越多。比如,旅客自己原因未按時登機、安檢時間過長、證件出現問題等。而航空公司不得不提供幫助旅客順利搭乘航班的優質服務,因此,航空公司通常會在候機廳廣播找人并讓班機等待,但這樣一來往往造成該航班的延誤。
二、我國航班延誤的法律責任存在的問題
(一)對于“航班延誤”的概念沒有明確界定
目前在我國法律上沒有明確的對航班延誤進行定義,而普遍采用的說法是“不正常航班”,包括航班取消、返航、延誤、改簽,或者合并航班等。從立法方面籠統的定義在實際操作中則難以實行,由此在實際的案例中,是否延誤,以及是否合理延誤,都有待法官根據實際情況具體確定。
(二)航班延誤的責任認定不明確
航班延誤的責任認定不明確在航班延誤發生時,乘客的權益受到了損害,因此很多乘客會盲目的認為承運人為了逃避責任而掩蓋事實,承運人應當為航班延誤全額買單。就目前乘客習慣性懷疑承運人的現象,我國不夠完善的法律責任體制亟待改善。首先,乘客可能獲得彌補損失機會非常小;另一方面對于航班合理延誤和航班不合理延誤的區分很模糊,很多不合理的延誤的責任都被推卸給了承運人。
(三)缺乏承運人賠償責任
在我們國家現行法律法規中,《民用航空法》中并未對國內航空運輸過程中乘客損失的責任限額進行確定。根據中國《民用航空乘客行李國內運輸規則》第條的規定,由于承運人原因造成飛機延誤的,承運人對乘客負相應義務,但是也沒有對飛機延誤責任限額有明確的規定。在2006年2月28日中國民航總局公布的《國內航空運輸承運人賠償責任限額規定》中,承運人對每名乘客最高賠償額度為人民幣萬元,但是對于航班延誤的賠償責任則沒有確定。
三、加強我國航班延誤問題的建議
(一)統一“航班延誤”的判斷標準
目前我國國內法和相關國際公約大都未對“航班延誤”指定明確的判斷標準,導致在航空運輸實踐中,由于旅客與航空承運人對延誤的認識的分歧而產生種種糾紛。制定統一的航班延誤的判斷標準是準確地認定和有效地處理航班延誤的必要前提。因此,我國相關航班延誤的法律、行政法規和民航主管部門制定的相關規章規定中應當本著權利義務對等的原則,統一對“航班延誤”進行定義或界定。
(二)加強民航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作用
民航主管部門應對各航空公司處理航班延誤的情況加強監督和管理。實踐
中,航班延誤發生后,旅客的知情權、選擇權和索賠權往往難以得到很好的實現,
承運人往往不正確及時地履行其告知義務、補救義務和損害賠償義務。
具體落實航空公司的航班延誤的法律責任,加大監管力度,對于違反航班延誤具體法規政策的航空公司予以經濟處罰和行政處罰。具體操作中,可以各個地區管理局為單位,制定具體的延誤監管規定與處罰細則,對其所轄區域航空企業的相關航班延誤行為進行操作,進一步提高效率、落實責任。
(三)推廣輿論宣傳,加強行業自律
在輿論宣傳方面,應提高全行業的服務意識,糾正部分航空公司相關工作人員以“老大哥”自居的不當意識,加強對其員工的培訓,提高行業自律,可能妥善解決航班延誤帶來的問題。行業越來越重視對旅客的權利保護,從歐美航空運輸業的發展實踐來看,從而盡其航空各航空公司進一步重視對員工的相關方面的培訓,其行業自律組織在實踐中的作用也日益顯著,從而有效促進了航班延誤糾紛的合理解決。
四、總結
根據我們國家目前航空延誤的法律法規實際情況,我們必須進行自上而下的對應的立法、完善政策。從我國現階段航空立法實施情況來看,可以從兩個渠道來解決航班延誤的權責歸屬:首先對已經頒布施行的法律具體的條文進行完善來解決;其次由國務院通過行政方式訂立專門的法規,從法律責任問題上對延誤的概念、承運人的附隨義務、航班延誤后誰來承擔責任、承擔責任的比例、什么情況下不承擔責任諸如此類問題作出具有操作性的規定。惟有完善法律法規,才能平衡承運人及乘客的各項權益,從而也給審判人員作出正確裁判帶來確定性。相信在剛性的立法調整和非剛性的行業規則和政策激勵等各方的努力下,可以解決航班延誤這一民航事業的發展桎梏,使我國民航業快速健康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