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彩霞
摘 要:閱讀是對材料進行篩選、加工的過程。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系統性的指導學生,培養學生掌握高效而實用的閱讀方法與技能,對學生獲得各種知識,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提高語文水平和文化素養等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閱讀教學;目的;方法與技巧
語文是一門語言藝術的學科,旨在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構成語言能力的核心問題是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信息時代,準確而迅速的接受大量信息,經過辨析、判斷,并及時作出反饋,成為每一個中學生必備的能力。閱讀本身是一種復雜的思維過程,是閱讀者對所閱讀的材料進行篩選、加工的過程。所以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應該培養學生掌握高效而實用的閱讀技能與方法,注意閱讀的目的性和恰當的閱讀方法的指導。這樣,學生才能在浩瀚的書海中有所選擇、有所吸收,達到預期的效果。
一、明確閱讀的目的性
目的性是閱讀的前提。在閱讀時,我們要尋找一個思維的突破口,對于一般作品而言,重點就在于內容和形式這兩個方面。根據閱讀需求,就內容上,可以從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中心主旨,人物性格特征等方面來感悟作品;就形式上,可以從作品的文學樣式,結構形式安排,語言特色等來理解作品。《陋室銘》是選入初中語文課本的名篇,閱讀此文可以從銘文的特點讀出它的音樂美,也可以從寫作方面體會托物言志的技巧美,還可以從內容上領悟作者安貧樂道、高潔傲岸的思想美。總之,目的明確,能使不同檔次的學生都能有所得,使同一學生在每次閱讀時都有不同感受,不至于使閱讀變成一種散漫無邊的行為活動。
二、應用閱讀的方法和技巧
1.整體感知文章
首先應從整體上感知文章的大概內容,即文章的觀點和材料、大體的思路與布局,獲得總的初步印象。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初讀文章時,較快的通讀全文,只求粗略的把握文章的大概內容而不作精確的歸納,然后以這個總的印象為出發點和依據去深入理解分析文章和各個局部、片斷,直至詞句關系、意義,以及它們在文章中的作用,最后把各個局部、片斷聯接起來。堅持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的原則,高屋建瓴的分析閱讀材料,思維上由粗到細,視野上由大到小,從而快速準確的把握住要點,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2.掌握各種文體不同閱讀要素
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各有其自身的特點,因此,除了了解共同的閱讀規律外,還要懂得各種體裁作品各自的閱讀規律,恰當的應用一定的閱讀方法。例如:記敘文是寫人記事的文體,閱讀時應抓住其“六要素”,辨明記敘的順序、尋找文章的線索,然后明確材料是通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來表達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從而把握文章的主旨。與記敘文相類似的散文應抓住其“形散神不散”的特點來閱讀。小說則應從其故事情節,人物形象,環境描寫這三要素來閱讀。應用各種方法塑造人物形象凸顯人物性格,以及環境描寫在文章中的表達效果是我們在閱讀小說時不可忽視的兩個重點。而說明文閱讀時應先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征,而后理清說明的順序,重點在于分析說明的方法,最后品味說明的語言。對于議論文,閱讀時要弄清作者所提出的主張,明白作者采用什么材料——事實或道理(論據)來證明論點,還要理解作者是如何運用這些材料來證明論點的(論證)……這些基本閱讀方法是我們在閱讀時應該注意的,我們應該努力尋找自己喜歡的,效果最佳的方法來指導學生的閱讀,充分提高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3.以說帶讀,提高閱讀水平
在閱讀時,恰當的、充分的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發散思維和陶冶情感。朗讀也是一種藝術的再創造,它在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的過程中,眼、口、耳、腦等多種器官并用。教師可運用音頻資料,范讀,齊讀等形式,特別是借助一些經典古詩詞或美文來提高學生對朗讀的興趣。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朗讀,尤其是大量的課外美文,能夠使學生獲取并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感悟作品的思路,有效的規范自己的邏輯思維,使語言條理清晰,形成良好的語感。
4.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蘇霍姆林斯基說:“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起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于教師,取決于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種地位。”利用課堂把經典之作帶入教室,與生同閱,當學生找到的自己喜歡的書籍時,其閱讀興趣也就上來了。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把閱讀當作一種興趣、休閑活動,養成良好的閱讀的習慣,將對學生獲得各種知識,陶冶其情操,培養其審美能力,提高學生語文水平和文化素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走出閱讀的誤區
蘇霍姆林斯基說:“課外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就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也是鼓帆,也是帆前進的風,沒有閱讀就沒有帆,也就沒有風,閱讀就不能獨立的在知識海洋里航行。”閱讀對于語文學習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構成閱讀的材料,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的。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延伸和補充,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們應該既注重對教材的閱讀欣賞,同時也應該放開視野,去了解些中外名著及時文,讓學生對各種文學樣式均有所涉獵,對世界各地的自然風貌及風土人情有所了解,這樣才能有效的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通過大量的閱讀,向他人借鑒語言素材,對提高我們的語言感悟能力有很大作用,對于我們口頭表達和寫作能力的提高也是至關重要。因此,學好語文必須能閱讀、多閱讀、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