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潔瓊
摘 要:本文旨在分析對創新思維有影響的三大因素:人格特質、家庭環境以及學校教育,歸納出創新思維的教學原則為營造開放自由民主的學習情境、實施豐富多元的教學方法、實施多元化評量,最后提出了創新思維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具體啟示。
關鍵詞:創新思維;學習情境;教學方法;多元化評量;小語教學啟示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國家競爭力高低取決于人才多寡,教育是培育人力資源的最佳法寶。因此,在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顯得尤其重要。
一、影響創新思維因素
(一)人格特質
人格特質對于一個人是否具有創新思維有一定程度關聯。富有與缺乏創新思維的人格特質表現為:高度的自信,喜歡挑戰與冒險,富有社交技巧,沒有刻板印象與偏見,較能接受新的人事物,對于各種沖突勇于面對,個性風趣且說話具有幽默感,較為獨立,具有好奇心與想象力,遭遇困難堅強執著不退縮,不喜歡墨守陳規。缺乏創新思維的人格特質表現為:缺乏自信心,不喜歡挑戰與冒險,缺乏社交技巧,充滿刻板印象與偏見,不易接受新的人事物,對于各種沖突選擇逃避,個性無趣且說話枯燥無味,較為依賴,缺乏好奇心與想象力,遭遇困難馬上退縮,喜歡循規蹈矩。
(二)家庭環境
個人所呈現的特質和行為與父母的教養有相當程度的關系,諸多研究均指出家庭環境對小孩創造力發展有深遠的影響。富有創新思維的家庭環境:父母教養子女采取民主方式,家庭成員互動情況熟絡,父母鼓勵子女嘗試探索冒險,父母親本身具有創新思維,給予子女適當的自由,贊許子女的創新表現,包容子女異想天開的想法。缺乏創新思維的家庭環境:父母教養子女采取權威方式,家庭成員互動情況冷清,父母禁止子女嘗試探索冒險,父母親本身不具創新思維,嚴格監控子女的行動,忽略子女的創新表現,譏笑子女異想天開的想法。
(三)學校教育
個人進入學校就讀后,其創新思維也會受到學校教育影響,其中以教師與同伴影響最為深遠。富有創新思維的學校教育:開放的學校文化,五育并重的教育,教師本身具有創新思維,教師采用多元活潑化的教學,采用多元化方式評價,學生發表意見給予增強,適當管理學生行為,同伴之間互動性良好,同伴間從眾性低。缺乏創新思維的學校教育:封閉的學校文化,獨尊智育的教育,教師本身不具有創新思維,教師采用傳統講述化方式教學,堅持只用紙筆方式評價,學生發表意見予以削弱,嚴格監控學生行為,同伴之間互動性不佳,同伴間從眾性高。
研究表明,創造力與智力兩者之間呈現正相關,其相關系數為0.3,意味著先天遺傳的智力對于后天學習的創造力影響不大。創造力大部分是由后天環境所影響,可教性較智力大。因此,學校應極力開展創新思維培養。
二、創新思維教學原則
(一)營造開放自由民主的學習情境
建立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是培育創新思維的首要教學原則。所謂“良好的學習情境溫床,才能讓創造思考的種子萌芽。”學校應設法塑造一種優質的學校文化,即提供一個不緊張、沒有壓迫感的學習環境,多舉辦課外活動,鼓勵學生多參加正式課程以外的學習活動;在班級內提供一個和諧、安全、民主、自由與互相尊重的班級氣氛。換言之,在實施教學時應特別注意活潑生動、溫馨幽默的氣氛,秉持教育愛的精神,以學生為主體,并借由師生間的良性互動,循循善誘,引發出學生源源不絕的創新思維。
(二)實施豐富多元的教學方法
一是腦力激蕩法。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運用開放式的方式思考問題,在一定時間內讓學生彼此思考,互相激蕩,產生大量的構想,以有效解決問題。二是屬性列舉法。教師在實施教學時針對某一事物,讓學生列舉所有該事物的特性與屬性,然后逐一提出改進辦法,以促使新觀念的產生。三是六個W檢討法。這種方法是對現有的人或事物,從“為什么?做什么?何人?何時?何地?如何?”六個方面來重新探索的創新思維策略。四是角色扮演法。借助戲劇表現方式,使個人設身處地去扮演一個在實際生活中完全不屬于自己的角色,透過問題情境表現與討論,以實際行動處理問題,并跳脫固有思維,進而理解其他人立場。
(三)實施多元化評量
由于創新思維的表現是多元性的,因此在語文、數學、音樂、藝術、科學、組織領導才能與人際關系等領域均有表現和揮灑空間。紙筆測驗只能測量出認知能力,教師應輔以口試、游戲、日常考核等多種評量方式。
三、創新思維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啟示
(一)在語文教材中挖掘創新因素
小學語文教材蘊含著豐富的創新資源,如著名科學家愛迪生、中國鐵路工程師詹天佑的故事等,這些都是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最有說服力的教材。我們要樹立創新觀念,增強創新意識,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創新因素,憑借教材來發展學生的求異創新思維。
(二)在語文教學中鼓勵學生想象
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想象力的主陣地,引導學生進行想象性習作練習也是培養學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徑之一。比如習作課引導學生撰寫《二十年后的我》,以讀寫實踐為載體,通過幻想、聯想,切實培養學生想象力。
(三)在課外活動中拓展創新思維
課內的閱讀、作文訓練固然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有效途徑,然而僅僅憑借40分鐘的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向課外拓展。用課內學得的方法大量閱讀、學習課外書籍,邊讀邊想,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到討論、解決問題,從而拓寬思路,開闊視野。
總之,創新思維受后天環境影響較大,意味著教育工作者負有使命感,在教學時要探索適合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善于捕捉把握創新契機,最大限度地鍛煉和發展學生創新思維,使每個學生均能發揮其獨特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