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雯雯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堂,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要求學生學有價值的知識,有實用性的知識,促使學生的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數學知識來源于實踐,同時又應用于實踐。因此,我們教師要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操作、實踐探索的機會,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課本中“兩位數乘兩位數”是本冊教材的難點,學生第一次碰到這種結構的兩位數乘兩位數。如何讓學生了解并掌握此類乘法、如何培養學生的乘法計算能力,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我在“筆算乘法”這堂課的教學中作了如下努力。
一、從實際問題引入,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數學教學法上有句名言:“理解了題意,等于題目做出了一半”。理解題意也是進行推理的前提條件。三年級孩子的思維正是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為此在進行乘法應用題的教學時,我創設“從學具操作掌握運算規律”的教學過程。
首先從實際問題出發,出示簡單的兩位數乘一位數引起興趣。
本節課的難點是理解和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的方法,因此我利用以前學過兩位數乘一位數來加強訓練作突破口來解決重點、難點問題。
1.出示“一本書24元”,“買5本多少元”?然后教師請學生說出計算方法,并列式。
24×5=120(元)。
2.假設“一本書26元”,“買7本多少元”?請學生列式并計算。
由于教師幫助學生從學具操作理解題意,形象性強,學生容易從實物分析中掌握題意,并隨著教師的設問激疑,引起探索興趣,從而進入分析推理的抽象思維訓練的環節。在教師的板書幫助下,自己找出對應條件,成功地得出解題方法。這時,學生們面露喜色,學習情緒高漲。
聯系實際、創設生活化的數學情境在數學教學中,如讓學生置身于逼真的問題情境中,體驗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品嘗到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感受到借助數學的思想方法,學生會對生活中常見的各種優惠措施理解得更深刻,真正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出示63頁例1:“一套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元錢?”
學生思考,嘗試解決:24×12。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展。學習過程是否有效,是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處于成長發展中的小學生,是不成熟的學習主體。由于受年齡、經驗、知識、能力的限制,他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發揮教師作為組織者、引導者、點撥者的作用,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讓學生學會學習。尤其在學生疑難處、意見分歧處,或在知識、方法歸納概括時,更要教師及時加以點撥指導。
學生討論方法如下:
方法一:24×3×4=288。
方法二:24×2×6=288。
方法三:3×8×12=288。
方法四:4×6×12=288。
方法五:[24+24+24+……+2412個24=288]。
方法六:[12+12+12+……+1224個12=288]。
方法七:24×20-24×8=288。
方法八:24×10+24×2=288。
方法九:30×12-6×12=288。
以上方法分為:連加、連乘、拆數、豎式。
為了方便計算,我們可以先從個位開始算,第一步先算2×24,2乘4得8,8寫在個位上,2乘2表示4個十,合起來是48,第二步再算什么?10×24,1×4=4,4應該寫在哪一位上?為什么?接下來算10乘2,這個2表示什么?10乘2得到的20表示20個十,20個十也就是多少?這個2必須寫在什么位上?
教師運用嘗試教學法,逐步由淺入深,由已知到未知,步步扎實地突破重點和難點,從而使學生從成功的喜悅中積極地掌握了本類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和列式特點。
三、重視課堂練習,培養思維能力
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為此我進行了多層次、多形式的練習。
1.鞏固練習。先讓學生經歷發現兩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全過程,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2.對比練習。通過比較各種方法的優點和不足,尋找最佳方法,訓練學生掌握優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發展練習。在這一部分練習中,讓學生的知識與實際結合起來,進一步幫助學生掌握筆算乘法結構,升華認識,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最后請學生回憶生活中有意義的乘法應用題,進一步把數學學習和解答生活實踐的問題結合起來。這時,全班同學分成小組熱烈討論搶著編題。我又鼓勵大家課后進行調查研究,編出更有意義的題。一節課在愉快的氣氛中結束。
總之,我認為我們每一位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能選取密切聯系學生生活、生動有趣的素材,使得學生能比較容易地找到相應的實物或者模型。在教學中教師并應該結合生活實際,抓住典型事例,教給思考方法,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使學生發現生活數學,喜歡數學,這樣的教學既有利于教師的組織教學,也利于學生的操作探索。同時還可讓學生經歷應用數學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享受成功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