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輝
數學練習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新授課還是練習、復習課都離不開練習。它是掌握數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精心設計每堂課的練習,是完成教學任務,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傳統的數學練習設計理念將練習視為強化課堂教學的一個途徑或工具,追求的是練習終結性的實效。新課程理念認為,小學數學練習是為了重建與提升小學數學課程的意義。多樣化的練習將構成學生課內、課外、校外生活的重要生活時空。因此,我們的小學數學練習不應該是強加給學生的負擔,而應該是學生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的一種自覺的生活需要、學習需要。因此,有針對性地設計課堂練習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在新課程理念下設計數學練習呢?
一、要牢固確立三維目標的意識
牢固確立三維目標的意識,為每一節課制定切合實際的課程目標,并準確地加以描述,使每一節課都有明確清晰的教學方向,這是提升教學有效性的前提。要依據學科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精選教學內容,突出學科特色,抓住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使學生每一節課都有實實在在的認知收獲和學科感悟。正確理解三維目標之間的關系。知識技能目標同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兩方面的目標(過程性目標)應該是一種相輔相承的關系,而不是對立的關系。關于這一點,《數學課程標準》中已有明確闡述:“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同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有利于其他目標的實現為前提。”這就是說,一方面,知識技能目標是實現發展性目標的基礎和依托,因為任何過程性目標的實現,都要通過對一定的具體教學內容的學習為載體來進行,如果脫離了具體知識的學習,任何“過程”都只能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而失去價值;另一方面,過程性目標是實現知識技能目標的中介,因為任何知識和技能總是要通過一定的學習形式和學習過程來獲得。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的教學固然不可取,只重過程而問題得不到解決的課堂教學,也不符合新課程的要求。因此,我們應該牢固樹立過程與結果并重的意識,并在教學活動中努力促成各個教學目標之間的協調統一和相互促進。
二、注重生活性和動手實踐能力
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實踐能力主要體現在學生能從不同角度發現實際問題中所包含的數學信息,探索多種解決問題的方式與方法,并能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獨立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讓學生通過參加教學實踐活動,發現、理解和掌握知識,使思維能力和智力水平得到提高。
讓學生通過操作來理解題意,解答習題,學生學得比較主動,不會出現干坐著一籌莫展的情形。簡單的“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放一放”等操作活動,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學生在活動中找到解題的突破口,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練習不能僅僅停留在單一的“書面練習”和“口頭練習”等形式上,還要重視學生練習的操作性。
三、重視練習設計
新授課以傳授新知識為主,在新授課之前一般安排一個準備性練習,它是為導入新知識鋪平道路而組織的。在設計這樣的練習時,應把著眼點放在啟發學生思維、激發興趣、指點思路上,促使知識順利遷移。如以此減緩思維的坡度,突出教學重點,分散難點,使學生將新知識同化于已有的知識結構中。
新授課之后安排的鞏固練習,是圍繞某一具體教學內容編排一種同類型、同結構的練習,其目的是要使學生重點形成某一知識技能,達到真正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它是新授后的必定舉措。設計每個層次的練習,都要緊緊圍繞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做到目的明確,數量適當。練習課的練習設計:練習課主要是以練習為主,目的是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進一步鞏固、理解、應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
突出練習的層次性。所謂層次性,指的是問題里面含有各種各樣的小問題,有淺、中、難適合各層次學生的需要。從而形成一連串的問題鏈,淺層次的記憶性問題可供單純的機械模仿,較深層次的問題可用來掌握和鞏固新知識,高層次的問題可供用來引導學生知識的遷移和應用。題目安排可從易到難,形成梯度,雖然起點低,但最后要求較高,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使得成績一般的學生能正確解答大部分習題,成績優秀的學生也能對難度較高的探索性習題,使全體同學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師應該設計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練習題,從模仿性的基礎練習到提高性的變式練習,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練習,降低習題的坡度,同時不拘泥于書本,對具有創新思想見解的學生,予以鼓勵。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體會成功的機會,使學生始終保持高昂的學習熱情。
總之,我們對數學習題的設計,要有利于學生自我建構數學知識,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生活過程。有效地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因此練習的設計要減少指令性成分,增強練習的開放性。它有利于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能有效的挖掘學生的創造潛力,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方面有著很大的優勢。教師要不失時機地運用開放性的練習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學會篩選、學會思考、學會整合。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必須進行多樣化的練習設計,使小學數學練習突破鞏固“雙基”、訓練技能的局限,著眼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保持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發掘學生學習數學的潛力,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