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微信公眾號逐漸成為大眾輿論的傳播中心,微信公眾號的傳播快、覆蓋廣等特點使其成為大眾生活中了解新聞最好的媒介工具。本文將以微信公眾號“咪蒙”為例,講述微信公眾號的現狀、問題以及日后發展方向。
關鍵詞:微信公眾號;輿論;“咪蒙”
2017年11月12日,一篇名為《劉鑫江歌案:法律可以制裁兇手,但誰來制裁人性?》的文章將微信公眾平臺“咪蒙”推到了人們面前,這不是“咪蒙”第一次在公眾輿論中掀起軒然大波。自2015年9月15日作家咪蒙在同名微信公眾號上發表第一篇文章以來,就以每日一篇文章的更新速度逐漸引起大眾的注意,據咪蒙自己在文章中寫到,其公眾號在兩個月后粉絲達到40萬,數篇文章閱讀量超過100萬,而在公眾號推行9個月后,粉絲已經突破300萬,單篇最高閱讀量達到512萬。
如今,“咪蒙”出現在大眾視野已有兩年之久,這兩年多的時間里,“咪蒙”不僅收獲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者,并成功地在大眾輿論方面一次又一次激起千丈高的浪。不論我們是追捧還是詬病,誰都必須承認,以“咪蒙”為代表的微信公眾號正憑著自媒體的身份通過新興的傳播媒介對社會輿論起著重要作用。
一、微信公眾號形成了特殊的輿論圈
微信公眾號拓展了新聞傳播的方式。微信公眾號和互聯網以及科學技術一起,同呼吸、共命運。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帶來的是社會信息與事件的透明化,科學技術的日益更新帶來的是人們對移動智能依賴程度的增加,人們不再滿足過去只能聽、只能看的形式,相反更加急切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微信公眾號的出現就給大眾帶來了這樣一個平臺,它將時下最熱的、人們最關心的新聞事件以評論、議論的形式推送給受眾,受眾又能在文章的評論區發表自己的觀點,這樣就形成了在傳統新聞中無法實現的互動,并打破了傳統新聞里新聞與受眾單向傳播的形式。
微信公眾號使新聞傳播的主體不再受限。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微信公眾號站在不同的角度會發表不同的看法。比如沉寂一年的“江歌案”是由新京報《局面》以視頻的形式再次進入大眾視野,在對話視頻全部播完那天,“咪蒙”就推送了一篇以此為出發點的文章,第二天其他各大知名公眾號就“咪蒙”所發的文章又紛紛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如公眾號“雜亂無章”就跟進過一篇《咪蒙來了,我們也都成了惡魔》。
微信公眾號前所未有的重視受眾的反饋。上文提到的新聞傳播主體的多樣化,事實上是由于社會大眾對同一件新聞事件有不同的看法引起的。在數以萬計的微信公眾平臺中謀生存,就必須考慮公眾號的關注者所關心的問題,不但要寫受眾感興趣的文章,還要寫與受眾有關的文章,拿捏不同受眾的心理狀態,提煉不同受眾群體的看法觀點,最終形成同一種事件、多角度論點相互競爭的繁榮局面。
二、微信公眾號還是個年輕的傳播媒介
微信公眾號的文章質量存在良莠不齊的情況。微信公眾號是新媒體的傳播范疇,與存在已有上百年的報紙比起來,它沒有專門的管理機制,沒有針對性的法律條文,甚至有部分微信公眾號還存在市場定位不清楚的情況,微信公眾號現行的所有運行和管理大都是互聯網管理制度的派生,但網絡對文章內容的篩選并沒有嚴格規定,在言論自由的環境下,使各種不正確的價值觀的文章進入人們視野,甚至在一些情況下還對社會輿論起著主導作用。
微信公眾號文章內容淺薄,部分觀點不具有說服力。微信公眾號自2012年8月23日正式上線起,已經有五年多的時間,由于它發展迅速、申請門檻低,因此才有了現在公眾平臺大量出現的局面。在2017年4月24日騰訊旗下的企鵝智酷公布的《2017微信用戶&生態研究報告》中顯示,截止到2016年12月微信全球共計8.89億月活用戶,而新興的公眾號平臺擁有1000萬個。可見,各微信公眾號之間的競爭壓力極大,因此,部分微信公眾平臺為了增加瀏覽量而展開激烈的“標題”戰,以標題來吸精,而文章內容或與標題不符,或觀點淺薄。從而出現了大眾不僅要面對文章形式的碎片化,還得面對文章內容的碎片化。
微信公眾號為了追逐商業性而淡化了作為傳播媒介的責任。微信公眾號因為年輕,所以在和傳統媒體的競爭中它并沒有很強大的后臺和扎實的根基,因此它比傳統媒體更加追逐商業化。“咪蒙”就是一個典型的追逐商業利益的微信公眾平臺,在它每天推送的文章中,越來越多的文章以廣告軟文的形式出現,功利心的不斷膨脹模糊了微信公眾號作為傳播媒介的定位。
三、微信公眾號日后的發展方向
牢記微信公眾號在新聞傳播中的位置。不管微信公眾號再怎么發展,它始終都是新聞傳播的媒介之一,它為傳統媒介注入了一絲活力。微信公眾號應該客觀陳述新聞事實,理性闡述主觀評論,表達方式可以多樣化,但為新聞受眾傳遞的價值觀必須積極向上。作為傳播媒介,微信公眾號的后臺操作者必須要合理使用其在社會輿論方面的作用,不能為己之私而損他之利,牢記新聞傳播的客觀性原則,正確運用微信公眾號的媒介作用,讓受眾全方位了解新聞事實或評論,也讓新聞事實或評論能得到更深刻的反饋。
提高微信公眾號文章寫作者的寫作能力。微信公眾號作為新聞傳播媒介,那么文章的寫作者在這中間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寫作者要有專業的傳媒知識,要是一位專業的媒體人,除了有獨到的新聞視角切入點外,還要有對新聞敬重的態度,不搞形式主義、標題主義,做到內容和標題一致,內容和觀點一致。
健全微信公眾號的管理機制。針對微信公眾號這一傳播媒介的出現,作為傳媒機構要對其有嚴格的控制管理;作為法制機構要針對其已經出現的問題進行解決,對其潛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作為新聞受眾要做好監督,對不良違法信息要實時舉報,并合理使用自己手中的傳播渠道,不轉發分享未經證實的信息。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接近事實真相,才能營造欣欣向榮的社會輿論環境。
參考文獻
[1]咪蒙.如何寫出閱讀量100萬+的微信爆款文章?[EB/OL].2015.
[2]咪蒙.最牛逼的自媒體平臺招人了[EB/OL].2016.
[3]企鵝智酷.2017微信用戶&生態研究報告[EB/OL].2017.
作者簡介
陳旭(1996—),女,土家族,嘉興學院南湖學院,秘書專業大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