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勝偉
教學設計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最重要環節之一,它是指以現代教學理論為基礎,依據教學對象的特點和教師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方法,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要,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問題的步驟,合理組合和安排各種教學要素而制定實施方案的系統的計劃過程。優質的課堂教學必須是“教得有效,學得愉快,考得滿意,師生發展”,考量教學高效的最終標準應當是“學生成長”,這種成長將不單是用考分高低來作最后的衡量。因此,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設計要關注以下四個視角。
視角一:從課程性質看,教學設計要關注學生學什么
1.強調語言感悟。語文課堂教學設計,就是要設法引導學生以教材(教學內容)為依托,去感受語言,領悟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讓學生在規范的語言感受和語言運用中,逐步養成一種帶有濃厚經驗色彩的、能夠迅速地感悟領會語言文字的能力和習慣。因而,設計重點要放在引導學生品味課文的語言上,訓練學生結合語境,領悟語言運用的妙處,體會語言的語境意義,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重視思維訓練。思維能力的培養與發展,是語文課程諸因素中的核心因素。語文作為人們用來溝通彼此思想的工具,無論是表情達意,還是傳思載道,都屬于思想范疇。課文與思維的關系最為密切,因為語言和思維能力互為表里。任何語文活動,都是思維活動,聽和讀,是通過語言理解別人的思想;說和寫,是通過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抓住了思維訓練,也就抓住了語文訓練的核心。
3.開發學習資源。靈活使用教材,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先要把教材信息、資源信息、“課標”信息轉化為自己的信息,明確教材編寫意圖;其次要回顧此內容先前的實踐經驗和反思,進行選擇性的借鑒;再次要根據課程標準提出學生的學習任務;最后要吃透文本中的“著眼點”,即內容的重難點、知識的生成點、培養的技能點、情趣的激發點、思維的發散點、合作的討論點、滲透的育人點、知識的引申點等。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引導學生在課程訓練和語言實踐中,自由表達,寫出優美的文章,說出得體的話語。
視角二:從學生學習看,教學設計要關注學生怎樣學
1.激發主體意識。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課堂教學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應當通過設計合理的啟發、評價、矯正等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學會提問;引導學生消除膽怯的心理因素,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引導學生學會討論。
2.轉變學習方式。在設計教案中要做到“五變”:一是變學生“在聽中學”為“在做中學”“在玩中學”,二是變學生“被動地學”為“主動地學”“自主地學”,三是變學生“單一個體地學”為“獨立自主與合作交流相結合地學”,四是變學生“機械模仿地學”為“探究創新地學”,五是使學生“單一向書本學”為“在體驗中學”。
3.引導自我評價。在課堂教學設計中,要建立促進學生自我評價的發展體系,強調學生對自己學習行為的分析與反思,不僅讓學生評價自我知識、能力等認知方面的發展,還要評價自我興趣、情感、意志、價值觀等非認知因素的發展。
視角三:從教師教學看,教學設計要關注教師怎樣教
1.目標清晰適切。教師在設計教案,弄清楚為什么要教這些內容,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學生將獲得什么;弄清楚語文課程的教育目標是什么,把握教學目標的適切性。教學目標的設計要切合學生的實際,以便于分類施教,也便于自己和他人評價。
2.重視課堂生成。新課改要求關注動態生成,要充分開發和利用生成資源,使教學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吧伞狈磳處煂W生一味“塑造”,強調教學過程,建設一種開放的、互動的、動態的、多元的教學形式。“生成”可分為“可預設的生成”和“不可預設的生成”。教師應根據學情的變化,隨機調整教學的程序及環節,學習目標可在生成中隨機升降,探究的主題可在生成中替換,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才會是有效的。
3.注重精講精練。所謂“精講”,是指教師用少而精的語言,抓住核心要素,揭示內在規律和本質特征。以講促思,以講解惑,講清知識的縱橫聯系,講清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講求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學習方法,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多動,即動腦、動手、動口等。所謂“精練”,是指練習要少而精,向學生提供的練習,要有目的性、層次性、遞進性、探究性,使學生在“精練”中提升學習效果。
視角四:從課堂文化看,教學設計要關注師生生命成長
1.體現民主和諧。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就要構建“和諧課堂”。在課堂對話設計中,要體現出民主、平等。教學環境、氛圍的設計上要突出和諧,在師生交流環節設計中,表現出友善、商量、切磋、討論、傾聽;在師生互動設計中,要盡量留出時間,允許學生答錯了再重答,答不完整允許再補充,整個設計應該是一個富有人情味的和諧互信的課堂設計。
2.構建對話機制。漢字思維內涵的多層次性、語文內容的豐富性和語文閱讀的多解性,語文教學構建“對話”機制,是激發學生無限的創造性的潛力,拓展學生想象和聯想的空間,促使學生創新思維的多向性發展。因此,教學設計要把握對話的創造、生成功能,引導學生與教師對話、與文本對話、與自我對話、與同伴對話、與情境對話。
3.追求教學創新。在教學設計中,挖掘語文學科的創造性因素,引導和鼓勵學生求異思維,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形成勤于思索、善于提問的好習慣,培養學生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能力。教學設計要激發學生獨到品評的意識,使得語文課堂由“教師講”的過程變成“學生賞”的過程,真正給學生自由閱讀、思考的時空,尊重學生語文實踐中的感受,呵護學生在語文實踐中閃現出的智慧火花,讓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的主人,學有動力、學有激情、學有創新,成為新知的發現者、研究者、創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