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南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四川 瀘州 618000;2.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興仁鄉衛生院,四川 綿陽 622650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老年常見的神經系統慢性進展性變性疾病[1],臨床以靜止性震顫、肌張力增高、運動遲緩為主要表現[2]。PD的發病率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的上升,據調查,全國65歲以上患病率為1700/10萬[1];患病日久,多數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給家庭及社會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1]。目前,西醫治療PD的優勢在于針對性強,可迅速控制臨床癥狀,但其療效不穩定,不良反應多,患者服藥依從性差等[3]。由于PD患者呈散發狀態,在興仁鄉衛生院所轄范圍內的患者較少;且作為基層醫院,其基本用藥不包括左旋多巴及相關衍生藥物,給患者的治療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筆者通過運用自擬參藤除顫湯口服治療PD 26例,療效明顯,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興仁鄉衛生院收治的26例PD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9例,占73.1%,女7例,占26.9%。年齡范圍在46~75歲,平均年齡(65.12±8.18)歲,病程1.00~10.80年,平均病程(5.87±2.77)年。以上患者均在市級及以上的醫院進行常規血、腦脊液檢查多無異常,頭部CT、MRI檢查無特征性改變(此處進行相關檢查為排除繼發性帕金森綜合征,以上患者均無明顯異常);均服用過左旋多巴制劑等藥物并有效,診斷明確。
1.2 診斷標準和分級評估
1.2.1 診斷標準 參照中國帕金森病治療指南(第三版)中帕金森病診斷標準[4],26例患者均符合第一步帕金森綜合征診斷標準,同時不具備第二步帕金森病排除標準中的任何一項,最后滿足帕金森病支持診斷標準中3項及以上。
1.2.2 H&Y(Hoehn & Yahr)修正分級評估[5]0級:無體征0例;1.0級:單側患病2例;1.5級:單側患病,并影響到中軸肌肉1例;2.0級:雙側患病,未損害到平衡1例;2.5級;輕度雙側患病,姿勢反射稍差,但可自行糾正3例;3.0級:雙側患病,有姿勢平衡障礙,后拉實驗陽性8例;4.0級:雙側患病,有姿勢平衡障礙,后拉實驗呈陽性5例;5.0級:不能起床或生活在輪椅上6例。從臨床資料來看,病程越長,H&Y分級越高;病程越短,H&Y分級越低。
1.3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自擬參藤除顫湯口服治療。組方:人參15g,天麻20g,白芍15g,蟬蛻15g,鉤藤15g,鱉甲15g、枸杞20g,僵蠶15g,雞血藤15g,木瓜12g,石菖蒲15g,茯苓10g,甘草6g。日1劑,水煎服,飯前服,3次/d,100mL/次,10d為1個療程,3個療程后進行療效評定。
1.4 療效判定 根據1991年11月第三屆中華全國中醫學會老年腦病學術會上,參照Webster帕金森病功能障礙記分法,結合中醫證候制定療效評定方法[6],對患者手部動作、頭、頸部、肢體拘痙,運動姿勢,步態和上肢協調動作,頭和肢體震顫等十項內容進行評分,求得百分比以觀察治療效果。100%為臨床治愈,50%~99%為明顯進步,20%~49%為進步,1%~19%為稍有進步,0為無效。同時結合治療前后H&Y分級評估的好轉情況進行評定。
2.1 治療后H&Y分級評估 觀察發現PD患者的治療效果與年齡、性別等無明顯關系,但病程的長短對治療效果影響較大。筆者在臨床上把H&Y分級評估與中醫證候療效評定相對應劃分,H&Y分級評估1.0~2.0級=評分系數50%~99%,H&Y分級評估2.5~3.0=評分系數20%~49%,H&Y分級評估4.0~5.0=評分系數10%~19%,H&Y分級評估0=評分系數100%。見表1、2。
表1 PD患者治療前后H&Y分級評估表 (例)
表2 PD患者治療后H&Y分級評估與中醫證候療效評定 (例)
2.2 治療結果 通過3個療程的治療,經療效評定,臨床治愈8例,占30.8%;明顯進步7例,占26.9%;進步8例,占30.8%;稍有進步3例,占11.5%;無效0例,0%??傆行?00%。見表3。
表3 PD治療結果
1817年英國醫生James Parkinson對PD的臨床癥狀描述是靜止性震顫(static tremor)、運動遲緩(bradykinesia)、肌強直(rigidity)、步態障礙(慌張步態festinating gait),同時可伴有抑郁、便秘和睡眠障礙等非運動狀態;其發病原因,一般認為與遺傳、環境因素、年齡老化、氧化應激等有關[1]。
中醫將帕金森病歸屬“顫證”、“振掉”、“顫振”等范疇,《內經》云“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腎臟衰,形體皆極”,腎藏精,肝藏血,脾藏營之機能皆衰,精虧髓少,內不榮腦,腦髓失養,自體失于主持,外不能灌溉四肢百骸,筋脈失濡而發顫振,肌肉失養而強直麻木,動作不利;PD其病隱襲,進展緩慢,“久病必虛”、“久病必瘀”;肝藏血主筋,脾為運化主肌肉,腎主骨生髓,腦為元神之腑主明智,筋脈為氣血之通路連四肢百骸,說明PD與肝、脾、腎、腦臟腑功能虛衰有關?!夺t學已任·顫振》曰:“大抵氣血俱虛不能榮養筋骨,故以為之振搖而不能主持也”;《醫學原理》云:“有因痰火塞窒經隧,有氣血不能引導,血與津液無榮養筋脈”,提示了以虛為本、痰火瘀滯等致顫振。
故而中醫認為PD病機為因肝、脾、腎臟腑虛衰,導致氣血虧虛,繼以腦海失聰為本;內風、瘀血、痰濕阻滯筋脈為標。在治療上以益氣健脾、補益肝腎、通絡除顫為治則。筆者自擬參藤除顫湯,方中人參、甘草、茯苓、木瓜益氣健脾以除濕,濕去則脾運化正常,機體功能恢復啟動,茯苓兼助邪從小便出,木瓜兼以舒筋;天麻、蟬蛻、僵蠶、鱉甲、鉤藤鎮靜安神、平肝息風,蟬蛻質輕可去頭面之風;僵蠶與茯苓加強祛痰之功;鱉甲、白芍、枸杞滋補肝腎,益精生血,充津榮腦;雞血藤配鱉甲與木瓜有活血通絡之效;石菖蒲有益智安神、理氣活血、醒脾和胃、豁痰開竅、芳香辟濁之效,可引藥入腦。
筆者運用自擬參藤除顫湯治療PD26例,療效明顯。研究顯示,PD患者的病程越短,其臨床治愈率越高,達30.8%;對病程較長仍有一定效果。表明自擬參藤除顫湯治療PD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推廣。
[1]吳江,賈建平,崔麗英,等.神經病學(第三版) [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291-299.
[2]Postuma RB, Berg D, Stern M, et al. MDS clinical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Parkinson’s disease[J].Mov Disord.2015,30(12):1591-601.
[3]白清林,封臻. 滋補肝腎、熄風定顫法對肝腎不足型帕金森病中醫證候的影響[J]. 遼寧中醫雜志,2010,(5):846-848.
[4]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學組.中國帕金森病治療指南(第3版)[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4:47(6):428-433.
[5]帕金森病Hoehn-Yahr(修正)分級量表[J]. 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2008(2):51.
[6]中醫老年顫證診斷和療效評定標準(試行)[J]. 山東中醫學院學報,1992(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