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密市中醫院, 河南 新密 452370
為明確中醫辨證治療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療效,筆者對42例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進行中醫辨證治療,并以西醫常規療法為參考,現報道兩組治療效果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共84例,均在2015年7月到2016年9月期間于我院就診,患者體征、臨床表現以及病史等均與全國小兒呼吸道疾病學術會以上一致通過的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臨床診斷標準[1]相符合,并有面黃少華、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表現,符合《中醫兒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制訂的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肺脾氣虛證證候標準。排除合并先天性肺疾病、貧血、二度及以上營養不良、明顯代謝性疾病者、意識不清者,患兒家長均簽訂知情同意書。對上述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抽簽原則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2例。其中,治療組中男22例,女20例,年齡為2~6歲,平均年齡為(4.34±1.06)歲;呼吸道感染類型:小兒支氣管肺炎16例,小兒支氣管炎18例,小兒上呼吸道感染8例;平均反復發作次數是(2.35±0.72)次;對照組中男21例,女21例,年齡為2~7歲,平均年齡為(4.38±1.04)歲;呼吸道感染類型:小兒支氣管肺炎15例,小兒支氣管炎19例,小兒上呼吸道感染8例;平均反復發作次數是(2.44±0.93)次;兩組性別、年齡、呼吸道感染類型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采取物理降溫、吸氧、及時為患兒補液、平衡水電解質紊亂等常規治療。對照組在此基礎上根據患者呼吸道感染致病菌類型、耐藥性等合理使用大環內酯類、頭孢類抗生素等,即取注射用阿奇霉素(生產企業:國藥集團國瑞藥業有限公司;規格:0.25 g×1支;生產批號:20141102),用適量注射用水充分溶解,配制成每1毫升含0.1 g溶液,再加入到250 mL的0.9%氯化鈉注射液中,濃度為1.0~2.0 mg/mL,靜脈滴注,滴注時間不少于1 h;堅持使用相應抗生素治療4周。
治療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應用中醫辨證治療,即對患兒反復呼吸道感染情況進行辨證治療:感染期使用參蘇飲加減治療,組方如下:黨參20 g,葛根、紫蘇葉、白術各15 g,桔梗、陳皮、板藍根、川貝、冬花、防風、雞內金、前胡各10 g。日1劑,每日2次溫服。緩解期應采取香砂養胃、補中益氣丸化裁治療,組方如下:茯苓15 g,砂仁12 g,白術、炒麥芽、山楂、沙參、枳實、菊花、陳皮各10 g。日1劑,每日2次溫服,連續服用4周。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用藥后反復呼吸道感染發作次數、癥狀以及療程等變化,分析其臨床療效;經免疫比濁法測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A),統計兩組治療后的IgA水平變化,評估患者治療的機體免疫能力。
1.4 療效判定[2]①顯效:用藥1個月到療程結束后6個月內,臨床癥狀明顯基本消失,反復發作次數在3次以內,治療療程明顯縮短;②有效:用藥1個月到療程結束后6個月內,發病時臨床癥狀有所減輕,反復發作次數在3~10次以內,治療療程縮短;③無效:用藥1個月到療程結束后6個月內,反復發作次數在10次以上,發病時臨床癥狀、治療療程毫無改變。治療總有效率=(有效+顯效)例數/總例數×100%。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5.24%,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0.95%,其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治療后的IgA水平比較 治療組平均IgA水平是(1.61±0.55)g/L,對照組平均IgA水平是(1.23±0.36)g/L,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后IgA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反復呼吸道感染作為兒科多發病之一,以反復發作、病程遷延、治療反應差為主要特點,對患兒生長發育、身心健康均造成嚴重不良影響[3]。目前,臨床上對于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多采取西藥治療,常用藥品如抗生素等,雖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兒臨床癥狀,但根治性效果較差,且長期用藥可能產生耐藥性,影響治療效果。近幾年來,中醫學對于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治療方法的研究日益深入,主張采取辨證治療,取得理想效果,但缺乏大量實驗依據支持,有必要作進一步分析[4]。
中醫學認為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是臟腑功能不足所致,特別是脾臟、腎臟和肺臟功能[5]。脾臟為個體后天之本,腎臟是先天之本,而肺臟主一身之氣,三臟互有關聯。本病是因小兒臟氣不足,脾肺兩虛,營衛虛弱,容易感受外邪,而邪毒留伏,導致病邪纏綿不解,外感屢發,表現為反復發作,稍愈又發,往復不已。對此,應遵循標本兼治原則,在感染期以抗感染為主,而在緩解期以提升免疫力為主[6]。經分析,該病屬于“本虛標實”之證,患兒多厭食、氣短、面色少華,感染后惡寒、發熱,部分存在扁桃體腫大癥狀(標實),應在感染期使用“和法”治療,有調和營衛、平和解表功效,是標本兼治方法,可避免呼吸道感染反復發作。黨參補中益氣,配伍防風、板藍根,可清熱去火、補益氣血;紫蘇葉辛溫解表,白術、陳皮、桔梗、川貝則可發揮補氣、健脾、清熱化痰之功效;雞內金、葛根、前胡調和脾胃,全方共奏益氣健脾、清熱化痰之功。同時,本病虛在脾胃,而脾主生化氣血,為人體內正氣源泉,脾虛易被外邪侵襲。因此,應在緩解期予以補益脾肺治療,為本病防治根本方法,最終實現標本兼治,在抗感染治療的同時,從根本上增強患兒體質。結果提示,治療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是95.24%,高于對照組的80.95%,而治療后的平均IgA水平高于對照組,可見中醫辨證治療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療效明顯。
綜上所述,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應用中醫辨證治療的效果較好,可臨床應用推廣。
[1]胡儀吉. 反復呼吸道感染診斷標準(討論稿)——對標準修訂的建議[C]// 兒童咳嗽與反復呼吸道感染學術研討會,2007.
[2]中華中醫藥學會. 中醫兒科常見病診療指南[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12.
[3]羅慶濤. 小兒咳喘靈聯合利巴韋林注射液治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臨床觀察[J]. 實用中醫藥雜志, 2017, 33(4):376-377.
[4]梁穎瑜, 王憶勤, 燕海霞,等. 348例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中醫證型與脈圖參數的相關研究[J]. 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 2016, 18(11):2001-2006.
[5]張玲. 中醫辨證論治對治療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臨床觀察[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6, 16(55):165-165.
[6]黃素耐. 辨證穴位貼敷治療兒童肺脾氣虛型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療效分析[J]. 中國處方藥, 2016, 14(6):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