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芳
筆者認為,學校體育活動的開展要結合學科特點,要“普及”+“特長”相結合,先“普及”,后“擇優”,先“多元”后“傾向”,充分發揮學科的優越性,體現學生的優越感。
“積分評價制度”貫穿整個學校體育工作,圍繞“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條主線、四個著力面”進行布置和實施,力爭做到“統一性、全面性、規劃性”。
從課程觀的角度架構學校體育各版塊內容,通過整體規劃,呈現目標的設定及評價的跟進,實施體育活動課程化管理。包括體育課堂教學和體育活動、競賽、測驗等,通過板塊劃分將其設置 為“樂智卡”“體鍛卡”“體康卡”“吉尼斯卡”“競技獎”五類“成長卡”(簡稱“五卡制”),要求學生在每個領域中達到相應的標準,就能獲得相應的“成長卡”榮譽。
“積分成長卡”:通過擴大參與范圍,將學校所有的體育活動的開展進行了細分和分值量化,將 “成長卡”按照分值進行累積,最后所得的“總和分”將評定學生個人參加評選的資格和考核的依據,也作為體育推優的前提。并由此設立學校的“體育部”,讓學生作為組織者參與到全校的體育活動中,一起策劃、實施、檢查和反饋學校的所有和他們自身利益相關的學習。
筆者認為,合理開展體育活動的前提保障是有充足的后勤保障。在學校體育活動中除學校領導部分和學校體育組外,要充分接納和利用學生團隊發揮的作用。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同時也應該成為組織活動的參與者和領導者。在這學年的實踐過程,筆者認為我校“健康院小院士”在學校體育工作開展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既起到了活動組織和參與者的作用也起到了榜樣的作用,“小院士”的競選也成為“成長卡”開展的有利保障。
通過各層部分的整體推進和實施,學校體育活動的開展變得井井有條,學生部門的工作開展使得整個活動體系變得更加緊湊。在整個評價體系推進過程中,學校層面層層部署、上下一致;體育組工作目標明確、分工到位;班主任工作精髓解讀,推進及時;學生層面做到心中了然,有方向、有目標。為學生制定“體育競賽計劃”是整個機制開展的前提,只有做到統籌安排,教師和學生才能有的放矢,學生才能朝著預定的計劃和目標前進。(如圖1)

圖1示:學期競賽計劃
通過改善學校體育活動評價導向制度:從學校角度出發,使得學校體育工作和活動的開展變得更有系統性和操作性,增強了實效性,也使體育組在組織策劃開展等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充分調動了班級和學校任課老師的主觀能動性,使得班級活動能有序的進行,班級體育文化建設有了很大的進步;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習慣有了很大的改善,不同形式活動的拓展讓學生能更有激情的融入,積極性得到空前的提升,學校活動開展變得豐富,學生參與的熱情就高漲。在各類測試和比賽中,培養的班級榮譽感和競爭意識逐漸濃厚,學生對自身榮譽的爭取也更為積極。“成長激勵卡”的推進,使得學校活動的開展變得更具連貫性。活動評價的及時更進,讓學生的心理需求達到了滿足感,使得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得以延續和提升。
[1]葛家鵬.對合肥市大楊中心小學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結果的分析[J].安微體育科技,2008(04).
[2]全國《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數據管理中心·2005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數據統計分析報告[J]·中國學校體育,2006(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