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聰
施甸縣何元鄉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 云南保山 678200
作為一個獨立的鄉鎮職能部門,鄉鎮文化站是“政府設立的群眾文化事業機構”,[1]一直以來我們給鄉鎮文化站的職責定位是“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不斷豐富廣大公眾的文化生活,”,在基層文化建設中鄉鎮文化站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筆者認為,鄉鎮文化站作為一個主體參與鄉村文化建設是責無旁貸的,鄉村文化振興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第一,明確職責,積極謀劃
在鄉村文化振興中,文化站應明確好自身的工作職責,堅決“要立足崗位,勇挑重擔,在深入一線、深入基層中提高調查研究能力;在善于吃透上情、摸清下情中提高出謀劃策能力;在多學多思中提高文字表達能力;在完成任務、開展活動、解決難題中提高組織落實能力”。除了日常工作職責,還必須做好實施鄉村文化振興戰略規劃,做好鄉村文化建設的參與者。鄉村文化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文化站作為文化職能部門要在基層黨委政府的指導下積極參與建設,理清思路,提供可行性方案。推動鄉村文化繁榮發展,直接關系到當地文化建設的進程和水平,因此,鄉鎮文化站作為鄉村文化振興的主體,必須承擔起責任。分析好當前農村的現狀,及時做好鄉村振興文化的推動者是每個文化工作者的職責所在。文化站必須承擔起自身應有的責任,明確好職責,不懼困難,勇于挑戰新任務,扎實推進各項文化事業向前發展。未雨綢繆,做到胸有成竹,任務來時方不亂。
第二,因地制宜,制訂方案
每一個鄉村都有各自的萬種風情,人文地理千差萬別,文化站作為基層文化的組織和管理者要深入了解,扎根鄉村,堅決做到“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因地制宜,明確好發展鄉村文化振興目標,突出重點。
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整合各類資源,最大限度地服務于鄉村文化振興這一戰略舉措,切實拿出可行性方案。一要著眼于實際,因地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二要拿出具體方案,制訂出具體措施,認真做好鄉村文化振興的積極參與者,與其他部門協調推進,建設好鄉村文化基礎設施,讓文化活動場地有保障。三要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綱領,以及“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堅持與實俱進,向開創新農村風貌邁進,讓文化在基層、在農村接地氣,生根發芽。
第三,批判繼承,去粗取精
在鄉村文化建設中,我們絕不能留下“文化之痛”,[2]毫不留情的去掉封建迷信、舊風陋俗和萎靡不振的頹廢成分,繼承和發揚使人充滿信心、敢于披荊斬棘、斗志昂揚的優秀傳統文化。同時也應避免這樣的誤區,一是把過多的現代化元素植入其中;二是把過多的城市理念引進來。批判和繼承鄉村文化要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積極向上的口頭文學、民間戲曲、舞蹈等,要做好資料收集整理,編繪成冊。對于傳統的手工藝者,要學會放下身段請教,做通思想,把傳統手藝流傳于后世。有價值的遺址文化,要做好音像記錄,留下珍貴的文化遺產。總之,收集搶救文化遺產,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第四,培養人才,留住記憶
在推動鄉村文化振興中,人才是重要因素之一。時下很多農村普遍出現人才匱乏的現象,發展好鄉村文化一要按照人盡其才的原則,多措并舉,挖掘和培養一批優秀的鄉土人才。二要實施文化人才培養工程,積極配合市縣關于人才培養計劃政策,大力落實文化人才培養實施工程。三要提供好文化舞臺,各盡其能,包括文化活動室、圖書館、閱覽室、體育競技場館等硬軟件設施環境平臺,盡最大限度發揮文化功能。四要探索文化產業路線,走文化市場化道路。
第五,鉆研業務,統籌推進
業務無論在哪個行業永遠都是一個永恒的主題,鉆研業務是枯燥的,但作為基層文化工作者,自身要學習并掌握相關業務知識,不僅要博覽群書,更要有寬廣的胸懷與格局,海納百川,不拘泥以往,敢于創新。學會搭建文化平臺,甘愿奉獻,做幕后的幫手,為鄉村文化的繁榮增磚添瓦,讓鄉村文化遍地開花。既要學會從事文化工作管理,也要學會創作和從事其他相關業務工作。做到提起筆桿來能寫字,拿起話筒來能主持,坐下來能談笑風生。
鄉鎮文化站最大的弱項是資金不足和人員的配置短板問題。我們應窮則思變,學會統籌各方資源,不斷完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扎實開展鄉村人才的管理與培訓,按時推進和完成各項職能工作,確保鄉村文化工作在艱苦中依舊平穩推進。
為順利推進和振興鄉村文化,下一步應做到:一是爭取資金,擴大資金籌集范圍;二是加強文化站自身的職能管理,明確鄉村文化振興的發展方向;三是克服困難意識,正視自身的短板,敢于揚帆出海,乘風破浪,在困難情況下依然保持著初心,不忘記使命,把簡單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過成像詩一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