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東魯東路橋有限責任公司, 山東 東營 257000;2山東省公路橋梁檢測中心, 山東 東營 257000)
基層是公路路面結構重要組成部分,對路面起到重要作用,也是路面施工關鍵環節之一。質量監理是保證基層施工質量的有效手段,要求貫穿于整個施工過程,對每一個環節都進行了深入的監理和控制。
重點審核并抽查施工單位提交的材料性能試驗資料,其內容主要有:各項物理化學指標最終測試結果;所有原材料質量檢驗結果;審核施工單位混合料組成試驗結果,確認是否達到預定組成目標,也就是在滿足強度要求的基礎上,達到最佳抗裂性能,且不能影響施工正常進行;確認混合料組成達到原則與否,保證混合料劑量科學合理,水泥等結合料用量應適當,若用量太少,則難以形成理想材料,而用量過高,則容易開裂。
混合料拌和、運輸、攤鋪和壓實等設備的類型、規格、總數及性能等是否滿足合同文件要求,能夠適應工程基本需要,和能否保證施工質量等。對拌和場具體位置進行檢查,確認拌和機和運輸車等能夠正常工作。
施工單位必須建立工地試驗室,并配備齊全的試驗儀器與人員。明確各工序負責人和質量責任人,保證試驗結果的可靠性與真實性。此外,加強生產時的質量控制[1]。
當一個工序完工后,立即進行檢查驗收,確認合格以后才能對下一工序進行施工;如果在施工時發現存在質量問題,要督促施工單位及相應負責人加強質量檢測,如果問題較為嚴重,則要暫時停止施工,找出產生原因,及時處理;在進行關鍵工序時,現場照相留證,做好相關記錄工作;施工完畢以后,施工人員應快速清理現場,合理處置施工垃圾和廢棄物,并對施工破壞的綠化及耕地進行恢復,經監理人員檢查合格后方可撤離現場。
(1)水泥宜使用32.5普硅水泥或42.5普硅水泥,根據設計要求選定。
(2)水泥的初凝時間不得少于3h,且終凝時間要保持在6-10h范圍內。
(3)當需在水泥中添加外加劑時,須先通過試驗確定能否添加,并且所用添加劑數量、類型等都應滿足現行技術規范的要求[2]。
建議使用人畜飲用水,一方面保證混合料各項性能,另一方面省去水質檢測的麻煩。
(1)水穩碎石必須有優良級配,其顆粒組成應滿足規范要求,而且曲線應保持平順。
(2)基層集料中顆粒的最大粒徑不能超出 31.5mm,底基層集料中顆粒的最大粒徑不能超出37.5mm。
(3)粗、細集料根據公路等級和設計要求進行相關技術指標的檢驗,如粗集料壓碎值、針片狀顆粒含量、粉塵含量和軟石含量;細集料顆粒分析、塑性指數、有機物和硫酸鹽含量等。檢驗結果不合格的材料禁止在施工中使用。
(4)細集料必須無水、潔凈、沒有風化和雜質,同時有良好顆粒級配。
(5)粒徑在0-3mm范圍內的細集料,應對粒徑超過2.36mm的顆粒總含量進行嚴格控制;粒徑在0-5mm范圍內的細集料,應對粒徑超過4.75mm的顆粒總含量進行嚴格控制;粒徑在3-5mm范圍內的細集料,應對粒徑在2.36mm以內的顆粒總含量進行嚴格控制。
(6)基層與底基層施工所用混合料的制備均采用廠拌法,由攤鋪機一次性攤鋪。對于基層,混合料抗壓強度不能小于4MPa,壓實度要達到97%以上;對于底基層,混合料抗壓強度不能小于3MPa,壓實度要達到95%以上。
(7)根據經驗,高等級公路基層混合料配比為:水泥:集料=5:95;高等級公路底基層混合料配比為:水泥:集料=4:96。開工前,施工單位應根據規定實施配比設計,以此確定最佳的混合料配比方案。
正式施工時的質量控制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幾部分:外形尺寸檢查、內部質量檢測。
(1)外形尺寸檢查
首先,根據工程實際情況確定檢查項目,再根據現有條件確定適宜的檢查頻度,最后通過檢查結果和質量標準的對比,確認外形尺寸是否合格。
(2)內部質量檢測
內部質量檢測是施工過程控制的核心內容,其主要包括:原材料、混合料拌和、混合料攤鋪及碾壓等的質量控制。針對混合料拌和與攤鋪,根據前、后場進行劃分。其中,后場質量控制包括:原材料質量抽檢、拌和后混合料質量抽檢;前場質量控制包括:混合料攤鋪觀測、混合料碾壓觀測、基層壓實度檢測、基層強度檢測、鉆芯取樣與檢測、彎沉值測試等。
基層碾壓完畢后立即檢測其壓實度,實測含水率不和計算含水率的偏差不能超過±2%,如果不能滿足要求,則須及時找出原因,妥善處理。施工期間的基層壓實度檢測,可將定期取樣擊實取得的最大干密度值作為基準。對于擊實試驗,其至少進行 3次平行交叉試驗,而且每次平行交叉試驗得到的結果差異應控制在0.02g/cm3以內,如果偏差較大,須重新試驗,同時計算均值作為當日的檢測基準。當這一數值和設計過程中確定的有超過0.02g/cm3的偏差時,應找出原因,妥善處理。至于壓實度檢測方法,現場可以灌砂法為主,要求灌砂深度和攤鋪厚度完全相同[3]。
通過鉆芯取樣對基層穩定性及整體性進行檢驗,當基層的齡期達到7d后進行取芯,底基層齡期達到10-14d時再進行取芯。對于施工時的混合料質量抽檢,需在攤鋪機處取得樣品,而且不能只從一個料車上取樣,要確保取樣的廣泛性及代表性。檢測并評價基層的厚度、強度和彎沉。
(1)基層和底基層施工使用的混合料必須采用廠拌法。
(2)在拌和的過程中確保配料準確無誤,根據監理審核通過的配比進行嚴格管控,將混合料有效拌和時間限制在10-15s內,使原材料混合均勻,顆粒級配都滿足設計和施工要求,從而保證基層強度均勻、整體。
(3)當室外溫度較高,或運輸距離較遠時,混合料拌和過程中應適當提高含水率,并在運輸時采用篷布對車廂進行嚴密的覆蓋,以免混合料水分大量散失。
(4)施工過程中,當期日最低氣溫不能低于5℃,并且必須在首次冰凍到來前完成所有施工,否則溫度將對基層質量造成嚴重影響。
(5)混合料攤鋪過程中,安排專人檢查并消除離析等現象,尤其是要使用鐵鏟去除局部產生的粗集料窩,同時使用新拌和的相同混合料進行填補,此外注意雨天決不能進行攤鋪。
(6)混合料碾壓完畢之后適時灑水同時覆蓋一層土工布進行養生,要求有效養生時間不能少于7d,如果氣溫較低,則要延長一定養生時間,同時做好相關記錄。在養生過程中,應確保基層始終處于濕潤的狀態,同時臨時封閉交通,不得有車輛或行人通過。所有因外部因素造成的損壞,都要采取有效處理措施進行修補。養生結束后,立即進行封層施工,完成封層的基層,只允許作業車輛通過。
(7)施工中控制好高程與厚度,路拱坡度要和路面保持一致,基層做到憑證,不能使用薄層找補法實施找平,否則會改變基層厚度。
(8)接縫處理應滿足高等級公路基層施工相關技術要求。
綜上,對高等級公路的基層施工質量監理要點進行了系統介紹和分析,主要包括基本控制、材料控制、施工過程控制和關鍵環節控制四大部分。實踐表明,通過以上監理控制,可有效保證基層施工質量,實現預期質量、工期等目標,為后續路面結構的施工奠定良好基礎。
[1]栗麗海.公路碎石基層施工質量控制技術探析[J].交通標準化,2013(05):102-104.
[2]夏日威.高等級公路路面基層施工質量監理分析[J].科技資訊,2014(02):19-20.
[3]胡宏霞,李萬春.淺談高等級公路路面基層施工質量監理[J].青海交通科技,2015(06):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