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業西南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成都 610000)
山區有極為復雜的地形,且公路線形設計要涉及到極廣的面積,且有很強的技術性。所以在進行勘察和設計時,應對以往設計經驗進行總結,科學對現有構造物以及舊路進行利用,進行橫和縱以及平面的設計。
應同道路具體使用功能以及交通量相結合,科學地將道路設計標準確定下來。一旦設置過低的道路標準,很難使公路功能要求以及交通量的發展需求得以滿足,而一旦設置過高的道路標準,尤其對山區路段來講,除了會增加造價,還會浪費資源,不利于最大化經濟效益的創造。因此在確定道路標準時要結合實際,科學設置道路標準,比如某一項目,現有路為三級公路,路基的寬度為八點五米,設計速度為30km/h。在原有公路基礎上,以二級公路建設的標準設置擴建方案,起點到K8+400的設計速度為60km/h,并將路基寬度改為12m,K8+400到終點,設計速度為40km/h,并把路基寬度改成8.5m。
進行平面定線時,應按照測量地形圖,對線元的擬合技術進行選用,并應用科學的線元組合以及曲線進行設計,在使規劃要求得以滿足的前提下,應考慮山區地形的協調性,對比多種方案,從而進行科學選擇[1]。
由于受到經濟水平、技術水平以及年代的影響,原有山區道路存在著較多問題,包括不科學的彎道設計、平曲線半徑超出標準等問題。因此在改建擴建時,應綜合分析原有道路的平面指標和縱面指標,遵循舒適安全、切實可行、經濟的原則選用技術標準。在舊路指標偏低,無需增加較大工程,且能明顯使技術指標提升的情形下,應將重點放于提高以及改善上。如增加工程量極大,但無法顯著提升技術指標,在這一情形下,主要應考慮利用。而地段指標略微比改建標準低,且工程量大時,應充分地對原來的工程進行利用,并進行論證和比較,使個別的技術指標降低[2]。
依照原有路段山勢陡峭程度,科學地將道路中線位置確定下來,并制定改建的加寬方案,以安全經濟為原則,確保路基穩定,并基于此減少施工工程量,避免大規模地對自然坡體造成破壞。當路段內側山勢偏緩,對外側有較大落差,且開挖高度較小,可加寬靠近山體的一側,應用挖掘機挖開,或者應用爆破方式使路基寬度擴寬。而在內側山體較為陡峭,且極易因開挖引起滑移以及山體塌方的情形下,應綜合考慮多個方面選擇加寬方式,并實行加寬。
因山區有非常復雜的地形,所以在進行平面線形設計時,應重點放在直線曲線設計上,次要重點放在直線設計上,科學地對曲線樣式進行選擇。為了確保選線靈活度,可對線元積木法以及相關設計軟件進行應用,這樣不僅可使平曲線增加美感,還可統一周邊環境,同時能夠使擋土墻和土石方工程量減少[3]。
在設計縱斷面的線性時,應確保同平面現形保持統一,符合相關的設計規范,達到相關的設計要求。而在設計平縱組合時,要重視對應的豎曲線以及平曲線的關系,確保線形組合符合相關標準。
第一,當舊路縱坡同改建標準相符時,為了確保舊路的路面強度得以科學利用,一般而言考慮的是調整。首先,路段縱斷面的設計線應吻合舊路標高,確保達到相關標準規范。其次,在這一基礎上,應同補強層厚度保持一致,這樣不僅可使路面結構的強度要求得以滿足,還可避免開挖,實現環保節能。
第二,一旦原來的公路坡段表現出連續起伏時、超出規范極限值時,應同平面改建相結合,實行局部的改線。如舊路只在短范圍內出現頻繁的縱坡起伏,超出極限,那么無需動平面,只要降坡,同時應采取措施減輕起伏,對填挖進行調整。第三,路段線新建時,進行縱斷面設計時,最大縱坡坡長和最小坡長以及最大縱坡等縱斷面的控制指標,不應隨意地對極限值進行采用。當有充分的條件時,應為今后提升公路等級以及公路養護保留一定的技術空間。第四,路線需對回頭曲線進行設置時,應同相關技術要相結合將路段縱坡確定下來,然后從兩端順坡。一般情況下,可在回頭曲線的路段下方對豎曲線進行設置。第五,應考慮平交口范圍兩側接線盒縱坡要求。而在設計公路交叉時,一般在長度一定的水平坡段進行設計,山區較為艱險的路段應小于百分之五,兩側接線的縱坡應比百分之三小。
在使汽車力學以及運動學要求得以滿足的基礎上,確保心理視覺的舒適度以及環境的統一協調性得以滿足,同時保證一定排水條件,從而實現安全舒適的汽車行駛,這就是平縱的線性組合。
路線不僅確保縱線性以及平線形達到相關的要求和規范,要應重視縱線形以及平線形的聯合設計。特別是對山區的道路設計來講。首先,應在駕駛安全得以保障的基礎上,確保景觀的協調性和良好的視覺性、均衡的指標以及連續的線性。其次,為了獲得駕駛人員舒適以及安全的行車體驗,可借助道路的仿真模擬對平縱的組合圖形進行檢測,再次,要保持縱線指標以及平線指標的協調和均衡性,不能滿足于單一的縱斷面指標以及平面指標達到相關的要求和規范。
在組合設計平縱線形時,應防止以下幾種組合出現:第一,在長直線上對陡坡或較短長度、半徑偏小的豎凹形曲線進行設置。第二,在豎曲線或者同豎曲線接近的底部以及頂部設置半徑小平曲線的終點、起點。第三,陡坡重合于急彎。第四,駕駛員視線中不時出現跳躍和暗色凹、斷背和駝峰、折曲和長直線。第四,凹形豎曲線底部以及凸形豎曲線頂部重合于反向平曲線拐點。第五,半徑小的豎曲線重疊于緩和曲線。
第一,要按照地形條件和交通量以及設計車速將公路橫斷面部分尺寸以及組成形式確定下來,在使交通的通行能力和安全得以保障的基礎上,確保用地減少,最大化的發揮出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第二,設計好縱斷面以及平面定線之后,應檢查橫斷面,重點放在半填半挖路段以及高填方路段的檢查上,并對豎曲線半徑以及縱坡坡度進行調整,控制好挖方深度以及填方的高度。第三,將路基的排水設計做好,將截水溝設置到坡頂的沿路線方向性,避免路面直接地流入雨水。第四,在改建和擴建山區公路時,難免要破壞原有的山體,對邊坡的穩定性產生影響,所以在路基的邊坡應將防護設計的工作做好,綜合考慮工程地質遺跡邊坡破壞形式,科學進行防護。第五,應用橫凈距法以及包絡線的繪制方式,檢測曲線內側暗彎,清除視距障礙物。
山區公路改建和擴建路線設計這項工作有很強的系統性以及綜合性。因山區地形有非常復雜的條件,再加上舊路有極為復雜的技術狀況。在設計時,應將路線標準的合理性把握好,針對地將問題妥善解決。然后對合理、實用、協調于環境的路線進行設計,同時應優化縱斷面拉坡,檢查橫斷面,比較方案的經濟性和技術性,從而進行選擇。
[1]林永明,楊贊華,晏平浩等.基于生態保護的貴州山區公路設計與實踐——以凱雷生態公路改擴建為例[J].貴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9(5):123-128.
[2]王舉義.淺談山區公路設計中道路安全理念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5(33):1073.
[3]張升練.淺談山區公路設計中的要點[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5(24):786-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