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西建設集團公司 102300)
在當前國內工民建施工過程中,混凝土施工技術是必不可少的,同時也對其施工技術要求非常的高,尤其要嚴把澆筑施工質量關,這在很大程度上關系著整個工民建工程項目的施工質量。
工民建施工過程中的混凝土澆筑之前,應當先濕潤模板,而且墻與柱模板清掃口位置應當在清理完積水和雜物后封閉。混凝土材料從吊斗口位置下落的傾落高度應當控制在2米范圍之內,否則需加串筒予以處理。豎向結構澆筑混凝土時,若澆筑的高度大于 3米,則應當利用串筒以及導管和溜槽等在模板的側面開門子洞。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當采用分段和分層方式進行施工作業,每一層的澆筑高度均應當結合結構特點以及鋼筋的疏密程度而定。通常情況下,分層的高度為插入式振動器有效作用長度的1.25倍,最大控制在500mm以內,而且平板振動器分層的厚度以200mm為宜。實際施工操作過程中,如果采用的是插入式振動器,則應當注意快插慢拔,而且插點的排列應當保持均勻,并且講究逐點移動,按預設順序進行施工操作,以免出現遺漏或者振實不到位、不均勻。同時,移動的間距不得超過振動棒有效作用半徑范圍的1.5倍,通常在300至400mm之間。上層振搗過程中,應當插入下層混凝土面大約50mm,這有利于消除上下兩層之間的接縫。
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當保持連續性,如果中間必須間歇,則時間不宜過長。需要注意的是上一層混凝土初凝前,應當對次層的混凝土完成澆筑任務。混凝土澆筑施工過程中,應當派專人對模板鋼筋、預埋件以及預留孔洞和插筋是否出現位移變形甚至堵塞等進行嚴格把關,一旦發現問題需停止澆灌,而且已澆筑混凝土上初凝之前必須對其進行修整完畢。
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利用兩臺輸送泵將混凝土向地下室進行輸送,而且利用塔吊+吊運的方式進行供料。澆筑混凝土之前,應當全面把握天氣狀況,特別要注意避開陰雨天氣,盡可能安排底板筒體部位在夜間進行混凝土澆筑,從而降低較厚位置混凝土的水化熱。混凝土澆筑之前應當布設馬凳和人行通道,并且預備好作業平臺,以免出現踩踏鋼筋等現象;通道施工過程中應當堅持誰打誰拆的原則,混凝土澆筑時模板、鋼筋以及支撐和預埋等都要由專人負責,一旦出現位移或者變形,需及時進行處理,以此來保證混凝土工程以及整個工民建工程施工質量。
實踐中,如果澆筑的超過 500厚的底板,則應當分段分層、一個坡度以及斜面澆筑和薄層澆搗。該種澆筑方法應用過程中,混凝土自然流淌并形成斜坡,可以有效避免輸送管頻繁拆卸、接長以及沖洗,大大提高了混凝土泵送效率,而且可保證上下兩層混凝土之間的間隙時間小于1.5小時。基于混凝土自然一個坡度情況,在各澆筑帶前后布設兩道振動設備,其中前道布設在卸料點位置,目的是為了有效解決上部位置的混凝土搗實問題;后一道布設在坡腳位置,目的是保證下部位置的混凝土振搗密實度。在混凝土澆筑一步步推進過程中,振動設備也隨之逐漸跟進,這有利于整個高度的混凝土施工質量。
后澆帶位置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當涂抹一層水泥砂漿。混凝土切忌直接靠近施工縫下料,而且機械振搗過程中向施工縫位置逐漸推進,強化施工縫接縫位置的搗實,確保其結合的更加緊密。在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過程中,其表面的水泥漿非常的厚,澆筑完成后應當對其進有效的清理,大約2至4個小時的時間,利用長刮尺按標高將其刮平;初凝之前利用鐵滾筒進行多此碾壓,然后用木抹子將其收平壓實,將收水裂縫密封,大約十二個小時以后,再覆蓋上麻袋或者稻草等澆水養護。自然養護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循自然規律。一般而言,當最高氣溫不超過25℃時,澆筑結束后12個小時的時間內灑水養護;如果最高氣溫高于25℃,則 6小時時間內對其進行養護處理。干硬性質的混凝土則應當在混凝土澆筑結束后進行及時養護,灑水時間根據水泥性能而定。比如,普通硅酸鹽水泥以及礦渣硅酸鹽水泥配制而成的混凝土,需持續養護 7天的時間;對抗滲要求較高的混凝土,養護時間至少兩周以上。
工民建工程施工過程中的柱墻澆筑之前,應當在底面上均勻澆筑厚度為50mm的混凝土和水泥砂漿,二者配比應當保持一致。實際操作過程中,利用鐵鏟將砂漿入模,不可用料斗直接將砂漿倒入模中。在柱墻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應采用分層澆筑振搗法,而且每層澆筑的厚度應當保持在500mm上下。對于混凝土的下料位置,應當分散布設和循環推進,確保施工連續性。墻體洞口位置澆筑過程中,洞口兩側位置的混凝土高度應當大體保持相同。混凝土振搗時應當確保其均勻密實,尤其是墻厚相對較小以及門窗洞口加筋和連接交錯鋼筋較密位置,建議選擇規格為Φ25的振動棒振搗,其它墻梁可選用規格為Φ50的振動棒進行施工操作。基于對墻窗洞下墻體位置的混凝土封模以后不能直接振搗等問題考慮,可先將窗洞下口位置留成活口,在混凝土澆至該處并振搗密實以后再封模加固。在振搗過程中,振動棒與洞邊的距離至少要 300mm,而且從兩側同步進行振搗,以免洞口出現變形問題。粱板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墻、柱節點位置采用高強度混凝土進行施工作業。
肋形的樓板梁板施工過程中,應當同時進行澆筑,從一端開始采用趕漿法進行慢慢推進,先將梁進行分層澆筑,使其成為階梯狀,達到樓板處時再與板一起澆筑混凝土。樓板澆筑過程中,虛鋪厚度建議稍微大于板的厚度,并且利用平板振動器來回振搗。在此過程中,需不斷的用移動標志檢查和控制板的厚度。混凝土振搗完畢以后,利用刮尺抹平其表面。在與柱墻形成一個整體的梁與板澆筑過程中,應當在柱、墻澆筑完成后暫停1~1.5個小時的時間,使其能夠初步沉實,然后再繼續進行澆筑施工作業。在設置施工縫時,應當沿次梁方向對樓板進行澆筑,而且施工縫應當預留在次梁跨度三分之一范圍之內;施工縫的表面應當與次梁軸線保持垂直,并用木板以及鋼絲網將其擋牢。在施工縫位置,在已澆混凝土抗壓強度達到1.2MPa以上時,方可繼續進行澆筑施工作業。施工縫位置澆筑混凝土之前,其表面應當進行鑿毛處理,將水泥薄膜以及松動的砂石清理干凈,然后用水對其進行沖洗。積水排除以后,先澆水泥漿,然后再澆筑混凝土。在樓梯段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當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進行澆筑施工作業。因樓梯踏步為封閉式模板,所以在需開門子洞;底板以及踏步混凝土同時澆筑,而且連續向上進行推進。
總而言之,工民建工程施工過程中混凝土澆筑技術非常重要,而且要求也非常的高,因此實踐中應當加強重視,注意各個環節的施工技術交底和施工質量控制。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還應當把握好攪拌、運輸以及養護等配套環節的技術和施工質量,這有利于整體上促進擬建工民建工程項目施工質量的提高。
[1]張忠生.建筑工程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應用[J].建材與裝飾. 2017(35).
[2]鐘盛.關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澆筑技術分析[J].建材與裝飾. 2017(34).
[3]李心剛.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澆筑技術分析[J].山西農經. 2016(18).
[4]徐海生.基于施工質量的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的應用探析[J].江西建材.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