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運
新沂市瓦窯中學 江蘇徐州 221000
課程改革的實施需要課程資源作支持,否則,課程目標將難以實現,改革思想也只能停留在字面上。對于初中物理教學來說,課程資源并非等同于教科書、實驗手冊及相關的教輔用書等。課程資源的內涵是豐富的,只要能夠有助于物理知識的傳授及物理能力提升的各種有形或無形的客觀存在,都可以視作教學資源。初中物理教師要樹立資源意識,合理開發與有效運用物理資源,增強教學效益。
對于物理教學來說,生活中處處有資源。因為物理不是孤立地存在于生活之外的,相反,物理現象來源于生活而又服務于生活。而對于實驗來說,不僅僅是實驗室里的器材可以用來做實驗,生活中學生司空見慣的諸多材料都可以用來做實驗,讓學生覺得實驗并非什么高深莫測之事。
比如,引導學生探索“簡單機械”中“輪軸”的工作原理時,執教者設計了“比比誰的力氣大”這樣一個游戲——教師拿出一個啤酒瓶,讓一男一女兩名同學參加游戲。男生握住瓶子細長的脖子,而女生則握住瓶身的下半部分,要求他們用力分別向相反的方向旋轉,誰能旋轉過去就算誰贏。要求在座的同學看看瓶子會“聽誰的話”,按誰的意愿旋轉。結果女生贏了,然而好多學生對這一結果感到意外,他們認為男生力氣比女生大,肯定會贏。有的說兩位同學握住的那部分一粗一細,不公平,但講不出其中的奧妙。學生產生了認知上的沖突,此時執教者相機引出所探討的內容——輪軸的工作原理。
上面的案例中執教者做了一個經濟而又富有實效的實驗。身邊的“器材”信手拈來,做起來也不費力,但卻引發了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了探究的愿望;同時,也讓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有物理”。其實,教材中的“想想議議”、“想想做做”、“動手動腦學物理”等實驗,都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器材來完成實驗。小小的實驗也會給學生帶來極大的探究樂趣,教師不可等閑視之。
物理是一門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科學,物理實驗在物理教材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好多的物理知識靠教師的灌輸是不能達到效果的,也不符合物理教學規律和課程改革要求。知識、定律等物理知識的獲取與運用,需要依靠實驗來完成。所以,教材中安排了不同類型的實驗,但教材也并非十全十美,教材中的一些實驗在某些地方也存在推敲和改進之處。為此,教師要善于以審視的目光來對待教材中的實驗,必要時進行改進,以提升課程資源的“含金量”。
比如,關于“大氣壓對沸點的影響”這個實驗,筆者在傳統實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用帶有三個孔的橡皮塞塞緊燒瓶,在孔中分插入溫度計、長頸漏斗和玻璃導管。在漏斗的上端口套上橡皮薄膜,將橡皮管套在玻璃導管上,再將燒瓶固定在鐵架上。運用改進后的裝置進行實驗,水開始沸騰;然而,當用兩用氣筒向瓶中充氣時,學生發現漏斗上端口的薄膜向外鼓起,同時燒瓶中的水也慢慢停止沸騰;但此時觀察溫度計的示數還在上升,因為酒精燈還在繼續為燒瓶加熱。根據觀察到的情景,學生明白了“氣壓越大,沸點越高”的道理。改進后的實驗較之傳統的做法,會給人以安全感,不會讓學生感到害怕,擔心瓶子會爆炸,以影響探究時心態的平靜。更主要的優點是改進后的a實驗放大了實驗現象,能夠讓學生非常直觀地觀察到氣壓及溫度的變化——這體現了“精益求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多媒體課程資源是生動活潑的,它可以突破時空限制,將在教室或實驗室里不能完成的實驗展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如臨其境,給予學生更多的信息刺激,進而促進對文本知識的感悟與理解。
比如,筆者在跟學生一起探討“物體做自由落體的加速度是相同的”這一知識點時,適時播放了一個跟比薩斜塔實驗類似的視頻片斷——在高層樓房頂上同時拋下一紅一白、大小不同的兩個保齡球的實驗。這兩個球同時從30米高的房頂下落,同時著地。筆者讓學生分別觀看了快慢兩種鏡頭,真切地感受到了當時的情境與事實。這樣的實驗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做起來也不是很方便,而借助多媒體來幫忙則輕而易舉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多媒體資源可以整合豐富的信息,事實證明,初中物理課堂上運用多媒體資源可以向學生展示更多更有價值的素材,加快教學進程,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建構,活躍學生的思維,有助于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千萬不要忽視了多媒體資源的開發與運用。
學習物理不能只抱著教科書不放,魯迅先生曾諄諄告誡我們,要讀社會這本大書。對于物理學習也是這樣。大自然中處處有物理,社會生活中每時每刻也要用到物理。因此,教師還要善于開發身邊的課程資源,彰顯“讓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比如,教學“水資源危機與節約用水”這節內容,筆者設計了一份“家庭用水調查表”下發給學生,要求學生回到家跟父母一起完成這份調查表。這一任務將課堂學習與生活結合在了一起,在完成調查表的過程中,學生有了自己的情感與體驗,對自己是否具有節約用水的意識進行了反思,而這遠比口頭上向學生灌輸節約用水的意識效果要好得多。
總之,作為課程改革提出的核心理念之一——課程資源,隨著課革的不斷推進,資源的開發與運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跟傳統教科書相比,課程資源具有豐富性和可開發性的特點。合理開發和有效運用課程資源,為“教”和“學”的方式的改變注入了生機與活力,有助于促進學生物理素養的形成與提升。愿資源意識永駐物理教師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