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青
百色市第四中學 廣西百色 533000
枯燥乏味似乎是數學的代名詞,而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類發展進程中起著不可估量的地位。因此如何把數學知識傳承給學生,是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初中實踐活動是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一個環節。新修訂的《初中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為了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數學學習由被動向主動、枯燥向有趣、單一向豐富的轉變,在數學教學中要積極開展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我們在對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進行改革的時候,一定要把上好數學實踐活動課作為探究的一個方向。近年來,本人在數學教學的實踐活動有效性中,收到一些成效。
數學實踐活動,即為:數學+實踐活動。活動是形式,是數字內容的載體和實際目標的手段。在初中的學習中,數學科相對其他學科來說是相對枯燥乏味的,要想讓學生能對數學的學習產生深厚的興趣,就必須在數學教學中有創新、有新意,給學生創設一個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比如在《概率統計》教學實踐活動時,我讓學生做“拋硬幣”的游戲。在讓學生進行游戲前先設置問題:一次拋硬幣出現的結果是正面向上還是反面向上?這時學生紛紛議論,對兩種結果爭論不休。為了獲得答案,接著就讓學生進行實驗,在經過多次試驗后,得出結論:說明一次拋硬幣有可能正面向上也有可能反面向上,哪一面向上都有可能,是隨機的,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接著再讓學生進行幾次試驗,這樣不但不減少他們的熱情,反而會增加他們繼續研究這種隨機現象的興趣,學生對隨機性思維的概念也會印象深刻,更容易理解該概念。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手段。在數學教學中,運用“放手”方式,鼓勵學生主動探究,自主發現問題,自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探究主動性和學習主人翁的意識。例如在《圓的穩定性》數學實踐活動中,我先利用“多媒體”展示輪子分別是等邊三角形、正方形、正六邊形和圓形的汽車圖片后,問學生:“如果你要買車,你會選購哪一輛車呢?”學生們一個個都爭先恐后的回答:“車輪是圓的!”這時我再問:“你為什么選擇車輪是圓形的車子呢?我們為什么不能把車輪做成等邊三角形、正方形、正六邊形的?”學生紛紛回答:“因為等邊三角形、正方形、正六邊形的車輪沒辦法滾動!”我又說:“那做成這樣的形狀吧!”(展示一個車輪是橢圓形的汽車圖片),學生開始茫然,繼而大笑起來,喊到:“不行!”“為什么不行呢?”“這樣的車輪,車開起來的時候就會一會兒高一會兒低。”我接著再進一步問:“為什么做成圓形就不會一會兒高一會兒低呢?”學生在下面討論起來,最終找到答案:因為“圓”形的特性可以使車子平穩地前進。所以,老師一開始不必急于給學生問題的答案,而是層層啟發,使學生的思維訓練提高,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讓學生能更深刻地理解他們需要掌握的結論,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學生在逐步學習中獲取新知識方法,從而培養他們的能力,培養開拓進取的精神。這些富有彈性的活動情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獲得了一次實踐和發展的機會。
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從思想上改變數學枯燥無味、高深莫測、無用的知識,讓學生明白數學來源于生活,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為數學學習提供無窮無盡的教學資源。因此數學實踐活動不應該止步于課堂內,應該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如學習《統計》教學實踐活動中,我首先向全班同學提出一個問題:“假設如果全班同學要到南寧科技館參觀,你做為組織者應該做好哪些準備工作?”同學們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在他們議論熱烈的時候,我又拋出一個問題:“如何解決租車問題?怎么租車才能少花錢?(在多媒體展示出大客車和小客車的租金及載客量)”學生們開始思考、討論交流,得出結論。我再繼續追問:“到了科技館,我們要買門票,又應該怎么買才能省錢呢?”(多媒體展示購買團體票、成人票和學生票的單價)學生通過合作交流,找出合理的租車方案(最省錢,空座位少)并設計出學生票和團體票結合來買票的最佳方案。又如讓學生統計教室內各種清掃用具的數量,統計學校各年級各班學生人數及男女生人數等等,在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同時,也學會了勞動、調查等,可謂一舉多得。經常進行這樣的實踐活動,除了可使學生深刻的理解課本上的知識,也更能深刻地認識到數學對于我們的生活有多么重要,體會到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真正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總之,數學實踐活動作為課程的加強內容,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了解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系,使數學活動課更能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獲得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法,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