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新
蘭州歌舞劇院 甘肅蘭州 730030
20世紀初,德國著名的生理學家和心理學家赫姆霍茨,以及后來的一些科學家曾對聲音對聽覺器官和聽神經的作用進行過深入而詳盡的研究。他們發現一根聽神經纖維只接收和傳導相應的一種頻率的音響。音樂的生理作用首先是通過音響對人的聽覺器官和聽神經的作用開始的,進而才影響到全身的肌肉、血脈及其它器官的活動。有人研究認為聲音可以使肌肉增加力量。快速的和愉快的音樂可以消除肌肉的疲勞。
在人的基本素質中,思想道德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學生高尚道德品質的形成及人生觀、世界觀的確立,需要精心的培育和塑造,而音樂教育是培養道德品質的重要手段。荀子認為音樂可以正身行、廣教化、美風俗。的確如此,優美高尚的音樂,蘊含著潛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對學生精神起著激勵、凈化、升華的作用,使學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養等方面發生變化,培養一種愛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覺的道德信念。在音樂教育活動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意素質,使學生的品格和個性得到健康和諧的發展。
當今社會尋求人與人之間溝通與理解的方法與途徑已成為社會的一大課題。音樂藝術應當能夠在這一課題上發揮它的重要價值。因為音樂具有審美的超越性,它超越了某些民族、時代、階級的界限,而最容易使人產生情感上的溝通和聯系。就像我們聽到《第九“合唱”交響曲》,其普遍意義在于能夠產生一種共同感受,即為這種偉大的博愛精神而熱血沸騰。人間中的一切美好、善良以及對生命的關切,對他人的理解與愛,都可以通過欣賞者與演奏者在音樂的交流中實現心靈的交流。
學生們都有很強的模仿欲望和能力,而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也與他所接觸到的音樂作品有極大的關系。大部分的初中學生都比較喜歡現在正在流行的音樂,我們音樂教科書中的欣賞歌曲都是選取了大量的傳統的優秀作品,不夠具時代感,和我們現在的學生所接觸的音樂風格有著一定的距離。
所以,教師應該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優秀的流行音樂作品,用以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興趣。
可以利用分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來增進學生的興趣。分組合作學習是指把學生根據興趣愛好或知識水平分成若干個小組,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它的優點是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發揮全體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集合所有學生的智慧,還能使學生的優缺點互補,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因此要隨時了解學生的需求,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一般來說,學生往往都會因為喜歡某位老師而喜歡這位老師所教的那一門學科,如果每個老師都具有這種魅力,那么學生的學習會是幸福和快樂的。
在對學生音樂培養中要及時的計劃好階段性與長期性總結。每隔一個期間就要及時的跟學生進行溝通,了解他們在一個階段的學習過程中有什么收獲,有什么瓶頸。正所謂及時的反饋才能知道缺陷是什么。尤其是在音樂培養中這一點顯得更加重要,反復的對前期出現的問題進行糾正,并且采用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在音樂培養中產生濃厚的興趣。這種階段性和長期性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可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敏感性。
例如在欣賞重整河山待后生一課時,我先設置了幾個小問題讓同學在欣賞中找出答案,如:為什么歌中唱到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表現了人們什么樣的心情?為什么月圓之夜人不歸?為什么花香之地無和平?我讓同學們展開討論,整個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有時我還把幾個小題分到幾個小組,每組選一名代表大批前面來講,既鍛煉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又鍛煉了他們的表達能力。此時教師再及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同學真正體會到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要珍惜寶貴時光努力學習,立志成為將來對祖國的有用之才。
積極的評價是一方對癥的好藥,幾乎所有人都喜歡被人夸獎的,而且學習興趣的激發或維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評價。特別是在學生沒有信心的時候,我們做教師的就應該適時的鼓勵并給予最大的幫助,只要學生有一丁點的進步便給以肯定,而這種鼓勵不僅僅是在課堂之上,也體現在學生的課外興趣活動上。
音樂教育中的美育教育,應該是學生創新思維的動力,是個性發展的催化劑,是培養人格的工具,是勾勒宏偉藍圖的色彩,是國民整體素質的集中體現,是課堂上春雨潤物的悉心交融、是開闊視野的明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