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學基建處, 江蘇 無錫 214122)
中央高校改善基本辦學條件專項資金用于支持中央高校及附屬中小學校校舍維修改造、儀器設備購置、基礎設施改造、基本建設項目的輔助設施和配套工程等方面。我校房屋修繕類和基礎設施改造類項目專項資金按照工作流程分為項目申報、評審、立項、執行、驗收、績效評估等環節,為進一步加強我校房屋修繕類和基礎設施改造類項目專項資金管理,提高專項資金使用效益,我校對每個工作環節實行精細化管理。
我校在校財經委預決算工作小組領導下,成立了由校辦、財務處、審計處、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房產基建處、后勤管理處、保衛處、信息化建設與管理中心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的“房屋修繕與基礎設施改造類中央專項領導小組”,由分管基建、后勤工作的校領導任組長。領導小組負責統一協調、管理、論證項目,并報學校預決算工作小組審議決策。申報項目的部門負責人或專項項目分管領導組織相關人員組成本級項目管理小組,全面負責本部門項目的申報與具體實施。
我校形成了“著眼全局、統籌規劃,分階段、有重點、逐步實施”的房屋修繕和基礎設施改造工作思路,制定了《江南大學中央高校改善基本辦學條件房屋修繕與基礎設施類專項基金申報與實施辦法》。
作為歸口管理部門,房產基建處每年根據財政部教育部關于《中央高校改善基本辦學條件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要求,結合我校實際,充分考慮年度重點工作和學校五年規劃,制定當年的專項項目申報指南,有針對性提出本年度重點支持的項目類型、申報范圍以及申報原則,組織各部門進行三年滾動項目申報。在項目申報時,要求申報單位準備期充足,嚴格按照項目的申報程序進行申報,申報資料必須齊全、真實。
為更好地開展改善基本辦學條件專項工作,我校將項目申報工作做細做實,確保每年重點項目能夠順利入庫,在項目立項、評審環節進行精細化管理。
各申報部門從國家設立高校改善基本辦學條件專項資金的基本導向出發,按照“專項資金申報書”要求,圍繞學校的整體目標,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提出項目建設的明確目標,在充分論證項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實施條件、項目進度與計劃安排等的基礎上,提出具體方案申報。方案考慮到實際的執行能力,并且多渠道聽取管理單位和維護單位的建議。
合理的要求,詳實的預算是項目通過專家評審的基本條件。各申報部門在充分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對項目做出詳細準確的經費預算,對項目需要采購的儀器設備或房屋修繕、基礎設施改造材料等,提前做好市場調研,了解市場行情,對相關價格波動做出合理預期。工程造價的申報遵循市場價格和相關規范,對每一筆支出的指標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加以測算,并充分考慮項目可能發生的費用,避免虛報和漏報,提高項目預算編制的準確性、完整性和規范性,這樣就最大限度降低專家評審時的審減率。
為規范中央高校改善基本辦學條件專項資金的申報評審工作,保證評審工作質量,提高中央專項管理水平,我校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特制定了中央高校改善基本辦學條件專項資金(房屋修繕與基礎設施維修改造類)申報評審操作規程。我校房產基建處組織相關部門負責人和有關領域專家根據評審操作規程對每年申報項目進行校內評審,主要審查申報部門所提供材料的合法性、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主要從項目必要性、可行性、實施方案等方面對申報項目進行充分論證評審,以提高申報項目的質量,保證改善基本辦學條件專項資金投入的效益性。
項目立項后,就進入到項目的執行階段,項目執行階段的精細化管理要求此階段必須對項目進行全過程的跟蹤和管理。
招標工作是項目執行管理中重要的環節,主要按照國家、省市和學校相關招投標規定,擬定招標方案,選擇合適的承發包模式,采用科學的計價方式編制標底,規范編制工作量清單、合同條款、技術規范等,努力完善招標文件。
各項目實施前,制定了詳細的實施計劃,根據實施計劃進行全過程管理。管理部門根據實施計劃對項目進行中期檢查、完工檢查。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異常情況或預算變動時,經各相關職能部門共同評估會審,對其變動部分的原因、必要性、資金量等進行全面審查。
各項目實施時,采用全過程跟蹤審計制度,內容涵蓋從合同的執行、項目進度款的控制、隱蔽工程的驗收、現場變更的核查、工程索賠咨詢、材料及設備價格的認定、竣工結算的審計等等。全過程跟蹤審計可以真實合理反映工程造價,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建設成本、提高建設資金使用效益,維護學校合法經濟利益。
項目年度終了,項目竣工驗收、結算審計和績效考核也進行精細化管理。
各個專項資金項目在實施計劃書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完成后,各項目組首先組織人員,對照實施方案,對本級項目進行預驗收,在完成預驗收基礎上,中央專項領導小組組織對年度完成項目進行統一驗收與總結。
項目實施管理和審計部門對施工單位的竣工資料的完整性、數據的真實性、程序的嚴密性及經濟簽證進行審核,在此基礎上委托社會具有相應資質、信譽優良的中介機構進行結算審計,及時高效完成竣工結算審計工作。
改善基本辦學條件專項績效考核是對改善基本辦學條件專項經費支出與產出的效果和影響進行評價的行為,通過定性定量對比分析,對項目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作出客觀、公正和準確的綜合評判。學校將績效考核結果作為以后年度審批立項和預算安排的重要參考依據,進一步完善制度設計,建立獎懲機制,激發項目責任人的責任心和創造性,鼓勵先進,鞭策落后。如:對上年項目實施不力的部門,下一年度不予安排或減少安排項目。學校的項目績效考核圍繞目標進行,并逐步建立適合改善基本辦學條件專項中房屋修繕和基礎設施改造的考核指標體系,對各指標進行量化考核,盡量減少主觀判斷對考核結果產生的影響,通過績效評估與效益分析,帶動新一輪的項目建設,不斷提高項目管理水平。
我們只有不斷探索科學的高校房屋修繕類和基礎設施改造類專項項目的精細化管理模式,不斷促進學校項目管理水平,才能保證專項資金發揮出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曹林鳳,張兵,連小華.高校改善基本辦學條件專項精細化管理探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3,(2):204-205.
[2]韓靜,潘鐵虹,季杰琳.高校房屋修繕類修購專項項目管理探索[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2(32).
[3]馮祺.中央高校改善基礎辦學條件專項資金管理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6(13):420-421.
[4]鄧暢.高校修購專項資金預算管理有待規范[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5):82-83.
[5]袁晉芳.高?;巨k學條件專項資金管理的改進建議[J].財務與會計,2016(22):50-51.
[6]胡疆.中央直屬高校改善基本辦學條件專項資金管理研究[J].投資理財,2015(8):162-163.
[7]毛亮,董巍.高校修繕工程全過程管理探討[J].中國西部科技,2010(35):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