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證號碼:513022196501291538)
引言:目前相對多的建筑中都會牽涉到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可是在許多已投入應用的項目當中,大體積混凝土發生裂縫的狀況相對普遍,因為這些裂縫的產生,不但讓項目的質量受到影響,并且嚴重的也許會造成結構發生垮塌造成事故的發生。然而只要我們在材料、施工工藝和后期的養護過程中可以充分考慮各類原因的影響就能夠防止出現裂縫。
鳳翔花園(B地塊)4#樓工程位于海口市鳳翔路南側,屬高層住宅樓。該工程±0.00相當于絕對標高(國家85高程)17.60米。建筑總高度75.45米,地上25層,地下一層,建筑面積25536.42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24205.12平方米。
自然地貌概況:自然地面已平整,標高為-0.45米。
地質概況:根據地質報告和設計要求,該工程基礎持力層為第 3層中風化玄武巖層。地下水水位埋深為 7.50~11.00m,水位標高為 6.56~11.64m。該工程基礎不受地下水影響。
該工程基礎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礎,筏板基礎底標高-6.70米,筏板基礎長65.45米,寬25.05米,厚1.50米,基礎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5。主體結構為剪力墻結構。
在本項目中,水泥選用了低水化熱水泥,可是礦渣水泥的析水性比別的水泥大,在混凝土澆筑時表面會有很多的水析出,這種特點不但會影響施工進度,還會影響項目質量,由于析出的水聚集在上下兩澆筑層表面間,讓混凝土水灰比改變,而在析水時又帶走了部分砂漿,這樣便產生了一層含水量多的夾層,把混凝土的黏結力和整體性破壞了。因此,我們在混凝土中摻入減水劑,以讓用水量降低。在施工中,析水及時排出,用振搗器振實后,再不斷澆筑上一層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摻合理的粉煤灰,使水泥用量減少,摻用粉煤灰后,提升了混凝土的耐久性,使收縮減少,混凝土的水化熱與水化溫升降低,從而提升了混凝土的抗拉強度。
本工程中,我們細骨料選用了含泥量少的中粗水洗砂,細度通常為2.8~3.0,應用中粗砂比應用細沙可以減少水泥用量與水用量,粗骨料在確保能泵送的狀況下,選用5 mm~30 mm連續級配機碎石,使混凝土收縮變形減少。
混凝土中摻用了高效減水劑與高效性能引氣劑,使水泥用量與水用量減少了,水灰比減少了,提升了水泥漿和骨料的黏結能力和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把混凝土放熱高峰時間推遲,提升了混凝土的力學、變形、耐久性等功能指標,加強了混凝土的體積穩定性,使干縮變形減少。
2.2.1 大體積混凝土由于其水泥水化熱的大量積聚,容易讓混凝土內外產生相對大的溫差,而形成溫差應力,所以要選用水化熱相對低的水泥,以使水泥水化所形成的熱量降低,從而控制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度升高。
2.2.2 充分運用混凝土的中后期強度,使水泥用量盡可能降低。
2.2.3 集料的級配和其含泥量要嚴格的控制。假如含泥量大的話,不但會使混凝土的收縮增加,并且會導致混凝土抗拉強度的降低,對混凝土抗裂不利。
2.2.4 選用合理的緩凝、減水等外加劑,以完善混凝土的功能。外加劑加入后,能使混凝土的凝結時間延長。
2.2.5 把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好,不能太大,通常在120±20mm即可。
在筏板基礎長邊的中部設置一道寬2000mm的UEA補償收縮加強帶,帶兩側增設溫度鋼筋直徑Φ20@500,焊接固定兩端和板的上下層鋼筋,加強帶的兩端分別設置為5mm孔徑的鋼絲網,加強帶內混凝土UEA膨脹劑為12%的摻量,非加強帶混凝土UEA膨脹劑為8%的摻量。
使用二次振搗的方法加強混凝土的密實度,從而提升混凝土的抗裂性。
澆筑混凝土后表層刮平抹壓1~2小時后,就是在混凝土初凝后在混凝土表面實施二次抹壓,使混凝土干縮、沉縮與塑性收縮形成的表面裂縫消除,增加混凝土內部的密實度。
為保證混凝土的均勻與密實,提升混凝土的抗壓強度,需要操作人員增強混凝土的振搗,插點平均排列,依照順序振實不能遺漏,振搗期距離要取 300mm,時間 15-30秒為宜,不能過振,以表面呈現浮漿,平整與不在沉落為準,為了可以排除混凝土由于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鋼筋下部生成的水分與空隙,尚要實施二次振搗以提升混凝土和鋼筋的握裹力,避免由于混凝土沉落而發生的裂縫,增加混凝土的密實度,提高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從而提升混凝土的抗裂性,通常間隔20-30分鐘實施二次復振,或者是在混凝土通過振搗后尚可以恢復塑性狀態的時間。
2.5.1 出機溫度的控制
石子只有0.8左右的比熱,而每立米混凝土中石子占了40%;水的比熱相對大,可是每立米混凝土中水只有6%左右;因此石子與水對混凝土出機溫度的影響相對大,隨后就是砂子的溫度,水泥對出機溫度的影響最小。當外界的環境溫度相對高時,為了防止太陽光的直接照射,遮陽棚要設置在砂石堆的上方,并噴灑實施降溫。能夠在水中加入冰塊,把水的溫度控制在 5攝氏度左右。用冰量能依照下面公式實施計算:
P=7.5+1.125(tw-10)
其中P為用冰率,表對冰水的百分率;tw為降溫之前的水溫,單位,℃
混凝土控制在18至20℃之間的出機溫度相對適合。
2.5.2 澆筑溫度的控制
從攪拌機中倒出混凝土以后,通過運輸、泵送和振搗等一列系項目之后的溫度稱為混凝土的澆注溫度。為了使混凝土的最高溫升降低,從而讓混凝土的內、外部溫差減少,能夠使用下面 2點措施:①提升混凝土的施工速度,盡可能地在低溫或者是夜間實施施工;②由于冷量的損失對澆注過程的影響相對大,因此運輸的速度要加快,加快澆筑,使澆筑的時間盡量縮短。
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時候,養護工序也特別主要。通過養護,能夠推動混凝土的溫度和濕度符合有關要求,對混凝土的內外溫差實施有效控制,便于正常發展混凝土強度,防止有裂縫問題出現。在養護大體積混凝土的時候,在保濕保溫的基礎上,還需要確保降溫速度保持在一個相對緩慢的水平。此外,在夏季施工的時候,一般把蓄水養護或者流水養護的方式運用結合起來,冬季施工過程中,則需要運用保溫棉被實施覆蓋,而且側面用棉被包裹實施養護。蓄水法指的是在大體積混凝土的表面覆蓋雙層麻袋,而且澆水濕潤。在不同狀況下,混凝土的養護時間也存在著相對大的差異。假如使用的是硅酸鹽水泥或者礦渣硅酸鹽水泥,那么養護時間就需要維持在 7天以上;假如混凝土具有抗滲要求,或者摻加了緩凝型外加劑,則養護時間需要確保在14天以上。
綜上所述,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技術是一項多樣化的系統項目,它牽涉到各個方面。因此,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只要嚴格確保依照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技術,有序的實施施工,質量也就可以有效地控制與保證,因此一定要注重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質量控制效果,提升對于施工過程的管理關注程度,提升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質量控制水平和運用價值。
[1] 劉磊.大體積混凝土質量問題的探討[J].建筑施工,2013(07)
[2] 鄭云,周燕.淺談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問題的成因和防治[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05)
[3]張元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質量控制重點探討[J].科技資訊,2012(4):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