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淑芳
自貢市大安區何市鎮中心幼兒園 四川自貢 643015
在三年的課題研究中我們總結出了培養農村幼兒園孩子良好衛生習慣的措施和策略。
(1)環境熏陶
①物質環境
課題組通過布置孩子們能看懂的宣傳畫、示意圖等,創設有趣的教育環境,在環境中物化教育目標,使幼兒始終有興趣地、主動積極地去完成各項任務,在與環境、同伴、老師的互動中養成良好的衛生行為方式。
②心理環境
課題組悉心構建了健康寬松的心理環境,以激發幼兒衛生行為的主體性。在培養幼兒的良好衛生習慣過程中,要求教師牢記:幼兒是一個有情感的整體的人,其情感直接影響認知的發展。要鼓勵保教人員以尊重、接納、關懷的態度開展教學活動,營造理解、和諧的教育氛圍,建立平等、互信的師幼關系,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良好衛生習慣的熏陶。
(2)常規滲透
①一日常規
課題組制定了《何市鎮中心幼兒園幼兒一日衛生常規實施細則》,將生活衛生習慣培養目標和內容分解到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用常規的形式固定下來,使幼兒每天都能接受良好衛生習慣的養成教育。
②橫向滲透
將衛生習慣培養與其他學科領域內容和其他行為習慣的培養滲透、融合,使幼兒教育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共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3)活動體驗
“四個一”體驗活動:
①唱一唱:在培養和訓練孩子時,我們創編了一些朗朗上口,易讀易懂的兒歌,如《洗手歌》、《吃飯歌》、《疊衣服》等兒歌,孩子們學會了兒歌,在進行教學活動時,一邊背兒歌,一邊動手操作,趣味盎然,更容易掌握動作要領。
②說一說:針對講衛生這一話題,以故事、生活內容為題材,開展師幼之間對話、幼兒之間交談,講故事、猜謎語等形式的教育活動,引導幼兒認識到講衛生的重要意義。
③演一演:圍繞講衛生的主題,創設故事情境,模擬故事情節,讓幼兒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親身體驗到不講衛生的弊端和講衛生的益處。
④比一比:開展“洗手小能手”、“環保小衛士”、“健康寶寶”等評比活動,對優勝者進行表彰獎勵,樹立榜樣,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
(4)家園共育
重點幫助和指導農村留守兒童家長轉變觀念,使其提高對培養幼兒良好衛生習慣重要性的認識,積極配合幼兒園開展教育,形成家園合力。
①制定計劃
分年齡段、分班級制定家園共育工作計劃,明確目標、任務和措施,提高家園共育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
②落實活動
根據工作計劃,加強家園聯系,拓展家庭教育輔導形式,開展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家園共育活動,指導家長優化家庭教育環境,提升教育能力。
1.導:指導
(1)形成意識。
教師通過講故事、講實例等方式讓幼兒認識到不講衛生的危害,逐步形成衛生意識,指導自己的行動。
(2)講解要領。
教師將衛生知識和操作要領向幼兒詳細講解,如刷牙、洗手的步驟要求等。
2.范:示范
(1)教師示范
根據幼兒好模仿的特點,在講解指導的基礎上,教師為幼兒示范衛生行為,能有效地幫助幼兒提高衛生能力。
除專門的教學示范外,教師還要注意在與幼兒的日常接觸中,隨時規范自己的言行,為幼兒做出講衛生的表率,以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在個人衛生方面,我們要求教師不留長指甲、飯前洗手、穿著整潔等;公共衛生方面,要求教師首先做到不隨地吐痰、不亂丟果皮紙屑等。教師以身作則,處處嚴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榜樣行為給以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引導幼兒逐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2)同伴示范
幼兒身邊的榜樣也能有效促進幼兒的良好習慣養成。我們采用小組合作、一對一幫扶的方式,讓在評比活動中獲獎的“小能手”擔任“小老師”,發揮其示范帶動作用,激發其他幼兒模仿學習的欲望和行動,逐步改善群體衛生習慣,收效明顯。
(3)偶像示范
故事、詩歌、歌曲、影視作品中的藝術形象也有很強的榜樣力和感染力,幼兒也很喜歡模仿。要注重引導幼兒接觸好的藝術作品,通過作品中藝術形象最具體、最形象的影響,促進幼兒良好衛生習慣的形成。如動畫片《寶寶巴士》、故事《小豬變干凈了》等。
(4)家長示范
要加強與家庭的聯系,發動家長積極參與幼兒衛生習慣的培養,鼓勵、指導家長發揮示范作用,為幼兒做好講衛生的表率,有效的解決“5+2=0”的教育問題(“5+2=0”意為幼兒在園接受的講衛生的正面教育與回到家庭后所接觸的不講衛生的負面影響互相抵消,教育效果為零)。
3.練:訓練
(1)專項訓練
針對某一階段衛生訓練重點,指導幼兒按照要求進行專項強化訓練,促使幼兒牢固掌握有關衛生要求和技能。如對剛入園的幼兒開展大小便自理的訓練,對大班幼兒進行刷牙的訓練。
(2)隨機訓練
基于幼兒自控力差、行為易反復的特點,教師要保持充分的耐心,在教學、游戲和生活中善于捕捉教育時機,隨機開展衛生行為訓練,使幼兒不斷鞏固衛生技能,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4.律:調控
(1)自律調控
在強化訓練、了解要領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幼兒自我調控,內化衛生行為要求。
(2)他律調控
我們要求教師每天檢查,填寫《XXX幼兒園幼兒衛生檢查表》,督促孩子勤洗手洗頭、勤剪指甲、勤換衣服,垃圾入桶、用餐整潔等,結合評比活動的開展,讓幼兒記住要求,逐步規范衛生行為。
5.糾:糾偏
(1)教師糾偏
幼兒的自覺性、堅持性和自制能力都較差,在衛生習慣的訓練過程中容易出現反復,因此,我們要求教師發現幼兒有違反衛生常規的行為或操作不規范時,及時指出并加以指導,糾正幼兒錯誤的行為方式,使幼兒逐步改掉不講衛生的行為方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2)同伴糾偏
發揮幼兒的主動性、主體性,讓衛生習慣好的孩子當“小老師”,在學習、生活和游戲活動中隨時提醒不講衛生的幼兒,及時糾正其不當的衛生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