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飛揚
樂山市計算機學校 四川樂山 614000
不斷完善的經濟體制的和各科學學科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的趨勢,使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的市場需求不斷擴大,而現行的傳統培養模式弊端重重,人才培養逐漸與社會需求脫節。主要問題是傳統教育過于注重理論教育,學生缺少實踐活動等。為順應時代發展,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亟需改革。
理論教育在傳統的工商管理的人才培養中處于主要地位,老師和學生都過于注重理論學習。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僅采用單一乏味的案例教學,忽略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阻斷了學生自由探索的熱情。其次,大部分中職教師缺乏社會實踐。一般情況下,許多老師在研究生畢業后直接進校執教。只有書本知識,缺乏社會經驗,在授課時直接忽略了學生的實踐培養。以此形成惡性循環,使工商管理教育裹足不前。因而,在工商管理的教學過程中,實踐這一環節不可或缺。實踐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創新能力、創新思維,還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通過實踐,學生在對工商管理本質有了更深層次理解認識的同時,也會發現并改正自身的不足,提升自己的能力。
企業家精神主要是企業家具備的才能,即企業家在創辦企業和經營管理企業時所展現出的能力。除此以外,企業家還具備冒險精神、誠信精神、合作精神、敬業精神、效率精神等。一份調查表明中國企業家普遍不具有企業精神:美國每16個人中有一人有企業精神,歐洲每26人有一人有企業精神,在日本每36人就有一人有企業精神,然而,中國每200人也不會有一人具有企業精神。企業精神是支撐每一位企業家發展的支柱?,F在的大學生缺乏實踐和鍛煉,沒有開闊的思維和遠見,更沒有自主創業的膽識。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二:一是學校人才培養的弊端,二是學生在踏入社會前沒有在學校做好充足的準備。
當今世界一切都是變化的,變化是必然的。優勝劣汰是自然法則,同樣也適用于企業競爭。如何在競爭中拔得頭籌,主要取決于對環境變化敏銳的感知力與反應能力。一個優秀的企業家往往能夠根據外界環境變化,抓住機遇創造價值。然而在實際情況中,大多數企業家的應變能力無法跟上外界環境的變化。目前的工商管理教育體系中,老師只教授學生書面知識,告訴他們企業各部門的運作和管理方法,忽視培養學生對企業外部環境如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法律等的感知能力以及應變能力。
創新型人才在經濟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是必不可少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在當今工商管理人才培養中至關重要。解決這一難題的關鍵在于改革教育內容與教育模式,實現教育創新。
創新素質的培養在于根據學生的個性和具體差異,促進其知識、能力等各方面的全面、協調發展。傳統的教育模式使用同一種教材、教學計劃和教學思路,局限學生的思維。這種教育模式無法因人而異,根據學生的特質使用相應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個性和特性決定了創新能力。因而,培養創新素質需要轉變教育思想,給予學生廣闊的知識視野,啟發學生探索問題的意識,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為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可在入學前兩年學習專業知識,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在三年級進入企業實習,根據自身情況選擇相應的崗位。實習過程中,學生可以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在更深層次地理解專業的同時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在此期間學生可以總結實習經驗,向老師反映在實習時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老師結合實例和專業知識答疑解惑,提升學生創新能力與決策能力,增強學生的管理能力。
打破傳統教育評價體系單一、無法反應出學生的實際能力的弊端,構建有利于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評價考核體系。首先,采用多元化評價標準,不能僅限于書面考試成績和教授結果,要關注師生互動,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力是否提升,重視學生個體差異。
其次,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和創新素質的提高,關注學生動手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加強對學生實踐的監督,端正態度,使實踐活動切實落到實處,約束學生自身行為,避免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過于懶散。
培養工商業創新型人才需要摒棄現行的教育模式的弊端,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創新能力、轉變教育思想、培養企業家精神,完善考核制度,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等方面改革創新。在實踐中,中職學校應該不斷嘗試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模式,集百家之長于一身,彌補不足,順應時代發展為國家和社會輸入更多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