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江蘇 南京 211172)
播音主持專業是一種新興專業,同時也是適應廣播電視媒介發展需求而設立的,以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為基礎的專業類型,所以在具體教學實踐當中要把握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這一基礎性內容,使得學生能夠靈活運用語言這一溝通互動工具,掌握良好的播音主持語言表達技巧,提高廣大受眾的滿意度。因此,播音主持專業教師要明確教學重點,提高學生對語言表達技巧訓練的重視,完善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應用素質,培養優秀的播音主持專業人才。
就整個廣播電視節目而言,播音主持是節目的核心,如果主持人不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將會直接影響節目質量以及受眾的滿意度。站在播音主持的層面進行分析,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尤為重要,主要體現在:第一,是保障節目質量的關鍵。主持人在整個節目當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承擔著傳遞信息、表達觀點以及串聯節目的重要作用,關系到能否有效擴大節目的影響力。主持人需要依靠自己強大的心理素質、思想能力以及高超的語言技能來確保節目質量水平的提高,這就要求播音主持人要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在恰當的場合進行準確的語言表達。第二,是組織節目的載體。語言類節目在電視廣播節目當中占有極大比例,而在節目當中,必須依靠節目主持人組織整個節目的形式,傳遞各種有效信息,客觀冷靜地表達個人觀點。對此,在對播音主持專業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需要切實意識到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重要價值,并積極探究提高語言表達技能的有效方法。
發音標準是對播音主持專業學生語言表達最為根本和基礎的要求,也是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語言能力,只有做到了發音準確才能夠讓語言表達更加精準有效,正確地傳達思想和情感。對此,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基礎發音的訓練,要求學生養成正確的發音習慣,并真正學好和用好普通話。學生本身在發音習慣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而且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域,在實際發音當中容易受到地方方言的影響,所以在發音訓練當中也存在一定的難度。對此,教師要有意識地糾正學生的錯誤發音,要求學生嚴格按照普通話標準進行訓練,改善學生不良發音的問題。而在發音訓練策略的制定方面,教師要堅持從學生出發,提高訓練的針對性,考慮到學生差異化的發音習慣與特征,科學地給予學生個性化的發音指導。
要想提高播音主持專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首先需要了解會影響學生語言表達的因素,更加系統全面地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技能。通過長期的教育實踐以及對學生實際情況的分析和了解,學生文化素養會影響到學生實際的語言表達,當學生具備了良好的文化素質才能夠更加靈活巧妙地應用漢語語言,更加精準完善地表達思想和傳達信息。對此,教師要注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通過引導學生廣泛閱讀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語言知識儲備,增長學生的文化意識,豐富學生文化底蘊,讓學生可以在具體的語言表達當中進行語言文字的合理應用。教師要有意識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指導學生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尤其是要擴大閱讀面。這一過程當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傳授豐富的閱讀技巧,如速讀、精讀、跳讀等,為學生推薦優質的閱讀文章和書籍,尤其是與播音主持語言表達內容相關的文章。
語言的形式多種多樣,而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也不能夠單純局限在口語語言的表達方面,還需要指導學生靈活恰當地用一定的肢體語言來輔助自己的語言表達,讓語言表達更加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有效增加播音主持人的魅力。對此,播音主持專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時要在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方面,滲透肢體語言的掌握和應用技巧,讓學生可以意識到在語言表達的同時可以加入恰當的輔助性肢體動作,提高播音主持的效果。很多學生進入直播室和面對話筒的過程當中會產生緊張的情緒狀態,不能夠順暢地進行口語表達,也影響到了實際播出效果。
在當前現代傳媒迅猛發展的背景下,要想進一步提高電視廣播節目的質量,為廣大受眾提供更好的服務,則必須要從提高播音主持的語言表達能力著手。那么在對播音主持專業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的過程當中就更加需要把握工作的重點,將發展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作為教學基礎,從而提高學生的競爭力。具體而言,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基礎發音訓練,提高學生文化素養,指導學生恰當運用肢體語言,巧妙利用幽默語言,并加強語言的情感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