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水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51)
工業生產中的水池,從使用功能上,一般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用于水處理池,常見的有污水池、沉淀池、濾池和曝氣池等,第二類是貯水池,常見的有備用水池和消防水池等。第三類是生產用循環水池,主要用于工業生產中設備冷卻,以保證設備的正常連續運行。
按照水池建造在地面上下位置的不同,水池又可分為地下式、半地下式及地上式。
按照水池底板的非柱下部分是否承受池頂荷載,可分整體式水池和分離式水池。當水池底板位于抗浮水位以下或地基條件較差時,水池的底板設計為板柱結構,稱為整體式水池。當底板位于抗浮水位以上,且地基條件較好時,底板和支柱基礎則采用分離式,這種做法與地下室設計中獨立基礎加防水板做法類似,稱為分離式水池,此時非柱下池底板在考慮一定的構造要求基礎上,滿足混凝土裂縫控制要求即可。
在滿足工藝正常使用功能要求,水池根據使用功能不同,綜合成本各有側重點。第一類水池在正常生產中持續使用的,水是單向流動,應綜合考慮日常使用成本和建造成本。第二類水池在正常生產中不使用,只在緊急情況下使用,應重點考慮一次性建造成本。第三類水池在正常生產中也是持續使用的,水是雙向流動,應綜合考慮日常使用成本和建造成本。可見,在日常使用成本一定的情況下,降低水池的建造成本是降低水池綜合成本的唯一途徑。
對于第一類和第二類水池,由于水是單向流動,應盡量場地地勢條件,依靠重力勢能,來實現水的流動,以節約電能。第三類水池由于水是循環使用,應盡量靠近用水設備,減少流動距離,從而節省電能。
為了盡量減小外界氣溫變化對水池產生的溫度應力,水池應優先采用地下式或半地下式。對于有全封閉的水池,頂板上可采用覆土在內的保溫措施。
在滿足工藝使用要求的條件下,池底標高應盡可能高于抗浮水位;高于抗浮水位,可避免降水,便于池底板施工。當工藝要求必須建造在抗浮水位以下時,池壁等自重無法滿足抗浮要求時,在在池頂增加覆土是一種經濟可行的抗浮措施。
此外,在池頂覆土綠化,可用于增加廠區綠地面積,社會效益明顯。
分離式水池是池底板位于地下水位以上,如果是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在空池工況下,地下水壓力對池底板產生向上浮力作用,這與分離式水池非柱下底板設計假定不符;同時非柱下底板承受彎矩,會造成底板開裂,影響水池正常使用。如分離式水池底板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地基條件較好,一定要采取可靠措施來降低地下水位,否則不能做成分離式水池。
根據《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 GB50007-2011第5.4.3條和《給水排水工程構筑物結構設計規范》GB50069-2002,抗浮穩定安全系數取1.05。
當水池的底面標高在抗浮水位以下時,應對水池進行抗浮穩定性驗算,一般包括整體抗浮驗算和局部抗浮驗算。整體抗浮驗算:(池頂覆土總重標準值+水池自重標準值)/水池總浮力標準值≥1.05。該計算不考慮池壁與巖土之間的摩擦力,把這種摩擦力作為抗浮安全儲備。
封閉式水池的抗浮穩定性不夠時,可以用增加覆土厚度的辦法來解決。開敞式水池的抗浮穩定性不夠時,則可采取增加水池自重;將底板懸伸出池壁以外,在懸伸部分上回填土或砌筑毛石,如還不能滿足抗浮要求,可根據地質情況,在水池底板下設置抗拔樁,或采用錨桿辦法來提高抗浮能力。
現代工廠規模越來越大,對水池容量要求也越來越大,為滿足工藝使用要求和避免漏水,應避免設置伸縮縫,減少后澆帶設置的數量,通過采取覆土或保溫材料在內的保溫措施,來減少溫度應力影響;同時可采取增設相應溫度應力配筋來抵抗溫度應力影響;如溫度應力配筋較大,經濟性不佳,可采用預應力水池。
水池建造和日常使用,首先要考慮綜合成本,在日常使用成本一定的情況下,合理選定水池標高,根據需要池頂板覆土可降低水池的建造成本。水池應盡量避免設縫,采用后澆帶,或增設相應溫度應力配筋,或采用預應力方案解決。
[1]GB50069-2002給水排水工程構筑物結構設計規范》[S].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2]GB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S].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