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證號碼:412723198502083430)
綠色建筑和設計是一個全球性問題,同時是現代化綠色建筑技術的發展發向,其對于實現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構建資源集約型社會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綠色建筑的節能工作可以保障節能工程的質量,是實現有效節能的主要環節。那么,在建筑設計中,在滿足客戶需要的提前下,關鍵在于使綠色建筑技術有效的優化結合。
在頒布的關于綠色建筑的評價標準中講到:綠色建筑是當建筑在完整的壽命周期里,應極大限度節約資源——節材、節能、節水及節地、保護環境減少污染、提供高效使用、使用健康的空間,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建筑。隨著“兩步走”戰略方針提出,預計到2050年城市建筑規模將在現基礎上加倍,試想其帶來的資源消耗也會是非常驚人的。
綠色建筑技術可以在將來城建中有效降少建設中與建成后運行所伴隨的資源損耗,實現建筑業的可持續性發展。此外,生活的發展使得資源大量消耗,環境問題加劇,我們需要不斷地改革,用技術手段提高能效利用、減少浪費,才能使子孫后代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建設節約型社會。綠色建筑技術可有效減少建筑運營成本,同時在使用中能高效達成資源循環的利用,它對于創建節約型現代社會具有必然性。
綠色建筑需遵循 4個基本設計原則,即高效性、地域性、適用性、協同性。綠色建筑的設計有 5個部分的內容,場地與綠色規劃、建筑設計與室內環境、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節材,具體包括:舒適的室內熱環境、適宜的光照及遮陽設計、良好的通風設計、合理的護圍結構熱工設施、水處理與雨水利用、可再生性能源利用、綠色型材料選擇、良好的聲環境、較好的空氣質量等。
與此同時,我國在綠色建筑的設計中卻仍有許多不合適的方面。譬如,建筑形體過于追求新穎,不僅使土地資源出現浪費,還與綠色建筑高效性、適用性原則相違背。再有,建筑材料與構件都比較落后、產業集中率低、科技含量低,而且我們要求建筑的節能高效、追求的建設時間,這和建設所需成本的節約有著較大矛盾;另外,還存在建筑的采暖、通風、空調及照明設施能耗高和技術陳舊、區域性差的問題。最后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當今國家體制對綠色建筑設計仍不很重視,綠色建筑節能的設計體系也都不是完備,缺少相關專業技術人才等,這些方面都是使我們國家綠色建筑的設計水平落后的主要問題。
在生活不斷發展的今天,人們關注的更多的是如何能夠有更舒適的生活環境。在這種形勢下,建筑行業需要發生大的改變,綜合多個方面因素實施優化改革。所以,為了實現綠色建筑,應該提高思想認識,從實際建筑及節能技術兩方面綜合考慮。不光要合理利用材料、電、水等資源,更要開發與利用那些可再生性資源,建立健全智能性建筑體系;與此同時還應當構建多重維度技術系統,引進適應本地的技術,將建筑設計與綠色建筑技術的具體措施運用到實際的整個項目實施過程中去,這樣才將能使我們國家的綠色建筑得到更為優秀的發展。
對各類建筑的文化、功能及氣候相適應性進行研究,研究發現,建筑的氣候相適應性是綠色建筑的最為明顯的特征之一。在進行該方面工作時,在對不同的綠色建筑的分析基礎上再對不一樣的氣候區的建筑設計進行研究,研究發現,不同地區建筑的創新和發展都有建筑的基本特性。譬如,像室內外環境、結構形式、空間和功能、經濟投入、地域面貌等,反應出舒適、美觀、經濟、安全等性能在建筑設計中的主導性。建筑的外觀是地域性建筑對外的最直觀的表現,它需要順應自然條件如氣候、地貌、地形等,并依照人的審美、文化傳統和習俗等要求用于建筑上,其功能是滿足人們生活工作需求,其人工環境給人體帶來最直接的感受,建筑功能的好壞與人體健康有著直接影響,也會導致能源和資源利用方面的差異。
同時,建筑的經濟性是選擇建筑技術與材料的衡量標準的決定因素,在經濟不發達的地方,這一影響因素起著決定性的用途。此外,建筑設計與自然的協調和諧發展是當前乃至很長一個時期里各類建筑都需要和必要面對解決的困難之一,尊重自然規律,堅持可持續性發展的建筑業是眼下亟待完成的。
一般建筑設計與綠色建筑設計是兩種不同的類型,它們有著根本區別,主要表現在綠色建筑設計利用量化的分析法來替代感性認知,是建立在量化的分析基礎來作業的,可以說是沒有量化分析,就也沒有理性節能性綠色建筑的產生。具體體現在:采用量化分析的方法代替感性認識,采用計算模擬分析手段來推敲設計策略對建筑能耗的影響,進而優化建筑設計。
綠色建筑的設計要把節能優化與形態設計相結合,利用兩者的優化結合,運用計算機輔助設計模擬手段來分析設計策略之于建筑能耗的影響,從而優化綠色建筑的設計效果。建筑形態設計的方法不單是為了美觀需要,更是配合建筑技術。我國是人口大國,對于建筑技術有很高的要求,那么更應該做好建筑的形態設計和節能的優化整合,為綠色建筑設計帶來更多更好的的參照,使后續建筑工作得以高效的開展。
(1)應將綠色建筑技術的發展方向拓寬,其他國家在綠色建筑技術的發展上有許多值得借鑒的地方,我們國家應展開視野,充分引進和吸收外國先進的技術,適當加以改進,使這些技術可以與我國當前建筑發展的現實情況相匹配,具體要求可以適應不同建筑當地的自然與人文環境,并使之充分的融合起來。在一些特定的環境與氣候下需要把現代建筑技術和傳統建筑技術相融合,使之能夠適合當地的某種條件。
(2)應當將綠色建筑技術的發展路線適當調整。綠色建筑的技術體系融合了多個方面的內容,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綠色建筑是組成城建中的一個單獨個體,具備獨立的功能配置系統;綠色建筑在技術上有其獨立的系統;綠色建設技術的系統構建是從建筑物的設計與施工,后續使用方面進行的。綠色建筑技術不僅需要完整考慮其作為城市的單獨個體和城市這個整體的關聯,還應考慮到其系統中各類技術的結合及建造在不同時間段上的協調。
此外,更需要把不同技術充分綜合優化,這樣才能夠最大程度的發揮出建筑技術的功效,如果只僅僅的發展其中的某一部分,不但不能夠使整個系統效率提高,反而還會造成適得其反的現象,使整個系統效率降低。同時,對整體分清主與次,注意技術優化成本,協調此二者的關系,真正的使綠色建筑技術優勢得以發揮。
建筑設計與綠色建筑技術的優化是當前建筑領域發展中的一種必然趨勢,對建筑設計與綠色建筑技術進行優化能夠降低能耗,緩解能源資源的短缺,改善人們賴以生存的生活與工作環境,并在相當程度上降低環境污染,有利于發展循環性經濟,是促進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的最為有效且廉價的措施。綠色建筑設計與技術的優化結合目前已經成為我國不斷深化改革地經濟體制中一個很關鍵的部分。當前的中國不僅是人口方面的大國,更是能源消耗方面的大國,因此深入開展關于綠色建筑設計的分析研究,不管從環境保護上還是能源節約上都必將具有非常深刻的意義。我們需要做的是加大對其研究力度,將其作用功效發揮透徹。
[1]馬志龍.綠色建筑設計淺析[J].科技風.2010(11)
[2]李科元.我國建設綠色建筑的重要性及設計分析[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27)
[3]李獻軍.淺談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原則及體現[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10):523.
[4]周成.綠色建筑理念下的建筑自動化技術應用設計[D].青島理工大學,2015.
[5]常征征.淺議綠色建筑設計與綠色節能建筑的關系[J].四川建筑,2013(06):63-65.